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演員評價李雪健(李雪健演技精湛)
2023-06-13 04:54:33 1
「…牆上唉,畫虎唉~不咬人唉…砂鍋唉,和面唉~頂不了盆唉…侄兒不如親生子唉……共產黨,是咱的貼心人,呦吼嘿……」
電影《焦裕祿中》,當主演李雪健用沙啞、高亢、悠遠又充滿深情的語調,高唱這首《大實話》主題曲的時候,讓我們能深切感受到魚水之情般的黨群關係。
這,就是電影要彰顯的全部精神內核。
寫在前面:信仰的力量正讀大學的兒子曾問過我,「爸,真有焦裕祿這樣的人嗎?」隨後我跟他交流了半小時,他就連連點頭是。
我想,除了用信仰的力量能解釋以外,對於一般人的內心精神世界,是很難感受到信仰所產生的巨大力量。
想一想革命先驅李大釗先生,他是北大教授,月薪380塊大洋。倘若他是為了自己能過上好日子,難道他的日子還不夠好?
倘若不是有信仰,他又何必慷慨赴死?
當年,用幾百個大洋就能在北京買一套四合院,用十幾個大洋就能買個丫鬟,而李大釗先生犧牲後只留下了一塊大洋。
想一想賀龍、葉挺、葉劍英三位國民黨的中將,他們都是當年的人中翹楚,明面上的年薪就是20萬大洋,他們本來過著「天天喝洋酒,用牛奶洗臉的好日子……」
可是,他們為什麼要捨棄這一切,而把頭顱別在褲腰帶上去革命?這樣的例子,對於早期的革命先驅來說,簡直不勝枚舉。
江姐被捕後,遭受酷刑,敵人將竹籤子砸進她的手指縫裡,她大聲呵斥:「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革命意志是鋼鐵打的……」
這一切,也只能用革命理想高於天、信仰的力量堅如磐石,才能夠解釋的通。
焦裕祿,就是一個充滿信仰的好幹部。
誰能夠想到,上下兩張照片僅僅相隔十幾年,卻在外形上有著天壤之別。
這,就是焦裕祿同志擔任蘭考縣委書記以後,風裡雨裡為群眾四處奔波所留下的時代烙印和真實寫照。
當我們知曉他身為一縣的父母官,卻從來沒有吃過一頓像樣的飽飯,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沒有搞過一次「特殊化」,直到去世前留下的唯一請求是:
「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面對焦裕祿書記這樣的好人、好黨員、好幹部,哪怕是鐵打的心腸,也無法止住滾燙的淚水雙流。
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在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山村。1946年1月,焦裕祿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曾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1948年冬的淮海戰役時,焦裕祿就曾組織過上千人的擔架隊奔赴前線。
在革命的疾風暴雨中,焦裕祿從一個飽受苦難的貧苦農民,成長為一個對黨無限忠誠、對人民飽含深情的青年幹部。
事實上,在1958年初,焦裕祿就感到了身體不適,經常會肝部隱隱作痛,為了如火如荼的革命工作,他以時不我待的革命熱情忘我地奮戰在第一線。
1962年秋,蘭考縣突遭內澇災害,淹死了30多萬畝莊稼,還有10餘萬畝鹽鹼地的農作物顆粒無收,全縣糧食產量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
這一年,在全縣36萬人口中,有近20萬人成了流離失所的災民。
正是在這最困難的危機時刻,黨組織決定選派焦裕祿同志前往被「風沙、鹽鹼、水澇」三大災害嚴重侵襲的蘭考縣擔任第二書記。
就此,一部震撼人心的《焦裕祿》徐徐拉開帷幕,一個個催人淚下的劇情就像三月裡的小雨一樣,輕輕打溼了你我的心房。
感人劇情之一:「大爺,我是你的兒子!是毛主席派我們來的」1962年底,焦裕祿到蘭考縣赴任。
正值冬季,大雪漫天飛舞,準備逃往外地的難民擠滿了火車站。
當焦書記看到車站這一幕,馬上就召開了縣委擴大會議,著手解決當前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救災問題。
他拿起野菜糰子後深情地說:
「這些災民,都是我們的父老鄉親。這大雪天的,他們拖家帶口,背井離鄉,心裡該是啥滋味?」
「黨,把蘭考36萬群眾交給我們,我們卻讓他們端著討飯的碗四處流浪,我們還不感到羞恥和痛心嗎?!」
「站臺上堆的像小山一樣的救災物資,大家都看見了嗎?群眾在挨餓,在受凍,在罵娘!可救災物資卻積壓在火車站八天了,風吹雪打無人問津…」
「這是在犯罪啊,同志們!」
焦裕祿這些振聾發聵的話,充滿了對人民群眾的無比熱愛,飽含著「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的深情厚誼,對這樣的幹部,群眾能不喜歡?能不擁戴?
