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李天霞全部(真實的李天霞到底如何)
2023-06-08 06:47:47 3
2011年,國民黨中將李天霞之子、臺灣導演李力安撰文《以我的雙重身份看〈紅日〉電視劇這個怪物》怒斥內地熱播電視劇《紅日》引發了廣泛關注。
電視劇《紅日》是由李幼斌主演的戰爭劇,講述了1947年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戰役當中全殲國民黨74師的故事。
導演李力安聲稱:「電視劇《紅日》當中對於自己的父親國民黨中將李天霞進行了污衊,電視劇在拍攝當中,完全得把李天霞塑造成了一個又蠢又壞的反派角色,與歷史事實不符,為了拔高張靈甫,無限踩低李天霞。」
電視劇《紅日》
除了李力安之外,李天霞的孫子李軍軍,更是直接發文《把電視劇〈紅日〉扔進垃圾桶》,怒斥整部電視劇均為「垃圾」,憤怒之情溢於言表。
李軍軍和李立安的兩篇文章迅速把電視劇《紅日》頂上了輿論焦點,人們看熱鬧之餘,也不免對此產生好奇。
1、歷史上的李天霞與張靈甫在電視劇《紅日》當中,李天霞是一個配角,但也並不是什麼好角色。
他的第一次出場是在第4集,與張靈甫一同會見蔣介石的場景。
在這個片段當中,蔣介石談起自己有三件珍寶就在臥室,卻又不說破這是何物,出題目讓兩人猜一猜。
李天霞一進屋就半拍馬屁地指著牆上掛著三張蔣介石與宋美齡、與兒子蔣經國、與母親的照片,說:「校長最講仁孝,最重感情,必是這三張照片。」
結果蔣介石卻搖頭否認,而張靈甫卻找到了枕頭邊的三本書:《俾斯麥傳》《曾胡治兵語錄》《曾文正公家書》。
隨後蔣介石大喜,一向不喝酒的他,破例敬了張靈甫一杯酒,並當場稱讚:「組建十個74師容易,要找十個張靈甫難。」
隨後,李天霞表面附和,心底裡對張靈甫產生了深深的嫉妒……
電視劇《紅日》當中,僅僅是第一幕就把李天霞的形象刻畫了出來,在之後的劇情裡,李天霞被描述成一隻會內鬥、不顧大局的無恥小人。
甚至正是因為他的出賣,才使得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全軍覆沒。
事實上,這段描寫雖有杜撰成分,但是也很好地還原了李天霞與張靈甫兩人的真實歷史狀態。
李天霞與張靈甫早前同為國民黨74軍,1944年2月,74軍軍長王耀武被提升為第24集團軍總司令,兩人就下一任軍長的位置展開了爭執。
在當時,74軍是國軍當中為數不多的能打仗的部隊,誰要是坐上了這個位置,那麼未來絕對是前途無量。
彼時的李天霞任51師師長並且兼任副軍長,51師又是74軍的主力,無論是從資歷還是戰功來看,李天霞來接王耀武的都無可厚非。
起初,王耀武對此也是認可的,可沒曾想就在這時,張靈甫跳了出來堅決反對李天霞擔任軍長,就這樣,下一任74軍軍長的人選,陷入了僵持階段。
張靈甫和李天霞的明爭暗鬥在軍中並不是什麼秘密,張靈甫是此時74軍第58師師長,如果單從戰績上來看,他是遠遠比不過李天霞的,但是,張靈甫雞賊的一點是,他並沒有毛遂自薦選自己,而是推薦了曾任第57師師長和74軍副軍長的施中誠。
施中誠
施中誠也是74軍出身,戰績和資歷和李天霞不相上下,更重要的一點是,施中誠和張靈甫一樣,背後的靠山是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兩人之間也交往密切。
對於張靈甫的打算,王耀武當然是知道的,但此時他又不好得罪于右任,只得讓李天霞去了100軍當軍長。
張靈甫之所以會推薦施中誠,無外乎是給自己鋪路,在之後的日子裡,李天霞脫離了74軍體系,張靈甫本人也如願於1945年升任74軍軍長。
于右任
2、孟良崮戰役,究竟誰來背鍋?李天霞與張靈甫之間矛盾集中點,也是後人最為津津樂道的一點便是孟良崮戰役。在這場戰役當中,李天霞是否真的見死不救?
