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星在廣州(香港明星湧入廣州)
2023-06-02 21:45:00 4
大勢不可阻擋。
1
香港藝人,湧入廣州
對王祖藍來說,2021年8月19日,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日子。
那一天,海西傳媒集團&香港手工藝創作華南總部,正式落戶廣州。
海西傳媒,是一家集經紀、演出、製作、合作、投資運營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傳媒公司。手工藝創作,則與海西傳媒同屬海西經紀聯盟,由邵氏兄弟電影有限公司牽頭經營。
王祖藍,正是這兩家公司的核心創始人之一。
作為中國香港的藝人,王祖藍這幾年在內地混得風生水起。自2012年1月在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露面後,他接連在《奔跑吧兄弟》、《王牌對王牌》、《最強大腦》、《百變大咖秀》等綜藝中亮相,逐漸成為綜藝界的搞笑擔當。
王祖藍的海西傳媒和手工藝創作,同樣星光熠熠。資料顯示,郭晉安、翁虹、李慧珍、張紹剛、李誕、劉維、劉璇、龔俊、陳子由等明星,都是他們旗下的藝人,橫跨老中青群體。
對王祖藍和他的兩家公司來說,落戶廣州是一個新的開始。更有意思的是,王祖藍之外,一大批香港藝人,已經湧入廣州。
同樣是2021年,英皇娛樂大灣區總部也宣布落戶廣州。這是香港數一數二的文娛巨頭,旗下藝人包含謝霆鋒、陳偉霆、古巨基、李克勤、任達華、方中信、蔡卓妍、溫碧霞等。
英皇娛樂集團營運總裁霍汶希說,英皇娛樂大灣區總部以廣州為中心,打造大灣區音樂、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等板塊,共同推進大灣區文化娛樂產業蓬勃發展。
還有一些香港藝人,已經把家搬到了廣州。
知名藝人麥長青,已經來到廣州,成為一名「大灣區打工人」了。
劉玉翠,就是《鹿鼎記》裡的建寧公主和《天龍八部》裡的阿紫,也定居廣州了,還分享過自己在廣州接種疫苗的微博。
黃一山,在星爺電影中多次出現的御用配角,早在2018年之前就已經是一名「新廣州人」了。
香港足球名嘴丁偉傑,也搬到了廣州,小區的球迷知道他後,還時常來送吃的。
此外,資深音樂人林健華、被譽為最帥令狐衝的呂頌賢……更是在廣州定居數年。
這不禁令人好奇,能吸引香港藝人扎堆湧入,廣州有什麼秘密?
2
「虹吸」背後
香港藝人願意來廣州定居和發展,有生活習慣的原因。
無論是氣候、飲食、語言還是生活方式,廣州都與香港接近。而且相比於香港,廣州的房價較低,生活成本大幅下降。再加上廣深港高鐵已經開通,穗港雙城生活,非常方便。
當然,相比於生活習慣,香港藝人更看重的,還是廣州帶來的巨大工作機遇。衣食住行可以將就,但搞錢大業必須緊跟潮流。
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朝陽現象」。在北京,朝陽區是明星最重要的居住區,那些活躍在螢屏上的影視歌當紅藝人,幾乎都住在朝陽區。所以朝陽群眾愛爆料,也是有現實土壤的。
為什麼明星偏愛朝陽區?這背後,和產業鏈密不可分。朝陽區聚集了眾多知名頭部傳媒經紀公司、影視公司,華誼兄弟、華策影視等都在那,這讓朝陽區幾乎成為中國最強勢的影視產業中心。
不誇張地說,明星們住在朝陽區,就相當於挨著中國娛樂圈的宇宙中心,機會自然也更多。
香港藝人來廣州,道理大同小異。
廣州是千年商都,經濟發達,不僅穩坐國內一線城市的寶座,還是GaWC認證的世界一線城市。它背靠的大灣區,GDP約佔全國的1/8,財政總收入(不含港澳)約佔全國的1/7,胡潤富豪榜上榜人數(不含港澳)約佔全國1/5,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級經濟重心。
廣州的交通也很便利,密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支撐廣州位列北上廣三大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其機場吞吐量、火車客運量、地鐵客流量、快遞業務量、貨物運輸總量都穩居全國前三。
更重要的是,廣州的直播產業勢頭強勁,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直播電商之都。這背後,得益於廣州強大的供應鏈稟賦——
華南地區最核心物流中心,珠三角製造業物資分發中心和供應鏈樞紐。
每一個超級主播背後,都離不開所在城市超級供應鏈的支持,設計、生產、物流和售後,缺一不可。只有比別人更好、更新、更快、更便宜,直播才能形成真正的規模優勢。例如很多人不知道,全國75%的國貨美妝品牌都在廣州。
而直播,被看做是明星們的下一個掘金熱土。
