傲慢與偏見中所有的愛情(不僅是傑出的愛情小說)
2023-06-20 16:38:31 2
作家出了新書,贈送他人,總會在扉頁上寫,請惠存雅正,擺出一副謙虛好學的姿態。實際上,心中所希求的雅正,往往僅限於讚譽。因為,對於一般人來說,批評自己的作品,或者觀點,都是對自己智商的一種侮辱,會立刻生成出逆反心理。
然而,偏偏有人好為人師,即使對方不交學費,也喜歡提出一些批評性的意見。但是,這些好為人師者,對於所批評的,有時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結果,惹出一身麻煩。
詩人食指批評餘秀華,認為她,「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提都不提,統統忘得一乾二淨,這不可怕嗎?」惹的餘秀華反唇相譏:「姑奶奶就沒打算按任何人要求來寫詩歌,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我不自由,所以一定要讓詩歌自由。」
食指無疑是詩歌界的前輩,對於詩歌具有自己的觀點,且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只是在藝術領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個人的觀點不能代表整個藝術領域,也就不能凌駕於他人之上。就像詩歌,抒發家國情懷也好,醉心兒女情長也罷,只要能夠給人帶來美的感受,都應該屬於好詩。
前段時間,讀書界的大佬樊登對於網絡文學,也提出了批評意見,說看一本網絡破小說要花幾百塊錢,看一章一兩千字的文就要花兩塊錢,還強調看網文的都是孩子和屌絲。結果,得罪了整個網文圈,引發了懟聲一片。其實,網文中低劣者有之,但也不乏精品,很多還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比如《琅琊榜》《甄嬛傳》《鬼吹燈》等,無論是原著,還是一些改編作品,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
文人懟文人,不僅今日如此,自古皆然。憑《簡愛》舉世聞名的夏洛蒂·勃朗特,對於自己的前輩,《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奧斯汀,充滿著一種鄙視,她曾在書信中寫到:「我可不願意在她們的那些高雅而狹窄的房子裡跟她的那些紳士淑女們呆在一起。」
或許受到夏洛蒂·勃朗特的啟迪或影響,儘管簡·奧斯汀的作品歷經二百年長盛不衰,但後世卻總是對她抱有偏見。
馬克·吐溫曾評價說:「一個圖書館只要不收簡·奧斯汀的小說,就是非常好的圖書館,哪怕裡面一本書也沒有。」愛默生則在筆記中寫到:「我完全不能理解人們為什麼把奧斯汀小姐的小說捧的那麼高,那些小說在我看來格調低俗,缺乏新意,囿於英國社會可悲的陳規陋習,毫無天分和智慧,見識也很淺薄。」甚至,就連邱吉爾這樣的政治人物,也對於簡·奧斯汀抱有成見:「那些人過著多麼平靜的生活啊!毫不害怕法國大革命,也不擔心炮火正酣的拿破崙戰爭。只顧循規蹈矩地控制內心的情慾,溫文爾雅地解釋所有的不幸。」這些對於簡·奧斯汀的批評,大多出於同類原因,那就是她的作品缺乏時代感,僅僅局限在婚姻與家庭,和食指批評餘秀華的觀點有些類似。
且不說是否必須具有時代性,才具有成為偉大作家的資格,僅從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來看,後人對於她,其實充滿了誤解,因為,在那些浪博恩、麥裡屯、尼日斐花園的舞會和閒談中,所體現的正是當時英國社會的婚姻問題,而且這部小說也從未脫離時代而獨立存在。
讀《傲慢與偏見》,有時感覺十分毀三觀。達西向伊莉莎白表白時,不僅說出了自己對她的傾慕,而且還說出了自己向她求婚前,曾經猶豫不決,因為感覺她出身低微,自己娶她是一種遷就,另外,達西還認為她的家人不成體統,特別丟臉。
如果放在現代社會,男方在表白時,如此侮辱女方家庭,那所得到的回答,必然會是「去你妹」,不僅成不了夫妻,還會成為仇敵。然而,伊莉莎白卻承認達西所說全是實情,所以,雖然她在這次求婚中拒絕了達西,卻並不是出於他對於自己家庭的評價,而是其它原因。另外,彬格萊與吉英的結合,也是由於社會地位不同,而出現了波折。
在《傲慢與偏見》中,男人的地位標誌,是有多少英鎊的財產;女人的地位標誌,則是有多少英鎊的嫁妝。不僅如此,親屬的社會地位也十分重要。在早期的英國社會,律師和商人社會地位較低,伊莉莎白和吉英,恰恰有一個當律師的姨夫,和一個做商人的舅舅,便因此成為了彬格萊姐妹用來貶低她們的笑柄之一。
這其中體現出來的,便是當時英國社會在聯姻過程中,所追求的那種門當戶對。聯姻,自古以來一直具有政治性或者經濟性。國王們藉助聯姻,加強自身的統治;富商們則藉助聯姻,增加自己的財富。
