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有幾個子女(孫中山唯一的兒子)
2023-06-03 02:06:22 1
我們近代首次具有卓著意義的革命,那就是辛亥革命了,而作為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孫中山先生也自然是被人們所銘記,而且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也是被我們中國共產黨所繼承了,正所謂「國民黨正統在大陸」。
因為在解放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敗退臺灣,但是孫中山先生的遺孀宋慶齡同志,毅然選擇留在了大陸,並且為新中國的成立嘔心瀝血,在建國後,也是一直兢兢業業地在為我們的新中國做貢獻。
並且還不只有宋慶齡同志,孫中山先生的長子孫科,在解放戰爭之後,也是不願意和蔣介石一起退到臺灣。
可以看出來,在蔣介石的手下,國民黨這個政黨,是個連他自己都不喜歡自己的政黨,這樣的政黨,又怎麼能說是繼承了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呢?
但是,孫科為什麼不願意和蔣介石一起到臺灣呢?僅僅是不喜歡蔣介石嗎?
「離異」之家1891年10月20日,孫科出生了,他的父親是孫中山,母親是孫中山的第一位夫人盧慕貞。
當時,孫中山由於宣揚民主共和思想而被滿清王朝通緝,遠在浙江的孫中山家人也受到了波及,為了避禍,孫中山的家人們便移居了美國檀香山,孫科在這裡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年。
此時孫中山雖然不在孫科身邊,卻依然非常關心孫科的學習情況,多次給孫科寫家書,寄各類書籍,可以說是非常重視兒子的學業,並且鼓勵兒子多多讀書,而孫科也是聽從了孫中山的建議,博覽群書,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
孫娫、孫科、孫婉
1907年,孫科已經十七歲了,十七歲的孫科受孫中山的影響,滿腦子的進步思想,並且直接加入了孫中山的中國同盟會。
1912年,孫科與妻子陳淑英在檀香山結婚了,但是同時接到的消息,那就是父親孫中山和他的母親盧慕貞離婚了。
1912年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野心不死,一方面威逼清帝退位,一方面要求孫中山把民國大總統的位置讓給他,他才不會打仗。
孫中山聞言當即點了頭,辭去了臨時大總統的職務,從此便帶著盧慕貞行走於全國的大江南北,實地考察全國的實業工業。
但是在這時,盧慕貞越來越覺得自己幫不了孫中山的忙,看到孫中山或和那些實業工業的老闆們談話,或者是和當地的官員交涉,或者是和洋人人們用英文交談,而自己只能在旁邊默默地看著,盧慕貞覺的自己離開了孫中山,孫中山就會再找一個能幫他的女人,於是主動提出來了離婚的要求。
「我只是一個鄉下女人,不認識字,更不懂英語,先生的事我是絕對插不了手的,而且我還纏著腳,走路都走不了多遠,怎麼能幫先生的忙呢?」
無奈之下,孫中山只得答應了盧慕貞的要求。
盧慕貞
盧慕貞也說道:「希望離婚之後,先生與我能夠各覓良人。」
雖然說出來了這樣的話,但是自從1912年與孫中山離婚,一直到1952年逝世這整整四十年時間裡,盧慕貞都再也沒有嫁人,可能這就是,我喜歡你,我愛你,但是我總不能阻止你奔赴我比我更好的人吧。
此時的孫科或許有些不理解,但是也默默支持了父親和母親的做法。
第二年,陳淑英在美國為孫科生下了長子。
孫家有後,孫科自然非常高興,於是便給他的父親孫中山發去了電報,而孫中山聽到了之後也是很高興,更是對自己的這個孫兒寄予了厚望,由於孫中山希望中華民國能夠國泰民安,天下太平,於是給自己的長孫取名為治平。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1917年,26歲的孫科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了,畢業之後,孫科拒絕了美國的挽留,回到了廣州,跟隨孫中山的腳步,踏上了革命之途。
身為孫中山的長子、獨子,又是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可以說孫科的開局那堪稱「黃金開局」,一進仕途,就擔任了民國大元帥府的秘書,而孫中山對孫科也是寄予了厚望,經常讓他獨自處理一些事情,以此來鍛鍊他的能力。
1921年,孫科被廖仲愷舉薦,擔任了廣州市的首任市長,而孫中山覺得孫科還太年輕,而且有自己的這個關係在,難免被人非議,廖仲愷卻用春秋時期,晉國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典故來勸說孫中山,於是孫中山這才放下心來,將孫科任命為了廣州市的市長。
又過了兩年,為了統一中國,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就要打響了,作為廣州市市長的孫科,也接到了孫中山的一道「軍令」——為北伐軍籌集軍餉。
奈何「秀才遇上兵,有理講不清」,孫科在美國學到的那些知識,做一做城市市政管理之類的還行,讓他去籌集軍餉,和那些地主老財們做鬥爭,從他們的肋條縫裡往外摳錢,那可真是太難了。
前排左一孫科
不出所料,到了最後軍餉也沒有籌備好,而此時的國民黨元老胡漢民知道了這個消息,便跑到了孫中山那裡,添油加醋地告了孫科一狀,說他「消極怠工,延誤軍機」,孫中山知道後,不由得怒從心起,當即把孫科一頓臭罵。
後來也有人告訴孫科,這件事情就是胡漢民從中作梗,當即孫科就氣兒不打一處來了,原來在孫科的眼裡,他是孫中山的兒子,根正苗紅,又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的高材生,而胡漢民則不過只是一個會溜須拍馬、投機取巧的不學無術之徒罷了,但他的權力卻比自己還要大,這往哪說理兒去?
