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紅顏禍水的議論文
2023-06-29 02:03:14 2
導語: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美人碧池苦情史。古今紅顏為禍水,是否?是否?碧池來訴苦情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紅顏禍水的議論文,歡迎借鑑!
關於紅顏禍水的議論文1
自古以來「紅顏禍水」一詞在每朝每代都有言論:商紂王寵幸妲己,落得鹿臺自焚的下場;周幽王貪戀褒姒,有了國破家亡的結果…這一切的一切,後人只用了四個字來草草地評論。今天,我們就真正的來細細品味這「紅顏禍水」一詞中的不為人知的秘密。
試問紅顏為何要禍水?
「紅顏」之所以為紅顏是因為她長得美麗、妖豔,而自古哪個英雄不喜歡美女?但哪個英雄不都是為女人所害?紅顏長得天姿國色,但也許她們並不想擁有美麗的容貌,只想來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歸宿。如若英雄不愛美人,那又怎會有「紅顏禍水」這一出?人們都說妲己是禍國殃民的主角,她讓紂王帶上了一個「昏君」的稱號。可又誰關心過妲己的感受?她原本便不想進宮服侍紂王,她有自己喜歡的人,她們曾發過誓:「今生今世,永不分離!」可是紂王貪戀妲己傾國傾城的美貌,逼迫妲己的父親交出妲己,而妲己的父親勢不如紂王也只好勉強答應。從此這一對恩愛的戀人不能相見。妲己恨紂王,恨他拆散了他們這一對金童玉女,但她不能親手殺了紂王,只好借他人之手來替愛人報仇。於是她極力挑唆紂王,使得紂王與臣子漸漸疏遠,最終紂王鹿臺自焚,她也為愛人報了仇。我認為就算沒有妲己,那成湯氣數已盡再加上紂王百般折磨民子,民心已散。民心是紅顏所控制得了的嗎?「紅顏禍水」在這兒也只是一種藉口,用女人來沒有女人掩飾君王的敗國之因。而且,妲己禍的水早已是渾濁之水,不禍也必然自亡。
褒姒又將周幽王帶上了敗國的道路上,可是褒姒也只是想救出關在獄中的衷貞大臣。問褒姒是真正想去皇宮享受榮華富貴的麼?如果是,那麼又怎會有「千金一笑買傾城」的事實呢?「烽火臺上戲諸侯」只是敗露了周幽王的治國無道。褒姒的一笑並非是真被周幽王逗笑,而是笑他即將要失去這廣闊的美好國土;笑他身在福中不知福;笑他現在還不知廉恥的站在烽火臺上戲弄眾諸侯,還與她一起在此傻笑。褒姒不想笑是因為這個國家快要滅亡了,她笑不出來。然而,最後褒姒實在是無法不笑了,因為他做了一件讓人可笑之極的笑話,這個玩笑不但亡了國還將自己親手殺了。這所有的一切雖然千絲萬縷都與紅顏扯上了關係,但最重要的一點卻在君王身上。
自古以來,女人就像男人的一件衣服,想穿就穿,想丟就丟。同樣,也像一件風屏,專為男人遮掩住他們的缺陷。又像一隻替罪羊,男人所有的過錯都由女人一併承擔。但如若君王的身邊沒有女人或女人沒有影響到君王(上千嬪妃並未參與政事)然而,朝代的更替是自然的,每朝每代都會滅亡,女人只是亡國的最好理由罷了!
明朝最後一個皇上因寵愛陳圓圓三天就失去城池三座,而三天過後他醒悟了,他不願意再失去無數城池,所以他不在沉迷於陳圓圓的美貌之中,但是最後明朝還是敗在了他的手裡。既然他已經將陳圓圓放開了,那又怎樣才能說明陳圓圓「紅顏禍水」的事實?
「紅顏禍水」一詞是世人對女人的不公平,對男人的包庇;是掩飾一些真正錯了的人的最好理由,因為這就是她們的宿命。只可憐他們在地下沉睡了數百年,「醒來聽到的第一句便是他們紅顏禍水。但卻只能靜靜的躺著,他們百口莫辯,侍奉了皇帝一生卻要承受世人的叫罵。這公平嗎?這個世界是公平的,我希望也讓這些無辜者得到安息!