《冰與火之歌》以歐洲中世紀作為背景參考,王國之間的聯姻在對於小說劇情尤為重要,韋賽裡斯·坦格利安將妹妹丹妮莉絲嫁給馬王,希圖得到多斯拉克人的武力支持;「少狼主」羅柏·史塔克因破壞了與佛雷家的婚約,而導致發生血色婚禮,自己提前領了盒飯。在歷史學家斯文·貝克特的《棉花帝國》中,十九世紀棉紡織業的商人們,也藉助聯姻達到強強聯合的目的,西奧多·萊因哈特在父親的商行學習棉花生意,之後娶了福爾卡特兄弟商行老闆的女兒,聯合了兩家商人公司,成為棉花世界中名副其實的王朝婚姻。
《傲慢與偏見》中,達西能夠衝破門當戶對的束縛,與伊莉莎白喜結良緣,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顯得極其可貴,類似於霸道總裁迎娶了打工小妹,也因此使整部小說充滿了戲劇性。
《傲慢與偏見》裡的女人,好像全是結婚狂,她們學習音樂、歌唱、圖畫、舞蹈以及現代語文,努力讀書,增長見識,注重儀表和步態、聲調和談吐,而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嫁得一個如意郎君。
伊莉莎白、吉英是這樣,她們的另外三個姐妹也是如此。她們的母親,班納特太太,更是將把五個女兒嫁出去,作為生平的頭等大事。所以,伊莉莎白和吉英在舞會上盡情展示風採,兩個小妹妹吉蒂和麗迪雅熱衷於向駐紮在附近的軍官獻殷勤,三女兒曼麗自知長得不好看,便發奮鑽研學問,練習才藝,以此獲得他人的垂青。
伊莉莎白的表哥柯林斯,是一個庸俗透頂的教士,在向伊莉莎白求婚時,遭到了拒絕,便轉而追求伊莉莎白的朋友夏綠蒂·盧卡斯。夏綠蒂雖然認為柯林斯不通情理,卻還是答應了他的請求。簡·奧斯汀闡述了夏綠蒂欣然允諾的原因,那就是:
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過相當教育的青年女子,總是把結婚當作僅有的一條體面的退路。儘管結婚並不一定會叫人幸福,但總算給她自己安排了一個最可靠的儲藏室,日後可以不致挨凍受飢。
夏綠蒂在嫁給柯林斯後,如願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溫馨港灣。伊莉莎白在拜訪她時,卻發現了一些問題,在他們的房間中,餐廳採光效果很好,夏綠蒂卻並沒有把它改成起居室。但伊莉莎白隨即明白了其中緣由,因為如果改成起居室,柯林斯會更多的待在這個舒適的房間,而夏綠蒂也就因此會增多與柯林斯的共處時間,而這恰是夏綠蒂一直逃避的。
嫁出去的女人起碼能找到儲藏室,而那些受過教育而又沒有財產的女人,如果嫁不出去,往往只能選擇去當家庭女教師。簡·奧斯汀曾在《愛瑪》中感嘆過家庭女教師的命運,那就是簡直還不如被販到美洲去的黑人奴隸。所以,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女人不怕嫁錯郎,而是怕嫁不到郎。
三、這部小說從未脫離時代獨立存在沒有哪一部文學作品能夠脫離現實而存在,即使神話,也是植根於現實之中。《傲慢與偏見》同樣如此,它從未脫離當時的時代而獨立存在。
簡·奧斯汀對彬格萊的姐妹有段諷刺性的描寫,說她們很驕傲,也很漂亮,即受過良好教育,也擁有很多的財產,她們牢記著,自己出生在英格蘭北部一個體面家庭,只是忘了她們的財產都是做生意賺來的。前文曾經提過,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商人社會地位很低,所以,彬格萊這些驕傲的姐妹們,在嘲笑伊莉莎白那些做律師、做商人的親戚時,其實自己也高貴不了多少。
18世紀末,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英國棉紡織業飛速發展,到1801年,棉紡織業已佔到英國經濟增加值的17%,而在當時,棉紡織業主要集中在英國西北部的蘭開夏郡。《傲慢與偏見》出版於1813年,所以,書中提到的這個在英格蘭北部做生意的體面家庭,所反映的正是英國北部工業的歷史發展狀況。
也是在當時的英國社會,隨著商人財富的增加,他們通過各種手段進入英國的上層社會,以此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在《傲慢與偏見》中,彬格萊的家族是其中之一,威廉·盧卡斯也是同樣的情況。在書中提到,他是在麥裡屯做生意發跡的,後來,在當市長時上書皇上,獲得了一個爵士的頭銜,從此以顯要自居,擺脫了生意的糾纏,一心一意從事社交活動。
另外,邱吉爾指責簡·奧斯汀時所提到的拿破崙戰爭,其實在文中也有潛在表現。在朱虹所寫的《傲慢與偏見》序言中,她分析指出,在小說中駐紮在麥裡屯的民兵自衛團,之所以駐紮在英國南部,就是為了防備法軍的登陸襲擊,而這些年輕的軍官之所以能夠和附近的小姐們跳舞調情,只因為他們防備的襲擊始終沒有到來。這便是當時的拿破崙戰爭,對於英國造成的影響之一。
所以,《傲慢與偏見》不僅是一本傑出的愛情小說,它還是一部偉大的時代紀錄。在簡·奧斯汀的筆下,我們所欣賞到的,不僅是達西與伊莉莎白曲折的愛情故事,更是十九世紀初英國體面家庭中的百態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