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是哪個小說的名字(太古和其他的時間是一本什麼小說)
2023-06-02 20:09:18 1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作為一本小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在構思這部小說的時候,大膽進行了兩個方面的創新:第一,在小說形式上,她將記敘文打成碎片,使之散文化,只有通讀全文才能一窺故事全貌;第二,在小說內涵上,她將物理學上的相對論和哲學中的認識論結合了起來,使得整個小說散發著奇妙的思維特色。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表面上看是一個以敘述故事為主的小說,但實際上整個故事以隱喻的形式傳達了作者對於人類心靈世界的看法。
閃耀著智慧火花的兩個創新《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的兩個創新不僅充滿了智慧,並且體現了文字的活力。
奧爾加的第一個創新是關於小說這種文體的——她試驗了一種新的寫法。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最令人耳目一新的無疑是其敘事方式。小說的敘事結構突破了固有的行文套路,作者大膽地以單篇記敘文分別敘述不同的人和物,每一篇與上一篇都沒有明確的承上啟下關係,例如第一篇「太古的時間」和第二篇「格諾韋法的時間」,基本上就沒有銜接。除此之外,同一個角色也會分不同篇章敘述,例如「格諾韋法的時間」在全書中佔據四篇篇幅。讀者必須閱讀前後文,並弄清楚各篇之間的內在關係,才能串起整個故事。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奧爾加的第二個創新是關於小說內涵的,她雄心勃勃地將物理學中的相對論,以及哲學中的認識論全部內化入了小說中。
霍金曾在《時間簡史》中試圖把相對論解釋得簡單一點,他說作為觀察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這是僅屬於他的時間節奏,不同觀察者並不一定擁有相同的時間。換句話說,宇宙中的時間流逝速率是不一樣的,時間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在《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的84篇文章中,時間並不是線性的,而是根據個體的差異表現出不同的長度和速度,這種獨特的書寫方式,就是為了突出小說中每個不同的個體所感受到的時間與空間是不同的,由此可以看出,奧爾加是在參考了相對論的概念後設計出了小說的雛形。
關於人的認識能力,一般來說可分為:
分析——將事物整體拆分為部分,逐個了解其特性;
綜合——將事物各部分組合成整體,把握整體屬性。
在《太古和其他的時間》中,最明顯的象徵就是將人類認識範疇的這兩大能力賦予兩個角色,分別是分析的代表伊齊多爾,以及綜合的代表麥穗兒。前者是個有天生智力缺陷的人,後者則是一個沒有道德觀的人。
奧爾加在這裡想要說明,分析和綜合兩大能力分開來各有缺陷,只有二者融為一體,才能夠完全發揮自我心智能力,所以當小說最後伊齊多爾去世時,麥穗兒為他送行,二者相遇之後實現了縱橫太古的願望,他們可以在時間之流中徜徉、漫遊。除了伊齊多爾和麥穗兒,太古世界的其他人一生都無法掙脫心靈枷鎖,他們在時間的感受上是受困的、停滯的、茫然的。
所以《太古和其他的時間》似乎有著一個十分複雜的結構,想要暢讀並非易事,但如果能夠理解奧爾加設計的三個層次,那麼這部小說其實並不難理解。
第一層:太古世界《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的第一篇,是從一個叫做的「太古」空間展開的,而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太古的時間」。奧爾加對太古的描述是:「太古是個地方,它位於宇宙的中心。」從讀者的角度出發,某地位於宇宙的中心肯定不是一句客觀陳述,而是主觀設定,那麼,這個位於宇宙中心的太古是什麼?其實就是人的心靈,在作者看來——人心之所在,便是宇宙的中心。
具體來說,太古有兩條大河,一條純淨的白河,一條汙濁的黑河,它們最終交匯於一處,推著水車的輪子不斷轉動,為人們製造麵粉。其實,白河與黑河象徵著心靈的對立,即光明與黑暗、欲望與理性、平靜與躁動,不管二者如何對立,最後總要融合才能推動水車,餵飽人的肚子。