而且此時孫科似乎還覺得,孫中山交給他的任務,那這是他們家的「家務事」,哪裡有胡漢民從中摻手的道理,這樣一告狀,這不是在離間他們的父子之情嗎?
越想越氣的孫科,便直接跑到胡漢民那裡與他爭吵起來,而胡漢民也是自持資歷老,和孫科大吵了一架,這對本來就心有不滿的孫科來說,更是火上澆油,一時情急之下,直接一手杖就抽在了胡漢民的身上,當即把胡漢民打蒙了。
就胡漢民那張嘴,孫中山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於是孫中山叫來孫科。孫中山當時氣得當場跑到侍衛身邊搶過來一把手槍:「不爭氣的東西,我今天就一槍斃了你。」身邊的人趕忙上前阻攔搶過孫中山手裡的槍,才算救了孫科一條小命。
北伐戰爭還沒打完,國民黨內部的高官顯貴們就開始等著分果實了,再加上此時孫中山患了癌症,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於是國民黨內部就誰是下一任民國大總統出現了分歧,很快便有了好幾個不同的聲音,身為孫中山的獨子,國民黨的「太子爺」,孫科那自然也是「榜上有名」。
但是誰知,在1925年孫中山先生去世之後,向來名不見經傳的蔣介石卻橫空殺出。這一下子可把孫科給激怒了,而討厭蔣介石的不僅僅是孫科。
原來,蔣介石為了鞏固統治,軟禁了胡漢民。這也觸怒了國民黨其他元老,而孫科卻隱隱約約成了他們反抗蔣介石的一面大旗。
孫科知道,反抗蔣介石可不是說說這麼簡單的,自己手裡沒兵沒錢,怎麼反抗蔣介石?拿頭去反抗蔣介石嗎?
為了能得到足夠的幫助,孫科竟然選擇了和汪精衛合作,並且二人於1931年,在廣州成立了一個「廣州國民政府」,而孫科自然就是掌權者之一。
看著自己也能支起來一攤子了,孫科頓時意氣風發,蔣介石,我定能與你一較長短。
可滑稽的是,廣州國民政府成立了僅僅一個月,就因為沒錢而直接垮臺了,這儼然就是一出鬧劇。
在這種情況下,孫科竟然一轉身,又跑到了南京,回到了蔣介石的麾下。
孫科可以這般的裝瘋扮傻,當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反覆橫跳,但是蔣介石卻不想再讓孫科回來了,放著這麼一位大爺在這,自己幹什麼都不順心,但是轉念一想,這畢竟是孫中山的兒子,而且孫科也確實是有著相當的能力。
在這番考慮之下,蔣介石還是接納了孫科,而孫科也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給蔣介石提出了大量的建議,在孫科的建議之下,中華民國有了公安部、財政部等等具體部門,終於算是把民國政府弄得像政府的樣子了。
時光荏苒,轉眼十幾年過去了,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節節敗退,在這種情況下,孫科於1948年年底,被蔣介石任命了中華民國的行政院院長,但是在此時,孫科卻怎麼看蔣介石怎麼不順眼。
在孫中山去世之前,他依然還是支持「聯共」的,但是蔣介石此時卻很明顯地違背了孫中山的意志,而且違背了也就算了,他居然還打輸了,真可以說是「又蠢、又壞、又菜」。
抱著這種對蔣介石的成見,在當上了國民黨的行政院院長之後,孫科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賭氣」一般地聯繫了桂系將領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讓他們用手中的兵權支持自己,逼迫蔣介石下野。
孫科聯合桂系打壓蔣介石,蔣介石被迫於1949年1月宣布下野,孫科著手準備與共產黨和談,試圖「劃江而治」,來挽救國民黨的潰亡,但是很快國共和談就談崩了。