關於紅顏禍水的議論文2
「紅顏」是兩個宛約柔軟的字眼,杜甫的詩《暮秋憶枉裴道州手札》:「憶子初尉永嘉去,紅顏白面花映肉」;曹植的《靜思賦》:「天何美女之爛妖,紅顏曄而流光。」其中的「紅顏」二字都是指美麗女子的容顏,後來逐漸演變成美麗女子之代稱。
可是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裡,有一個成語早已根深蒂固。它讓所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容貌在歷史興衰,王朝更迭面前承擔了過重的罪名,抹殺了那些紅顏所有的豔麗色彩,而唯只剩下禍害的名聲,警示著歷代帝王將相及其他的男人們。這個成語,就是------「紅顏禍水」。
《辭海》裡給「禍水」下的定義是「禍人敗事的女子」。
「紅顏禍水」,自古就有的一種說法,大致是指美女貽誤國家的意思。應當說,類似的言詞,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絕不鮮見,各種各樣的文字多有述說,可以說屢見不鮮,源遠流長。
有趣的是,自古賢良皆沉寂,唯有「禍水」留其名。為什麼呢?皆因「禍水」都是美女,傾國、傾城,或者傾家,因美獲罪,因美與「罪」而千古揚名。
江山,帝王將相,紅顏,禍水,愛情------這幾個主題交織出多少說不完,道不盡的歷史滄桑事。《春秋》、《左傳》、《水滸傳》等書中都可以看得到紅顏是禍水之類的故事:
商紂王所以暴虐,是因為身旁有個妲己,商朝是因為商紂嬌寵的妲已禍亂而導致亡國殞命;周幽王之所以丟了江山,是因為寵愛褒姒,怪褒姒的一笑,如果不是周幽王為博她一笑而烽火三戲諸侯,也不至於亡國;夫差所以敗於勾踐,是因受了西施腐蝕,吳國的戰敗是因為西施「一雙笑靨才回面,十萬精兵盡倒戈」,才使夫差的英名霸業付諸流水;楚霸王項羽烏江邊的別姬自刎;隋煬帝之所以掉了頭顱,皆是因為喜好女色;還有李煜與小周后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花往事;李隆基後期所以昏庸,是因為「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人」,唐朝的敗落全是因為楊玉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還有明朝的滅亡也是因為陳圓圓害得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痛哭六軍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如此等等,歷史上,一些昏君把天下的美女紅顏選進後宮禁起來,玩弄戲褻,夜夜笙歌,沉迷於三宮六院及酒色之中,不理朝政與國事,因此引起哀鴻遍野,民聲怨憤,揭竿而起,致使其丟了江山,面子上過不去,於是只好把失敗的責任推卸給紅顏,把亡國的原因全歸罪於女人的身上。歷史上幾乎所有亡國的典故似乎都是把矛頭指向「紅顏」的。紅顏=禍水,似乎誰靠近美人誰就自取滅亡,於是,「紅顏禍水」的成語便產生了。
每一個王朝的覆滅都有它自身的歷史原因,但中國的專制文化卻總是讓人們遺忘從帝王將相身上去尋找謬誤。總把江山淪陷或事敗,歸咎於美女身上,以一句「紅顏禍水」開脫,不敢承擔作為一個統治者甚至是一個男人的責任,似乎沒有這些美女,他們的江山就可以延續「萬萬年」。
為什麼很多人總是將昏君身邊的這些美女稱作紅顏禍水呢難道她們才是造成結果的原因麼
「紅顏」真的就是「禍水」嗎?總覺得人們的評價有失公允。
一介弱女子,在夫權皇權隆盛的封建時代,竟有亡人國害君命的能力,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想起來,令人感慨,同時也為那些冤屈的「紅顏」扼腕嘆息,深感無奈。
就譬如說陳圓圓吧,在吳偉業的《圓圓曲》裡,美女陳圓圓,一個尋常的姑蘇女子,幾經流轉,進入皇宮,繼而落入李自成之手,引起了吳三桂的妒意,最後,終於引發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壯舉」,打開山海關引清兵入關,陳圓圓由此而聲名大噪。
當一大群遺老遺少們指著陳圓圓大罵「禍水」時,不禁想問問那些罵她是「紅顏禍水」的人:這樣一個流轉於權力的掌心,被帝王們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弱女子,她究竟犯了什麼錯?難道美麗就是她的罪過嗎?何以成為「禍水」而遭世人無情的唾罵?
