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者之愛結局分析(賢者之愛結局賢者之愛預告)
2023-06-13 11:58:21 3
如果說三觀正代表了一個人對自己在社會和家庭中應當履行的責任和義務的認知,《賢者之愛》可謂完全沒把三觀當回事。相反,它突出了人類欲望的可怕,並告訴觀眾,在欲望的面前,人性是多麼的脆弱,三觀是多麼的不靠譜。
《賢者之愛》是一部圍繞著欲望展開的故事。在這部劇裡,腹黑的女主,為了報復控制欲佔有欲極強的閨蜜,花了20年的時間,把自己閨蜜和初戀男友的孩子,培養成自己理想中的男性。
山田詠美覺得《痴人之愛》裡的愛戀太愚蠢,因此寫了女性視角的養成小說——《賢者之愛》。
《賢者之愛》小說結局:女主和閨蜜出車禍,閨蜜死了,女主癱瘓,鮮肉不離不棄,鮮肉他爸渣男一個另娶。
《賢者之愛》電視劇版肯定和小說不一樣,相關人士推測,閨蜜最後沒死,女主和小鮮肉在互相救贖和支持中走向大和諧HE,女主最終在復仇的執念中解放了自己。
在這部作品裡,被調教的是少男,調教者則是他母親的閨蜜。女主的閨蜜與女主父親偷情,並奪走女主初戀,因此女主心生恨意,以調教閨蜜最寶貝的兒子來作為她的報復。在女性視角中,作者讓女主更謹慎冷靜地與少男相處,發誓不會走上「痴人」的道路。
據說原著小說堪比網絡小黃文(感興趣可自行腦補),但這部電視劇並沒有大力拍攝不可描述的部分來吸引眼球。
相反,它很克制。常年以來保持危險的關係,卻又不進一步發展。
閨蜜搶了女主的初戀情人做老公,是因為她對女主所擁有的美好家庭和美好戀情的羨慕嫉妒恨;女主關心和培養閨蜜的兒子,是因為她怨恨閨蜜睡了自己父親,搶走了自己的初戀。這部劇裡的男性,其中包括了女主的父親,閨蜜的老公,兒子,不過是女主和閨蜜欲望的附屬品,他們在劇中的存在感,取決於女主和閨蜜對他們的需要。
此劇男主是這樣的:所有大膽刺激陰暗變態的承受者,或說真相揭開之前的享受者?這個才20歲的花美男孩,被女主以女二閨蜜身份的便捷調教成了女主喜歡的情人,你想啊,從出生開始就被調教成只討女主歡心的人生想想都變態啊。
然後長成了這麼一個以女主這種多金有顏有涵養又有品位的成熟女人視為唯一審美趣味的男孩。那真是很難降低品位啊。
外面那些單蠢的小女孩哪入得了眼?
所以對女主已經是到了深度迷戀的骨灰級迷弟狀態了。
短暫的預告,我們看到下一集疑似真由子和諒一抱一塊兒了。所以這是把兒子傳給下一棒,親自上陣攻克爹麼?我們的真由子終於要鳴響反擊的號角,奪回百合手裡的東西了嗎?
百合同志比起兒子,對老公是否出軌的事情可是很敏感的呢。我們要相信,此劇應不會淪為簡單爛俗的初戀正房小三鬥法這種狗血劇情的。
女主給男主起的名字就是《痴人之愛》的同音。花了二十年,結局跟《痴人之愛》還是有相似之處的…逃不出對方的手掌心。有點不同的是,女主最困難的時候,前男友那個人渣找了其他人,只有這位被調教了二十年的男主依然留在女主身邊,應該就是真愛了吧(報復心有沒有不清楚,但是感情應該算愛了)。
這部劇除了復仇這個亮點之外,我想還有一個就是跨越年齡的愛。
第一集裡有個場景,是他們在海邊,偎依在一起,兩張不同年齡的臉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忽然有些感動。
當你皮膚鬆弛,皺紋滿面,他愛你什麼呢?不管愛的是什麼,總是令人欣慰的。畢竟總有些外貌之外的東西被人愛吧。
這讓我想起一本書的開頭:
我已經老了。
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裡,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很美。現在,我是特地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飽經滄桑的容顏。
——《情人》
從第一集的劇情來看,雖然家境不錯,但她的父親頗有點鬱郁不得志的傾向,沒有達到自己期望的頂點。女主的性格其實很像她的父親。單純安靜,嚮往美好,執著,甚至是固執。當然,這種固執是一種自我折磨似的執著。從女主「閨蜜」對她的種種不妥行為她依舊選擇忍耐順從,從她被閨蜜男友背叛後自我放逐似的跟路人**以來結束童貞,還有她父親應該在後期的劇情有所體現。
女主的父親曾經說過,你有發現美的眼睛。
的確,女主是具備一定的審美觀,但是,從她的人生性格來看,這種審美觀的性格成分大於藝術成分。也就是說,女主主要是因為自己有一顆善美的心地所以看到很多美好的事物,容易發現美好的事物。
其實那些事物可能本身並不一定真的有多麼美好,但是它們被女主賦予了主觀的真美色彩,是她的心地讓它們熠熠生輝。
其實女主本來佔有先機,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機會,但是隨著童年青少年時期的流逝,你會發現這美的下面有多麼大的隱患。
她有美好幸福的家庭,有青蔥美好的初戀,擁有發現美的眼睛和心……
但她就像是拿錯了劇本的女配。她發現真正的女主好像應該是惡毒版灰姑娘的女二,而自己才是不配有美麗世界的女配。其實是雙方共同造成的結果。
女主和女二都是自私並且缺乏安全感的人。精神世界宏大的女主,在現實世界難以找到陪伴的人;家庭環境不太好的女二,以另一種方式來找到自己的生存模式。
為什么女主那麼順從的就把自己擁有的、喜愛的事物讓給女二?