1949年4月,「百萬雄師過大江」,國民黨部隊徹底一潰千裡,蔣介石被迫逃往臺灣,而此時的孫科卻早就跑到了香港。
原來在孫科逼迫蔣介石下野之後,這空出來的大總統的位置立刻就成了一塊香餑餑,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早就對總統的寶座垂涎三尺,孫科就從合作夥伴成了競爭對手,而蔣介石也是一直伺機而動,是準備找機會重回總統的寶座。
惹出來了這樣局面的孫科,竟然一下子不知道後面該怎麼處理了,或者在他的心裡,讓蔣介石下臺,給自己「出一口惡氣」就夠了,至於後面的的事情該怎麼辦,管它呢。
孫科能當個甩手掌柜,可是李宗仁和蔣介石等人卻是誰都不想放過他,在各個「老狐狸」的手中,孫科那點政治智慧,基本就等於零,到了最後,受不了各方壓力的孫科,竟然直接腳底抹油,跑到了香港「隱居」了。
在蔣介石逃往臺灣之後,他也曾經邀請孫科前來臺灣,但是孫科卻並沒有答應蔣介石。
一來,國民黨可以說是孫中山的畢生心血,甚至為此付出了一切,而一個好好的國民黨,有著幾百萬軍隊,卻在蔣介石手裡就這麼被打敗了,可以說蔣介石和孫科之間,那是有著「奪父遺志」之仇,孫科怎麼可能再去臺灣呢?
再者,自己曾經兩次帶人逼迫蔣介石下臺,按照蔣介石那種小肚雞腸的脾氣,自己去了臺灣,恐怕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而且在早年,為了能夠和孫中山拉近關係,蔣介石和妻子陳潔如離婚,另娶了宋慶齡的妹妹宋美齡,也就是說蔣介石算得上是孫中山的妹夫,算是孫科的「便宜姨父」,而蔣介石也常常用長輩的目光,居高臨下地看孫科,甚至曾經對人說:「孫科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是先生的不肖子孫。」
這樣一來,孫科更不可能去臺灣了,但是他在香港的日子也不好過。
孫科在國民黨內也算得上是位高權重,這麼多年來,他為官能力暫且不論,為官道德絕對是做的很好的,並沒有什麼私財,算得上是清廉,而在香港,經常有國民黨之前的同僚舊友前來找他,尋求接濟,孫科對這些人都是來者不拒,就這樣當了幾次」散財童子「之後,孫科的生活也過得緊巴巴的,為了避開這些國民黨的舊時朋友,孫科決定變賣房產,和夫人一起到美國生活。
但是到了美國之後,孫科一檢查,卻發現自己竟然患上了腸胃潰瘍,而且由於年紀過大,高血壓、心臟病等等症狀也找上了孫科,此時的孫科可以說是百病纏身,他還偏偏沒什麼收入來源,住的房子四面漏風,「夏暖冬涼」,沒錢買菜只能自己種菜,可以說是窮困潦倒,窮病交加。
在這種情況下,孫科又在美國熬了接近10年。
1965年,蔣介石再次致電孫科,希望他能到臺灣居住,而這次孫科也是扛不住了。
去臺灣就去臺灣吧,自己現在也已經70多歲了,蔣介石就算針對自己,自己也不怕什麼了,活夠本了。
然而到了臺灣之後,看著面前面露菜色的孫科,蔣介石卻一聲長嘆,當初在中國政界內,誰見了孫科不都得小心對待,就是胡漢民挨了打都沒還手,誰知如今落得如此地步呢。
於是他也沒有再難為孫科,而是讓他安心養病,就這樣孫科又在臺灣住了8年,終於在1973年,因心臟病於臺北逝世,終年82歲。
身為孫中山的獨子,又有著當時含金量頗高的留美博士生的頭銜,孫科最後竟然還是在他最不喜歡之人的庇護下才能得以善終,這也算是一手好牌打爛了。
可以說,孫科有做事情的能力,有處理政務的能力,但是他沒有搞政治的能力,政治智商趨近於零,沒有在民國時期波詭雲譎的政界中出頭的能力,而他卻還偏偏想「莽一下」,憑藉著自己的心情做事,根本不考慮後果,這又怎麼能保全自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