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尚香和劉備結局如何(孫尚香離開劉備後結局如何)
2023-06-13 01:22:45 2
#頭條中國史#
無論是在文學作品,還是在戲劇裡,孫尚香都是一個極具光彩、富有戲劇性的人物形象,因為她的特殊身份,東吳和蜀漢的關係好壞在她身上體現得非常直接,她既是雙方友好聯繫的紐帶,又是雙方關係惡化最直接的受害人。
正因為孫尚香在雙方關係中有這麼重要的作用,所以也就決定了孫尚香的命運不能由自己把握:不管她和劉備的感情如何,最終兩個人的結局都受制於雙方關係。
孫尚香和劉備的感情究竟怎麼樣,是不是真的像戲劇《龍鳳呈祥》那樣最後皆大歡喜?最終孫尚香的結局如何呢?
1、 初結盟
孫尚香被哥哥孫權嫁給劉備的時間是在赤壁之戰以後。
在此之前,劉備和孫權聯合,在赤壁大敗曹操,不久,劉備被推舉為荊州牧。
眼看劉備從到處寄人籬下,到坐擁荊州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孫權開始對劉備有了畏懼之心。為了進一步鞏固孫劉聯盟,孫權做主將妹妹嫁給劉備。
無論是在正史還是野史上,孫權的妹妹其實連名字都不確定,「孫尚香」的名字是出現在戲劇中最多的,所以才會經常被提起。
在正史上,孫權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以孫權出生於182年計算,孫尚香的出生時間晚於182年,赤壁之戰發生於208年,此時孫尚香最大不會超過26歲。
劉備呢,此時他老人家已經47歲了。
至於孫尚香的性格,在《三國志》中,陳壽有過描述:孫尚香「才捷剛猛,多有諸兄之風」。孫尚香的哥哥中最有名的當然是孫策和孫權,孫策年紀輕輕就名列群雄,勇武過人,威震江東;孫權相貌堂堂,最喜歡的戶外運動就是騎馬射虎。
孫尚香很像她的哥哥們,其英姿颯爽可想而知。
有這樣的新娘,也就可以理解,劉備雖然久經沙場,但是入洞房的時候為什麼還是被嚇得戰戰兢兢。
2、做劉備的妻子不容易
劉備這個人,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他是英雄,連曹操在「青梅煮酒」的時候都親口對他說:「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
劉備雖然是英雄人物,也免不了兒女情長,但是從歷史記載來看,做劉備的家人還真不是一件幸運的事,《三國志》中關於劉備失去妻子的記錄就有好幾次:
公元196年,劉備在徐州迎擊袁術,在兩軍相持過程中,呂布偷襲下邳,劉備的妻子被呂布俘虜;不過後來雙方和好以後,呂布又還了回去。
198年,呂布進攻劉備,攻破沛城後劉備自己逃跑,妻子則再次被俘虜。
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之後,劉備擔心曹操容不下自己,於是跑回小沛躲避。次年,200年,曹操親自徵討劉備,劉備再次戰敗逃跑,把妻子和結義兄弟關羽都留給了曹操。
光顧自己逃命的劉備,給了關羽一個「千裡走單騎」,護送嫂嫂找哥哥的英雄揚名機會。
在赤壁之戰之前,劉備已經有了三次丟棄妻子、自己逃命的光榮經歷。臨近赤壁之戰時,曹操擔心江陵的軍用物資會落在劉備手裡,於是親率大軍在劉備身後緊緊追趕。劉備為了逃命,再次拋棄妻兒。
這一次,在劉備身後為他保護妻子和兒子的是趙雲趙子龍。《三國志·裴松之注》的原文是: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坂,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這個場面,在《三國演義》中被演繹成趙子龍在亂軍之中七進七出,尋找和救援劉備的兩位夫人及幼主阿鬥的故事。
阿鬥是劉備的長子,最有希望的繼承人,趙雲顯然知道保護幼主的重要性,但是劉備的女兒就沒那麼幸運了,她們在亂軍中走失之後,被曹操的大將曹純擒獲,下場可想而知。
劉備每次棄妻而逃之時,總會成就一位名留青史的英雄,比如關羽,比如趙子龍。可見無論是在史學家還是文學家心目中,及時保護好妻兒老小都是一件值得稱頌的事。至於那個匆匆逃跑的背影,字裡行間從來不做任何評價,只留給後人去揣度。
這樣一個經常在大敵到來之時丟下妻子兒女的人,怎麼可能給孫尚香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呢?