直到如今,一些貪官汙吏敗露後對他們的清算,也總會說到他們背後的女人,這分明是在說,在每一個壞男人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壞女人,所以,無一例外,當指斥昏君貪官時,總要同時推出一個女人,甚至視其為壞根禍源。男人錯了什麼事,追根究底,總能從他的身後找出女人的纖纖素手。
男權社會中,男人們努力維繫絕對的精神優越感,儼然是女人一生獻身的偶像和精神主宰。無奈精神上的怯懦,使他們不敢正視自身滅國喪家的失敗,同時又無力拂逆對情慾的渴求。所以一方面他們樂此不彼追逐美色,一旦失敗就毫不猶豫諉過於女人。
中國沒有懺悔和反省的道德傳統。「不遷怒,不貳過」,就是在大聖人孔子的三千弟子中,除了顏回,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做到。不思反省自訟,只會諉過於女人,不過想掩蓋自身的無能,來寬慰自尊心的失落。
西方的宗教提倡懺悔和反省,因此那個引起兩國血戰十餘年的絕色美女海倫,沒有被當作「紅顏禍水」,反而被當作美、愛和性的完美統一;那個讓英國愛德華國王不愛江山只愛美人而為之遜位的美國寡婦,也沒有被看作「紅顏禍水」,反而被看作是愛情至上的現代灰姑娘;中國就不同了,事成,自然歸功於仁人志士;事敗,當然歸咎於紅顏禍水。
諉過於女人是最簡便易行的,因為男人們擁有獨家話語權,而女性在幾千年封建社會裡,則是一個失語的部落,根本就沒有為自己辯駁的機會。
從總體上說,西方人對美色是坦然無畏,甚至是敬慕懾服的。而中國人對美色一樣充滿欲望,但卻驚恐於這種欲望,表現出一種欲拒還迎的虛偽和矯飾。
「紅顏禍水」這種說法一直流行至今,並最終成了一種固有的說辭,沉澱為深厚的文化傳統和社會心理。其實仔細想想「紅顏禍水」這種說法,是極其可怕的,它麻醉著歷史和社會,是女性可悲的附庸社會地位的寫照。
再看看帝王將相與紅顏的愛情吧,其中也不乏有愛情基礎的,卻往往是悲劇。許多事情一旦與帝王的權力糾纏即遭非人性的扭曲,愛情亦是如此。
在白居易的《長恨歌》裡,唐玄宗與楊貴妃愁腸百轉的愛情感人肺腑。身為大唐天子,登高凌絕,俯視塵寰的李隆基掌握天下大權,卻無法抓住自己的愛情,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江山與愛情,孰輕孰重?倘若選擇了愛情,無異於贏得一個風流皇帝的談資笑料外加「亡國之君」的千古罵名;選擇了江山,便意味著從此放棄自己一生的情愛幸福,在追悔和孤寂中度過餘生。當然,歷史也容不得他的選擇。
在一代帝王的身上,愛情作為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被權力的需求殘酷無情地抹煞。帝王也是人,美女也是人,然而「紅顏禍水」的斷論卻剝奪了他們相愛的權利。在「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蒼茫和絕望中,從此一代帝王的生活和江山變得黯淡無光。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只是那千迴百轉的情思,是否便能喚起人們對其渴望愛情而又不能愛的千般哀傷與萬般無奈的同情,和換來對一個無辜背負「禍水」罪名而因此亡的紅顏的憐惜呢?!
江山,帝王將相,紅顏,禍水,愛情,紛紛擾擾的千秋往事,在「紅顏禍水」裡,混沌成風雨晦黯的悲歡離合愛恨情愁。一個個曾經風華絕代的「紅顏」已成千古幽魂,但那些「綿綿無絕期」的恨意,恐怕不會輕易消散在歷史煙雲中。
審美的眼光,雖有高下、雅俗之分,然而美色當前,畢竟英雄折腰。喜歡美女,貪圖美色,古今中外皆然,仔細思索一番,中國的老祖宗,大聖人孔子、孟子以及朱子理學那些洋洋灑灑的道德教誨,當今社會有幾位先生能通讀並融會貫通的?然而「食色性也」這句話卻人人皆知,無師自通,要不又怎麼會有「英雄難過美人關」的說法呢?!
對待美色,中外男士不同的態度頗耐人尋味,中國的一些男人又哪裡能和不愛江山只愛美人的英國愛德華國王相比呢!恩寵時,男人們恨不能量天下之物力,討美人之歡心;可是一旦影響到男人的權勢和享樂之時,對待美人或沉江、或投環、或賜鳩,美人們的薄命有如草芥。
世事如雲,美人如水。在久遠的年代裡,她們風華絕代,演繹著自己長歌當哭的故事,然後香消玉隕。曾經的青春,紅顏,恩愛,寵溺……都盡付孔林喬木,吳宮衰草,楚廟寒鴉,全都似那水中明月,鏡裡榮華!
唐朝末代皇帝僖宗逃難再一次經過馬嵬坡,有人在驛館題詩諷曰:
馬嵬煙柳正依依,重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悠悠歷史,就是這樣地充滿著深沉的反詰。
其實,傾國傾城的從來只是刀兵戰火,而並非紅顏。因此紅顏不是禍水,美麗也不是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