其實因為家庭背景的不同,導致了他們的性格和處理方式不同。大點說就是人生觀價值觀不同。女主的家庭較溫和善良(雖然後期她父親比較渣渣),沒有什麼波折,而與女二大不相同。這導致了女主看待什麼都比較淡,還有點該慈悲為懷的潛意識。
而且她從沒遇到過這麼強硬直接的態度,讓她有一絲命中注定要聽從的不可抗拒感,即宿命感,她最不擅長的事情就是拒絕,如果她擅長了,也就不是她了,她寧可自己吃虧也很難接受否定從前的自己。
所以她應該也不會後悔把初夜給了路人的決定,一個是宿命感,一個是認同感,還有難以磨滅的刺痛感。痛並認同著。
為什麼她難以否定從前的自己?有兩個重要原因。
一個是書籍的世界,一個是獨生子女。
受父親影響,她也很喜愛讀書,從讀書能找到另一個可以認同自己的世界。她的新鮮感、獨立感、自由感等充分在每一本書籍和電影中得到了延伸和映照,在這個世界中,她可以發覺不同的自己,並與其對話,其樂無窮。她其實不善交際和交談,主要因為說有說的話都在眼睛和心中了,她更注重精神交流。
所以,否定從前的自己,就等於否定了那個青春時代多個陪伴在書中的自己。她是斷斷不願意接受的。這也是她做編輯的原因之一。
這是她畢生的樂趣,哪怕沒有戀人。
生為獨生子女的她,比較受家庭寵愛。童年和青春時代的單純無憂與後來形成了鮮明對比,更顯得可貴。她也是斷斷不肯捨棄的,因為這些精神和時光,是成年後的她為數不多的美好財富了。
如果說之後的復仇就像是破繭一般,她內心認為其實還是蠶蛹的才是真正的美。
另外,她一生中感到最幸福的時刻應該主要有三。
一是閱讀時的獨處思考時間,一是青春時代的單純時光,還有就是與後來男主真正相愛並互相救贖理解的日子。
她的逆光源氏計劃實質上會發現,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復仇。因為她和男主的性格決定,他們都不是狠絕和狠毒的人物。
雖然有些自虐的傾向。她培養的男主,在某些程度上是理解她的衍生產物,是自我與自我的對話,比較類似於主人公內心旁白的角色,雖然這個角色中期會不太理解她。但是,就像她寫出的文章,最理解文章的肯定是作者本身,文章本身也是作者的最佳詮釋。
所以,就算他們之後天涯海角,就算肉體放逐流浪在他人身邊,他們依舊是最心心相印的,身體和內心從未停止過潛意識的思念和尋找對方。
故事不管最後是不是悲劇收尾,我認為蒼涼毀滅和沉淪掙扎的過程才是決定故事顏色的,就像女主小時候的海,潔藍下蕩漾著深蒼;綠色的花園,明綠上點綴著鬱色,一如這生活,一如這人心。
當女主把象徵和承載著美好的項鍊讓給了女二,隱喻了之後的故事走向。女主沒有守護住幸福和單純,而它們是脆弱而短暫的,頗有一番物哀之美。
據說這劇只有4集,恩,短小精悍。我只希望女主不要像她迷戀的那本書「痴人之愛」的男主一樣就OK了,這樣清新脫俗的復仇都栽在愛情手裡的話,那愛情就太惡俗了。
無論結局怎樣,相信編劇會給出一個滿意答案,那就是女主從沉溺從前的美好、並逐漸迷失到找到真善美大境界的自我諒解。
龍星涼採訪-賢者之愛: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6027349/
【龍星涼】對不起青春龍星涼cut: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5966106/v5966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