隨著此前航美美生活大灣區直播基地落戶廣州,明星直播基地產業計劃已經正式啟動。這個直播基地背後,也有王祖藍的海西傳媒&手工藝創作參與。王祖藍曾直言——
很多TVB藝人有潛力變主播。
說到底,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都是流量,而廣州正是中國最不缺流量、最不差人氣和財氣的城市之一。
這,才是香港藝人湧入廣州的真正原因。
3
經濟與文化的雙重回歸
往歷史深處看,廣州和香港頗有淵源。
早在公元前214年,香港就在秦版圖之內,屬南海郡。而南海郡治所在地,正是現在的廣州城。
自秦代建郡縣以來,廣州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核心城市,與香港有著深厚的血緣、文化和生活交織——
大革命時期,廣州素波巷的廣東宣講員養成所,就是香港罷工海員的通訊聯絡處。
抗日戰爭時期,香港成為國際抗戰物資轉運進內地的通道,經由廣州這個中轉地,無數的信息情報、幹部和物資,傳向革命腹地。
解放戰爭時期,香港輸送了119人參加全國新政協,港穗兩地同仇敵愾……
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後,香港和廣州的交集,就更密了。在香港參與祖國建設的進程中,廣州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
香港企業進入內地發展,需要有一個承載地,他們不可能一下子衝到北京上海,更不可能衝向廣大內陸地區。而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同時又是華南的經濟政治中心,很適合當這個橋頭堡。
以廣交會為例,一年兩屆的廣交會,對香港來說是做生意的關鍵點。全國範圍內,與香港最近的就是廣東,彼時的深圳還是個小漁村,只有廣州有足夠的實力去承擔這個任務。時至今日,廣交會已經成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新時代,廣州和香港繼續加快融合步伐——
教育,2022年,香港科技大學於廣州南沙的建校項目將落成並於9月開課,將深化兩地在教研、科技成果轉化及學生交流等方面合作。
金融,《2021年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表示支持香港交易所與廣州期貨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關金融產品開展合作。
文化藝術,特區政府為香港藝團及藝術家提供資助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包括廣州進行文化交流活動,促進民心相通。
更值得一提的是體育方面,香港將與廣東及澳門在2025年共同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這是香港和澳門首次承辦全運會,也是它們從「參賽者」到「主辦方」的角色轉變。
在此之前,廣州體育局就曾與香港開展多次體育合作,這一次,穗港體育合作將更上一層樓。
從歷史春秋到澎湃今朝,廣州與香港的關係可以用五個詞概括——
同根、同氣、同舟、同源、同向。
從這個角度來說,香港藝人湧入廣州,正是一場經濟與文化的雙重回歸。
4
尾聲
時間回到1997年7月1日零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響起,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也一起徐徐升起。歷經百年滄桑,香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25年來,維多利亞港風雲激蕩——
香港的商品貿易總額,增長了234.4%;
如今的港交所裡,內地的上市公司數量佔比為50%以上,總市值佔比80%左右;
香港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離岸人民幣存款增長超過100倍;
從1997年到2021年,香港連續25年獲評為「世界最自由經濟體」。它是亞洲第一金融中心,擁有亞洲第一的人才競爭力,全球金融指數排名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營商便利全球第三。
未來,香港還將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智慧財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時代還在奔湧向前。香港還將不斷與廣州、與大灣區、與祖國,同頻共振,開啟新篇章!
東方明珠,一定會更加耀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