第二層:男人與女人構建了太古世界,奧爾加接著塑造了一個家庭,整個故事也是從這個家庭延伸開來。丈夫米哈烏接到了通知,要被徵召上戰場。妻子格諾韋法依依不捨地送米哈烏上了戰場,當時她的肚子裡已經有了即將出世的女兒米霞。雖然心系出徵的米哈烏,但格諾韋法仍舊與情人埃利私通,後來還懷上了埃利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智力有缺陷的伊齊多爾。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作者在刻劃米哈烏這個男性角色時,想要控訴人類永恆的嗜好——戰爭,曾經服役的士兵們就算離開了戰場,回到家庭和社會,表面上過著與正常人無異的平凡日子,但其實永遠無法掙脫、無法復原戰爭在心理留下的陰影。人們既恐懼戰爭,又渴望戰爭,永遠處於矛盾之中無法自拔。
而對於妻子格諾韋法的描寫,著重在傳統女性為了家庭、社會價值,而放棄真實情感的自我犧牲。格諾韋法作為女人,一生中只做過一次主,那就是當米哈烏上戰場時,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埃利。但當米哈烏回來,格諾韋法還是放棄了愛情,選擇了婚姻。
在太古世界,男人與女人雖然性別不同,但心靈同樣都不自由,全都被俗務所累。
第三層:伊齊多爾與麥穗兒當然,太古世界如果全都是凡夫俗子,那這部小說就沒有意義了。在太古世界,存在著兩個超凡脫俗的人,他們就是先天不足的伊齊多爾,以及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的麥穗兒。
伊齊多爾出生時難產,後來又重病,導致他無法像成年人一樣規規矩矩地思考,然而,這也讓他因禍得福,獲得了無所禁忌的思考能力。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
伊齊多爾最大的發現是自己永遠走不出太古。他在自己的閣樓房間裡,用望遠鏡透過四個窗口查看整個太古,最終發現世界都由四個部分所組成,比如東南西北、上下左右、春夏秋冬,他還理解了亞里斯多德說的世界四大要素:土、水、氣、火,並且感受到了時間的四種形態:空間、過去、現在、未來……伊齊多爾不停在腦中思考,他想把世界全部拆分為四重結構,如果無法達成目標,他就繼續思考。
麥穗兒與伊齊多爾一樣命運多舛,她與許多男人有染,只是為了換取食物。然而,正是這個在世俗價值體系中看起來無比醜陋的角色,作者卻使她看見了凡夫俗子永遠無法想像的世界奧秘。麥穗兒能看到萬物相融合的奇景,比如螳螂與天空融為一體,天空與大地合二為一,她能看到萬物背後互相滲透的偉大力量,以及許多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異象。
雖然瞥見了宇宙奧秘,但她並不吃驚,正如她完全拋開了社會與旁人的眼光,自由、逍遙,甚至是放蕩地生活。不能理解她的人以為她是個狂人,放浪形骸、玩世不恭,但沒有人知道這才是生命最原始,最真實的樣貌。
伊齊多爾善於分析一切,麥穗兒可以綜合萬物。當伊齊多爾離開人世時,麥穗兒趕來為他送行,她在他耳邊小聲提醒,要伊齊多爾不要在任何一個世界停留,不要被那些勸他回頭的話欺騙。整個故事中唯二的明白人,在故事的結尾相遇了,他們的相知超越一切,甚至生死也無法阻隔。最終,當代表分析的伊齊多爾與代表綜合的麥穗兒相遇時,太古世界完全在讀者面前打開了。
每個人的太古,每個人的心靈《太古和其他的時間》通篇表達了作者的兩個思考:
第一,這世界不應該有統一的標準,因為事實上根本沒有。
奧爾加以單篇類似散文的形式來構建小說,每一篇依靠描繪對象彼此之間的關係來帶動情節發展,這樣的書寫方式比一般小說的寫法顯得更加理性,更加工具化,呈現出強烈的實驗性質,然而,也正是得益於這種形式,作者才充分表達了自己對相對論的思考:我們每一個人或許都有自己獨特的位置與運動方式,擁有自己的時間標準,這世界並不存在絕對的時間標準。
第二,小說的潛力很大,可以通過一個故事討論近乎誇張的大量內容。
毋庸諱言,《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創新的書寫方式,的確犧牲了傳統小說對於情感的渲染和對故事流暢度的保障,不過,新形式卻賦予了小說更大的信息密度,讓文字所能討論的哲理問題數量大幅增加。
讀者通過各篇的分類、交叉、分分總總的描述,可以體驗到作者想要只通過一個故事,就傳達出對諸如宇宙的意義、整體與個別時間的差異、分析與綜合等本體論、認識論,以及形上學問題的思考。事實上,如果想要一口氣傳達這麼多哲學思考,傳統的敘事方式恐怕無法在較短的篇幅內達成目標,只有這種新形式的小說,才能實現作者熾烈的表達欲望。從一個側面看,奧爾加想告訴所有人,小說的潛力還很大,可以通過一個故事傳達我們意想不到的內容。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用一個形式上新穎,但內容並不複雜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所經驗到的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任何個體在現實世界中都是一個平行時空,我們既孤獨地品味著自己的人生,同時又和其他人一道感悟著世界的奇妙,從這個角度看,每一個生命都擁有無與倫比的心靈世界,每一個心靈世界都值得尊重和讚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