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電影中的裝逼時刻(電影如何在和別人聊電影的時候優雅地裝B)
2023-06-29 13:06:14 1
電影是一個文化青年必備的涉獵範圍,奈何片庫浩如煙海,成為一個真·資深影迷沒個幾千的閱片量傍身怎麼好意思出去跟人侃?咱們算一筆帳,平均一部電影2小時,2000部就是4000小時,要不停地看超不多6個月,如果每天看兩部,須得堅持看3年才行。我想以大部分人對電影的熱愛程度來講,這是斷斷不可行了,畢竟他們的時間這麼值錢。
但是在這個時代,沒有談資、不能裝逼成藝術青年簡直比看兩千部電影還難受,難道就沒有個速成的法子?
當然有啦!
觀影篇
真正高逼格人士,都不在電影院看電影,你要在電影開畫之前就說「看過xx的內部點映之後,本不想說什麼,但念在好多人催更……」或者「第一次看xx還是在Toronto的影展上……」最差你也要說「看過首映之後……」
所以,你要去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博物館、百老匯電影中心這幾座影院去看,因為其他的只有數字拷貝。膠片拷貝這種東西和人體器官一樣,處女播最鮮嫩,以後每播放一次,損耗就多一些。所以要教育那些晚幾天才去看某部大片的人:「都上線這麼久了還看什麼,畫面劃傷不說,連片基都翹曲得有些失焦了。」
關於3D,一定要咬死,「從來不看國內的3D電影,都是商家騙錢用的,我覺得3D技術的濫用已經毀了電影這門藝術。」你要了解3D的各種模式,雙機3D、IMAX3D、Real3D。當有人談到李安的新片有辣麼多新技術的時候,你就說:「反正國內也沒有能放的電影院,幀率跟不上,根本體現不出效果。」如果要在內地看IMAX大片兒,只去北京中國電影博物館和東莞萬達。再高級一點,就要去臺北信義區的威秀影城,因為那裡有全臺灣最早兩個經過THX世界標準聲場環境認證的放映廳(第11廳和第12廳)。
電影篇
電影數量太多,不必求全,你只需要掌握以下幾部,基本就能包打天下。
《第七封印》
裝逼至尊——伯格曼。他的電影裡從來不缺少深度、哲理、頹廢、殘忍、憂鬱、神秘、邪惡……正是這些因素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鄉愁》
塔可夫斯基不出,誰與爭鋒?當討論電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就會出現,往往評論老塔的電影都是雙目微閉,一臉虔誠,仿佛嗅到了世界盡頭。這樣,你才像個老司機。
《2001太空漫遊》
這部偉大的電影裡面包含了人類智慧的一切和宇宙大智慧的源泉。就衝這種命題,能不放肆拼命推崇嗎?當朋友們談到科幻片的時候,只需擺出一幅睥睨的神態,「沒人能超越庫布裡克!」
《八部半》
費裡尼的傳世名片啊。即使看不懂劇情,單看攝影的調度和長鏡頭就夠了,然後說一句:「人生這場慶典,燈熄自然落幕。請接受這個殘缺的你我。」
《精疲力盡》、《四百擊》
《精疲力盡》法國電影新浪潮的開山之作,有影史上偉大的「跳接」,砸碎了好萊塢經典敘事手法,新技能get!有了《精疲力盡》就不能沒有《400擊》,只提最後那個長鏡頭就好了,如果能適時加入「也許,爭取自由的代價,就是失去自由」這句話,那就圓滿了。
《紅白藍》
當然,基耶斯洛夫斯基也是不能少的。電影不需要說什麼,只需要把他的名字說出來: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一個字兒都不要落下。
《七武士》
當一部電影加上黑澤明的名字,一切都不一樣了。
《一條安達魯狗》
此必殺技一出,全場鴉雀無聲,不信可以試試。
如果在你說完以上電影之後,別人敢說不喜歡,你就嘆口氣,然後說:「我本來希望這是你遇見的第一塊黑石碑,開啟你智慧的大門,但很可惜,你沒能接受。」
類型篇