在解決完救災物資發放的問題後,焦書記又開始「刀刃向內」,他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個小本本,說:
「另外,這個特殊供應本,我想大家都熟悉的,縣委委員每人一個,拿著它可以到商業部門買到稀罕的副食品,雞蛋啦,肉啊,香油。」
「同志們,看看這窩頭,再看看這個副食本,大家心裡頭有啥感想?」
最終,通過表決又取消了「特殊待遇。」
但,觀影時的第一次流淚,是因為劇中焦書記的一句話,我的淚水噴湧而出。
因為,他想讓大爺大娘吃上過年的餃子。
焦裕祿安排完救濟糧發放後,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了貧困戶家中,當他在漫天飛雪的時候推開大爺家的門,就像是「上天」派來的大救星一樣。
進到屋裡,焦書記立刻坐在破爛不堪的床邊,一手抓著大爺的被子角,一手輕拍大爺的後背,他用顫巍巍的聲音說:
「大爺,你老的病咋樣了?快過年啦,我們給你送點糧食和錢來……大娘,這是20塊錢,你收著。」
當大爺用激動的語氣問,「你是?」
焦書記馬上抓著大爺的手說:
「大爺,我是你的兒子!是毛主席派我們來看望你們的。」
動人劇情之二:「小魏啊,不要忘了地圖上還有蘭考這麼一個地方啊!」焦書記是山東人,他卻甘願把一腔熱血灑在蘭考這片飽經苦難的土地上,這正是焦裕祿披肝瀝膽,努力踐行黨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真實寫照。
為了治理風沙和鹽鹼,最終徹底解決內澇的問題,焦裕祿專門從省裡請來了大學生小魏,可是小魏嫌條件太苦,最終還是決定坐火車離開蘭考。
當焦書記一邊摁著疼痛難忍的肝部,一邊風塵僕僕地跑到火車站,我原本以為焦書記是想阻攔小魏的離去,沒成想他只是為了送小魏最後一程。
這裡面,飽含了太多的不甘心、不願失去小魏,以及又不得不去面對的無奈。看到焦書記不舍的眼神、抽搐的嘴角、微笑的神情時,真是令人五味雜陳。
「聽說你要走,我來送你呀!小魏啊,你走的急來不及準備。剛才,我在那個泡桐苗圃裡抓了一把沙土……」
「這一呢,就算我送你的禮物,二呢,還是希望你今後再幫幫我們研究研究這個土質啊!不管到哪裡,都不要忘了地圖上還有蘭考這麼個地方啊。」
火車啟動了,焦書記跟著火車跑起來,他一手捂著肚子,不時用期待的眼神看著火車遠去的背影,他該是多麼希望火車能夠停下來、小魏能留下來啊。
因為,焦書記身負黨的囑託,背負著帶領36萬蘭考人民擺脫三大災害的重任,他深知使命之光榮,人民福祉和前途命運之重於泰山的道理。
他,多麼希望有人能幫幫忙……
火車遠去,小魏就站在不遠處。
最終,是焦書記的人格魅力和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深情厚誼、對工作的高度負責打動了這個年輕人,他決心留下來共治風沙,矢志不移。
當正處在極大失望中的焦書記,在下意識地回望的那一刻,看到了遠處的小魏影影綽綽,他早已是眼含熱淚,悲喜交加,這種表情比淚流滿面更能直擊人心。
這一幕,我又看哭了。
催淚劇情之三:「爸,你要給累死的…俺只要爸爸!」這也是電影中最催人淚下的一幕,或許是我的淚窩淺,看一次哭一次,看到這個畫面總是在瞬間就淚滿雙眼。
當女兒小梅來送飯,看到爸爸疼得滿頭大汗,他正在用茶杯蓋死死頂住肝部,想緩解一下難忍的疼痛,以至於用力過猛將椅子戳破了一個大洞。
此時此刻,焦書記萬萬沒有想到,門口傳來一聲撕心裂肺的哭喊:
「爸,咱回家吧!你要給累死的,你要給累死的!」
已經知道不久於人世的焦書記,趕緊心疼的把閨女緊緊摟在懷裡,他明白自己的時日不多,這或許就是最後一次的擁抱,因此他眼含熱淚,用手輕撫女兒小梅的頭髮,久久不願鬆手。
接著,焦書記仍然用平靜而又溫柔的聲音寬慰女兒:
「傻孩子,爸爸怎麼能死呢?爸爸還沒有給你買新衣服呢!」
小梅聽完,馬上用悽厲又堅定的口吻,邊哭邊大聲說:
「爸爸,小梅不要新衣服,俺只要爸爸!俺只要爸爸……」
老百姓心裡有桿秤,「凡是為了人民利益而死的人,他的死就比泰山還重!」而焦裕祿書記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後記:李雪健老師憑藉精湛的演技,獲得了金雞和百花的兩項大獎,他出神入化的塑造能力令人嘆服,在當今老藝術家的行列裡還無人能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