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區的發展規劃(火車一響黃金萬兩)
2023-06-08 00:39:47 2
淮安生態經濟帶實地拍攝景觀 圖片來源:新華網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公培佳 淮安攝影報導
古稱「南船北馬」,如今一條高鐵就連接了南北。
9月20日,正在江蘇淮安採訪的《華夏時報》記者見證了淮安的沸騰。當天上午,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宣布,寧淮鐵路建設開工。建成通車後,兩地1小時內通達,淮安也將真正接軌南京都市圈。
事實上,此時的淮安還有了另一個身份,即淮河生態經濟帶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而2018年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淮河生態經濟帶正邁向的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第四極」。
「淮安是《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首提首推城市,要緊緊抓住這一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性機遇。」淮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毅9月20日在「見證•淮河生態經濟帶引領城市——全國經濟傳媒總編淮安行」大型融媒體活動媒體見面會上說。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會長趙健在帶隊考察完淮安的生態建設和現代化產業後告訴記者:「淮安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
《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在對淮安生態經濟和現代化產業實地調研發現,以高速交通為紐帶、生態保護為基礎、高新產業為龍頭的淮安,即將跨入的是蘇北乃至整個淮河生態經濟帶的龍頭中心城市行列。
高鐵來了!
九省通衢。淮安地處江蘇長江以北核心地區,坐落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然而淮安卻一度被「高鐵繞行」:南北高鐵主幹道過徐州即直奔安徽,到南京才重回江蘇。多年來,淮安僅有少數普鐵過境。
記者曾多次從北京到宿遷,高鐵兩個多小時在徐州下車,乘汽車需要一個多小時才到宿遷。而此次到淮安採訪,更是從徐州轉汽車走了兩個多小時。提及高鐵,淮安人似乎都有心結。
一年前,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還在感嘆:「江蘇高鐵布局較為落後,尤其是蘇北地區,不少市都沒通高鐵。這成了江蘇經濟發展的短板。」
然而,這一短板正以「高鐵速度」在補長。
據了解,寧淮鐵路是時速350公裡的高速鐵路,線路自北向南由淮安東站引出,向南經淮安市洪澤區、金湖縣,進入安徽省天長市,後跨過省界再次進入江蘇省境內,經南京市六合區至新南京北站。
目前,南京至淮安乘坐長途汽車時間約2.5小時,待寧淮鐵路建成通車後,兩地間可實現1小時內通達。江蘇省省長吳政隆在動員會上強調,寧淮鐵路是江蘇「三縱四橫」鐵路主骨架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將實現蘇北各市至南京「1.5小時交通圈」。
寧淮鐵路開工動員會指示牌
不止於此。今年底即將通車的徐宿淮鹽、連鎮鐵路連淮段,明年通車的連徐高鐵,以及去年已通車的連鹽鐵路,將組成蘇北鐵路的「鐵三角」。陸永泉告訴記者的江蘇「米」字型放射交通網規劃實現更是近在眼前。
具體時間表是,9月16日,新建徐州至淮安至鹽城鐵路、連鎮鐵路董集至淮安段正式開始聯調聯試;17日,綜合檢測列車上線進行綜合項目測試,預計12月15日具備開通運營條件……
「淮安高鐵建設和蘇北高鐵樞紐城市的打造,是淮安新起點上新跨越的重大戰略機遇。」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說。
「中國經濟第四極」猜想
等待淮安的,還有更大的機遇。
「8月30日,淮安召開了首次淮河生態經濟帶城市合作辦公室工作會議,明確了《2019年淮河生態經濟帶城市合作工作要點》,建立了季度會辦、半年備案、年度報告的淮河生態經濟帶城市合作事項推進工作機制。」周毅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介紹稱。
往前推4個月。4月29日,淮河生態經濟帶首次省際聯席會議在淮安召開,淮河流域5省25市4縣的代表共同發出擁抱淮河新時代的宣言,沿淮城市協同推進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正式啟航。
這一切都得益於國務院2018年10月的一個批覆。根據彼時批覆的相關規劃,淮河生態經濟帶以淮河幹流、一級支流以及下遊沂沭泗水系流經的地區為規劃範圍,涉及五省25市4縣共29個城市,規劃面積24.3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近1.5億,西至河南桐柏,東至江蘇鹽城,以淮河之名,橫跨半個中國。
淮河是我國第三大河流,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南北的自然分界線。早在2010年,淮安就首提以淮安、安徽蚌埠—淮南和河南信陽為三核共建淮河生態經濟帶的構想。如今,地理分界線上升為生態經濟帶,千裡淮河未來圖景猜想空間大開。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研究課題組組長鄭新立分析稱,淮河生態經濟帶的目標應當成為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後,中國經濟增長的「第四極」。
