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深夜時劇照(愛在深夜時上映)
2023-06-29 11:34:10 1
文/馬慶雲
2月18日,電影《愛在深夜時》正版視頻平臺上線播映。這部網絡電影之所以值得注意一下,實在是因為,它是早已落伍過時的「夜總會」題材的死灰復燃。該片呈現了大量的夜場活動畫面,並且不厭其煩地拍攝女模特們的夜場活動畫面,甚至於出現了值得商榷的「少兒不宜」橋段。(本文配圖,對部分電影原圖做了遮擋)
在網絡電影的初級階段,也就是「微電影」階段,不少從業者拍攝了大量的三俗題材的影視劇內容。這些內容清一色地打著劇情片的旗號,暗地裡卻呈現著某些並不符合影視尺度的三俗畫面內容。而隨著對這類題材影片整治力度的加大,「微電影」的初級階段終於向正常方向上發展,才有了如今網絡電影的製作水平。
不過,這部《愛在深夜時》再次重蹈覆轍,繼續瞄準女性的腰肢等部位,並且把焦點對準了夜場當中的從業女性們。顯然,這種拍攝方式,表面上想要呈現的是燈紅酒綠,而私下裡,不過是拿著青年女性的身體做噱頭,行使勾引男性網友點開觀看的目的罷了。
在劇情方面,《愛在深夜時》講的是一個理財產品騙局的故事。男主角因為沒錢,被女主角的父親瞧不起,最終無奈分手。分手之後,男主角加入了理財產品的推廣大軍當中,開始風生水起。而這個時候的女主角,則家道中落,只能在夜場裡邊賣舞為生。至此,男女主角之間再次展開了虐戀關係。
稍後的劇情當中,出現了大量的男二號與女二號的「少兒不宜」戲碼,並且讓男二號與女一號發生這類「少兒不宜」的戲碼。顯然,這些內容,成為這部網絡電影要追求的實質性內容。外加上對夜場不厭其煩地拍攝,讓整部作品充斥著早年間「微電影」式的惡趣味追求。
《愛在深夜時》通過一個窮困的底層男青年如何被金錢打敗的故事,呈現了人物在物慾繁華當中的迷失感。最終,男一號的戲碼當中,其成為理財騙局的犧牲品。而女主角也痛定思痛,給了男主角最後的溫暖,有情人終成眷屬。
從故事原創性的角度講,這個內容,絲毫談不上新意可言。金錢打敗底層男青年,從而引發各種的金錢、女色的事件,實在是曾經的「微電影」們慣用的伎倆。而面對世俗的落魄,必然就有夜總會、酒吧夜場的戲碼,必然就有這些場所從業女性的戲碼。面對女一號戲中無錢的困頓局面,也必然就是去夜總會賺快錢。
與其說這類故事是想呈現人性在金錢面前的困頓,不如說,這類故事本身不過是暗渡陳倉,實現自己拍攝夜場繁華的最終目的罷了。而這類夜場戲碼,正是用這些三俗的橋段內容,來實現所謂的噱頭,並且構成所謂的觀眾吸引力罷了。
電影當中,真的應該禁止出現這類「少兒不宜」的畫面嗎?我不是禁欲主義者,我不反對電影當中有「食色性也」的人性常態畫面。但是,在影視劇的創作當中,應該秉持真正的藝術自覺性,不能拿這戲「食色性也」的內容當噱頭,而是讓這些內容真正與人性深度有關。一個談不上深度的網絡電影,有這些,就免不得被「苛責」了。
《愛在深夜時》屬於淺嘗輒止的故事呈現,唯獨對夜場的畫面樂此不疲。其實,對於裡邊的底層男青年的心路歷程,對於女主角的人生走向,及其對於某些理財產品對於中老年人的惡意欺騙等等,都是可以深度挖掘的內容。而這種挖掘,才是影視劇最終的價值所在。面對物慾繁華,有人拍出《寄生蟲》,有人拍出《愛在深夜時》。貨比貨得扔,電影比電影,有些電影人得挨罵。
電影當然是娛樂產品。但是,對於電影人而言,電影更是一件藝術品。我們自己不能侵害它,更不能用那些三俗的噱頭去汙染電影本身。我想,從業者的初心,都是認為自己是做藝術的,而非拿著三俗噱頭坑蒙拐騙錢財的。《愛在深夜時》這樣的作品,還是少一點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