要勇於承認自己有很多電影都沒看過,作為一個整天讀書偶爾關心俗世的人,要對新上映的電影保持相當程度的無知。當別人在詢問你有沒有看過最新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爵跡》等等時,你要保持禮貌的微笑,表示沒有看過。「我喜歡看那些經過時間檢驗的精品,而且是反覆看,我基本沒看過多少市面上流行的電影。」
談論獨立電影永遠好過談論商業片,票房數據永遠只能用來攻擊觀影群眾的盲從。
此外對於影片類型的挑選要慎重,恐怖片也不要碰,動作片就算了,超級英雄片,你在逗我?默片和歌舞片這種特殊類型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你喜歡默片,就說喜歡看雅克塔蒂,卓別林就別提了。歌舞片的話,什麼《媽媽咪呀》、《紅磨坊》、《悲慘世界》之類的就不要提,你就祭出大招——恩斯特·劉別謙,妥妥的。
導演篇
我上邊提到的導演,一個都不要黑,一個!順便把庫斯圖裡卡、安哲羅普洛斯、小津安二郎加上。放心,大部分人都沒法兒反駁。
科波拉、斯科塞斯、史匹柏、盧卡斯
當談論起史匹柏,在肯定《太陽帝國》和《辛德勒的名單》的同時,要把斯氏最近幾年水平低下的現實擺出來,「雖偶有佳作,畢竟不是天才。」
有人聊到《教父》,除了誇獎,最好一句壞話都不要說,順便把《現代啟示錄》大肆誇獎一番,然後畫風一轉,開始聊科波拉近二十年的乏善可陳。
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劇情實在太中二,除了技術基本不會在電影史留名,還是早期的《美國風情畫》不錯。
馬丁·斯科塞斯,只提《窮街陋巷》、《憤怒的公牛》和《計程車司機》,剩下的就無所謂了,「奧斯卡早在《好傢夥》的時候就該給獎了,非要給人留個倚老賣老的罵名。」
伍迪·艾倫,老爺子這幾年黑人而自黑的技能好像有點退步,還是懷念《安妮霍爾》那時候。
昆汀,實在是太土了,簡直就是好萊塢汪峰,不思進取,當年的《落水狗》和《低俗小說》時期一去不復返。
科恩兄弟,哥兒倆顯然已經被好萊塢收編了。
李安,嗯,是一個很有氣象的導演,老是踩到點上。然而放到國內,你要可勁兒誇,這簡直就是華語電影界的標杆!
諾蘭,也就唬唬你們這幫年輕人,只要大片稍微加一點哲學和社會學道理和政治隱喻你們就高潮。
對於你不熟悉的,但是聽上去很牛逼的導演,你就說出萬能句子:「他的作品充滿了生命的寧靜,每一個鏡頭都是他自己的眼睛,真誠地凝視著整個世界。」
演員篇
首先記住一點,千萬不要說中文名字!!!你不能跟任何人說你崇拜任何一個演員,只能是欣賞,同時也只能是欣賞其某一個時期的作品。
四大天才男演員
對於那些好萊塢超級明星,你不能完全不知道,但是當你在談論他們的時候,只需要指出他們的缺點即可。比如傑克·尼科爾森,你可以淡淡地帶一句「太過自我,痕跡不輕不重,其實反而著了痕跡。」保羅·紐曼,可以把頭略微一抬,作思索狀「中期幾乎沒演過正面角色,而諷刺的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方面角色還是後期,在科恩兄弟的影子大亨裡面。」至於羅伯特·德尼羅、艾爾·帕西諾、達斯汀·霍夫曼……可依葫蘆畫瓢。
至於新生代演員,可勁兒黑吧,尤其是安妮·海瑟薇。例外是斯嘉麗·詹森,你只能黑人家的商業片作品。
國家篇
卡洛斯·紹拉是橫亙在所有西班牙導演面前的一座大山,任你是阿爾莫多瓦也白搭。如果有人追問,萬能句對答。法國電影現在越來越沒有節操,沉迷於自我高潮。英國電影滿足了一種裝逼犯的英倫範兒,僅僅高於超級英雄電影擁躉。義大利電影行將就木,早已失去了先鋒探索者的地位。否定完之後祭出俄羅斯電影,俄國導演在探究宏大命題上有良好的傳統,在歐洲電影日趨沒落的幫襯下扛起了另一面大旗。
韓國電影總是用力過猛,作品太過刻意,脫離了電影的自然法則。日本電影深入精神領域,反倒失去了對最普世性質的人性的關懷。
技術篇
這點,禁止裝逼,因為敢聊這個的不是大牛逼就是大傻逼,哪個你也惹不起。
對了,此文僅供參考,若想登峰造極尚需自我修煉。如果踐行此法被打,那是你道行不夠,本人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