3、婚後生活
不過好在這是孫尚香,只有她帶給劉備「戰戰兢兢」的壓力,絕不會給劉備一個拋棄她的機會。
孫尚香嫁給劉備就是在當陽長坂坡之後,劉備被推舉為荊州牧。孫權見劉備這位世人稱頌的大英雄有了固定的地盤,擔心會給東吳帶來威脅,恰好又聽說劉備在長坂坡失去了一位夫人,為了繼續籠攏住劉備,於是他決定把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
至於劉備和孫尚香的婚後生活,《三國志·裴松之注》中也有簡單介紹:「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
孫尚香來到公安之後,她原本驕橫的性格並沒有絲毫收斂,經常放縱她帶來的東吳兵士在外面惹是生非。劉備覺得趙云為人持重,能夠約束得住孫尚香及其士兵,所以讓趙雲管理自己家裡的事。
這時劉備的境地是什麼樣的呢?諸葛亮曾經說過: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
劉備擔任荊州牧的時候,治所在公安,就是此時孫尚香嫁了過來,從此劉備就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之中:北面有曹操的大兵壓境,東邊擔心孫權隨時進犯,家裡還要擔心孫尚香突然生變。
後來,大概是為了讓彼此安心,劉備就在公安城西另外建起一座城,讓孫尚香帶著東吳來的侍女和衛兵住了進去。
這樣的兩個人,出於政治目的被動地聯繫在一起,顯然彼此心裡是互相防範的,哪裡有什麼「龍鳳呈祥」的和美呢?
這樣的生活顯然是不能長久的。
果然,很快孫權就派人來接回妹妹。
4、孫尚香是何結局
公元211年,劉備接受劉璋的邀請準備去益州,孫權聽說之後,馬上派一列船隊前來迎接孫尚香回東吳。
臨行之時,孫尚香準備帶走年幼的阿鬥,被趙雲和張飛帶領士兵及時攔了下來。
孫權接妹妹,顯然是有要和劉備開戰的準備;孫尚香想帶走阿鬥,是純粹出於「母子」之情,還是為了以後要挾劉備呢?不知道她到底是什麼樣的想法,但是劉備一方顯然是出於防範的心思,絕對不會讓她帶走阿鬥。
正史上關於孫尚香的記載很少,她回東吳之後的結局更沒有詳實記錄,有的只是民間傳說和猜想:聽到人們誤傳劉備戰死之後,孫尚香傷心不已,痛哭過後就投江而死。
還有的傳說是,後來孫權又派人送回孫尚香,不過還沒送到蜀國就傳來劉備去世的消息,於是孫尚香投江而死。
無論哪種傳說,聽起來都是強調孫尚香對劉備感情深厚,不過這顯然和《三國志》中的分城而居、劉備派趙雲約束等記載不一致,帶有古時人們「從一而終」思想的明顯烙印,以及尊劉備為漢室正統的偏愛,不管事實到底如何,總要給孫尚香安排一個為劉備而死的結局!
憑什麼呀?孫尚香年紀輕輕被人作為政治工具已屬不幸,況且,已經有那麼多女人因為劉備的戰敗逃跑而在亂軍中下落不明,為什麼要再搭上一個孫尚香?以孫尚香酷似她幾位哥哥勇猛剛烈的性格,最後也一定不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和孫尚香的正史記載很少相比,關於劉備的事跡正史上卻記載得清清楚楚:孫尚香被孫權接回東吳之後,劉備在法正、張松的籌劃下成功奪得益州。為了緊密聯合當地的豪強大族,劉備聽取法正的進諫,迎娶了益州將領吳懿的妹妹吳氏,這就是後來被後主劉禪尊為皇太后的穆皇后。
本文參考:《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先主傳》、《三國志·龐統法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