根據《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淮河生態經濟帶的戰略定位是: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帶、特色產業創新發展帶、新型城鎮化示範帶、中東部合作發展先行區。其中,江蘇地處淮河下遊,蘇中、蘇北有7市屬於淮河生態經濟帶。而按照《規劃》「時間表」,2020年,淮河流域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2025年,淮河水道基本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初步形成;為此,沿淮5省排定了24項重點建設任務。
記者採訪獲悉,在《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引領下,淮安正以開放務實的姿態,聚焦建設綠色生態廊道、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等六大工作重點,加快推進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打造淮河生態經濟帶引領城市。
而在首次省際聯席會議上,淮安市發改委主任、淮河生態經濟帶城市合作辦公室主任黃克清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聯合推進重大事項,並加強與「十四五」規劃銜接,將國家規划進一步落地。
淮安的未來路徑
淮河生態經濟帶戰略定位,恰是淮安未來發展的路徑。
《規劃》中的「一帶三區四軸」,三區指東部海江河湖聯動區、北部淮海經濟區和中西部內陸崛起區;其中,東部海江河湖聯動區包括淮安、鹽城、揚州等市,發揮淮安區域中心城市的引領作用,依託洪澤湖等重要湖泊水體,統籌海江河湖生態文明建設,強化與長江三角洲、皖江城市帶等周邊區域對接互動。四軸是淮河生態經濟帶各城市間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據周毅介紹,「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交流協作,組織成立水利專委會、文化旅遊聯盟,積極籌備主辦2020年民盟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論壇……推進淮河生態經濟帶物流中心建設等各項重點項目,確保形成一批標誌性成果,不斷提升淮安在淮河生態經濟帶的首位度、參與度和引領力。」
淮安生態經濟建設已率先發力。《華夏時報》記者在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採訪看到,堅固的洪澤湖大堤內碧波萬頃,早已不複數千年來時常發生的洪澇災害景象。洪澤湖博物館原館長裴安年告訴記者:「防洪大堤如今成了風景優美的景區。」在淮河流域下遊的白馬湖,淮安實施退漁還湖、清水入湖等「四湖工程」,沿湖周邊劃定了320平方公裡的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灘涂變美景,白馬湖成了淮安新的文化風景名片。
白馬湖風景區一景
淮安市市長蔡麗新在參加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淮河生態經濟規劃》中融入了更多淮安元素,不僅將淮安定位為東部海江河湖聯動區區域中心城市,更賦予了鐵路樞紐、航空貨運樞紐、成品油輸儲網絡中心樞紐、淮河水運中心、區域物流中心的定位;下一階段,淮安將在引領生態文明建設、基礎設施連通、現代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淮河文化建設、開放平臺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建好淮河生態經濟帶引領區。
而隨著高鐵的開通,淮安離崛起為蘇北和淮河生態經濟帶中心城市越來越近。除此之外,淮安同時注重打造的則是經濟發展的原生內在動力。可以預見的是,高鐵的開通最先受益的是淮安的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製造業,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新型材料、新能源等產業。
《華夏時報》記者在江蘇敏安電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採訪看到,現代化的汽車總裝車間內,敏安電動SUV已正式亮相。作為淮安新能源汽車產業龍頭企業,
敏安汽車2011年來淮,2016年獲得全國第五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2017年開工建設一期生產基地項目,2018年工廠竣工儀式暨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在淮安基地舉行,目前是一家集產品研發、生產製造、營銷售後、出行生態等為一體的新能源整車開發與製造公司。
敏安生產的新能源汽車
今年3月,國家工信部核准通過了江蘇敏安電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的資質,敏安成為第12家擁有發改委和工信部核准的「雙資質」生產企業。
在敏安帶動下,淮安新能源汽車產業更是高速發展:2018年,汽車產業在建項目19個,總投資66.1億元;今年1-5月份,該市汽車產業在建項目22個,總投資87.7億元。
據淮安海關統計,今年1-8月全市實現外貿出口152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電子信息類企業全球供應鏈布局調整,淮安市相關企業全球產業分工參與度不斷加大,富譽電子和慶鼎精密電子作為重要的手機零配件生產商,1-8月對東協各國電子產品出口同比分別增長24.4%、172倍。
淮安的未來發展路徑答案浮現。
見習編輯:李茜楠 主編:秦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