在真實的歷史上,張靈甫所帶領的整編74師從5月12日就開始向坦阜一帶進發。
為了防止張靈甫被我軍所包圍,湯恩伯早在司令5月11日就下達命令,讓李天霞所部齊頭並進,進佔距孟良崮東南約10裡桃花山一帶。
李天霞接到命令是在張靈甫出發之前的,如果他真的這麼做了,那麼張靈甫雖不一定能抗住接下來的戰鬥,但至少壓力會少很多。
但在接到命令以後,李天霞的大部隊依然慢悠悠地閒逛,只在戰前派了一個連的兵力帶著電臺去接近74師,冒充是前來執行掩護的「大部隊」。
5月16日早上,在整編74師被我軍包圍以後,蔣介石頓感不妙,隨即下令:「全軍進攻!」直到這個時候,外圍的國民黨軍隊才開始向著孟良崮靠近。
當時李天霞的八十三師是距離孟良崮最近的部隊之一,他知道,自己如果掉了鏈子,事後肯定逃不了干係,隨後便組織力量,全力突破解放軍防線。
然而此時我軍早已布下防線,李天霞幾番突進都告以失敗。
孟良崮外的國軍打不進去,孟良崮內的74師日子也不好過,16日下午,國民黨74師潰敗,張靈甫本人也被擊斃,孟良崮戰役徹底結束。
當蔣介石得到消息以後,對於戰果極為憤怒,當場下令:「湯恩伯撤職查辦,李天霞就地槍決。」
而這也成為了李天霞為此戰背鍋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們實際上分析當時的局勢不難發現,首先,當時的李天霞手上只有一個整83師,共計三個旅7個團,雖然在兵力上比張靈甫還要多一個團,但是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兵員素質都要落下一大截。
而且在戰鬥開始之前,44旅中130團已經全軍覆沒,132團也是新調來的,57團又是典型的弱團,李天霞手上能用的部隊屈指可數。為了救張靈甫,冒著把自己「打殘」的風險,李天霞對此有所保留。
其次,當74師被包圍的時候,奉命救援的不止李天霞一人。在當時一共有7個師接到了救援隊命令但是都沒有趕到,有些部隊甚至壓根就沒撞上我軍,戰敗後,稀裡糊塗就回來了,從這一方面來看,至少還「開兩槍」的李天霞,算是「仁至義盡」。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張靈甫冒險突進。
在此之前,國民黨軍隊呈剪刀攻勢層層推進,粟裕將軍還為此頗為苦惱,甚至考慮過撤退。
但是在這個關頭,張靈甫突然腦子抽筋認定我軍不堪一擊,衝出陣型,結果被抓了個正著,這一點,要怪也只能怪張靈甫本人,怪不得別人。
後來,湯恩伯親自前往南京向蔣介石匯報了前因後果,蔣介石才同意赦免李天霞。
雖然從史實上看在孟良固戰役當中七十四師被殲,李天霞不算得上是主要責任人,但他在歷史上真的是其後代所言的那樣,為一個有情有義的愛國將領嗎?
事實上,這一點也很難成立。
在李天霞孫子李軍軍的文章《把電視劇〈紅日〉扔進垃圾桶》中,對電視劇《紅日》第22集,李天霞在戰場之中仍然不忘跳舞的行為極度不滿,認為「這是在對自己的爺爺進行誣衊」。
李天霞劇照
但在真實的歷史之上,李天霞對於跳舞的熱衷是十分之高的,李天霞一生共娶了四個老婆,其中好幾個老婆都是政工女隊員出身。
「打仗不忘跳舞,跳舞不忘打仗」,這也是李天霞抗戰時期在100軍任軍長提出的口號,在李天霞部隊當中,走私、嫖娼風氣盛行,甚至在當時還被人戲稱為「跳舞部隊」。
影片當中的跳舞場景雖然不一定是完全寫實,但也算得上是藝術還原,遠遠達不到污衊的地步。
劇照
除了影片當中場景之外,李天霞後人最為不滿的當屬於扮演李天霞的演員王蔭齋了,認為「其形象過於老態猥瑣甚至『帶娘娘腔』,與李天霞不符」。
王蔭齋在參演《紅日》之時,已經70歲,但是在孟良崮戰役前後,那時的李天霞還不滿40歲,甚至要比張靈甫還年輕4歲多。
如果單從年齡上來看,王蔭齋的確不符,但是,如果我們從劇照和李天霞的歷史照片上看,就會發現,王蔭齋所刻畫的李天霞,大概是歷代所有影片當中最為還原的一位。
其一言一行也並非是純粹的醜化,而是把李天霞的各種細節表現得淋漓盡致,完美地還原了一位國民黨軍官的真實狀態,也符合歷史。
李天霞劇照
加之,實際上歷史上的李天霞本就不算是什么正面人物,李天霞家中頗有資產。在上海讀書期間,經常與同窗好友一起出入賭場和色情場所,由於從小有沐浴的習慣,在當時,李天霞還是虯江路17號日本按摩院的常客。
後來加入黃埔軍校第3期,在他20歲的那一年正式從軍,從軍以後,李天霞的第一場戰爭便是「南昌起義」,然而,他並不是站在革命者一方,而是站在鎮壓者一方。
南昌起義爆發以後,李天霞跟隨著國民黨軍隊立馬向南昌會攏,企圖阻截,但是在這第一場戰鬥當中,他就中彈負傷。
後來李天霞還曾經參加過國民黨第五次圍剿,使在江西譚家橋玉環山一帶與紅軍7軍團和紅軍10軍團展開交戰,在屠殺百姓與紅軍戰士之中為自己積累了「赫赫功勳」。
1949年,解放軍百萬雄師渡江之後,國軍防線實際上已然全線崩潰,新中國即將迎來改朝換代,但此時的李天霞仍然執迷不悟。在撤出歙縣之前,他甚至還下令將之前俘虜的數名遊擊隊員活埋,手段極其殘忍。
國民黨敗退之後,李天霞仿佛到了自己的高光時刻,他處處出擊,擄掠百姓,甚至直接打劫同僚。
當時的國民黨廖運升所部起義,但是其中的朱振野不肯跟隨,仍然效命蔣介石,結果沒成想剛剛出門便撞上了李天霞,朱振野本以為遇到自己人,卻被李天霞一聲令下,全軍繳了械。
李天霞劇照
解放軍攻入福建以後,李天霞已然毫無鬥志,開始大包小包地向臺灣運送家眷行李,購置房產。
彼時的蔣介石已經無人可用,便下令李天霞擔任「平潭島防衛司令官」,統一指揮73軍、74軍封鎖福建沿岸各港口,爭取時間。
1949年9月15日清晨5時許,中國人民解放軍28軍對平潭發起總攻擊,只用了不到一小時的時間,便奪下了陣地。
次日,李天霞已經帶著部隊灰溜溜地逃亡到了臺灣。李天霞剛一上岸便被憲兵扣押,送往了監獄,判處12年徒刑。
縱觀李天霞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無論從國共雙方的角度上來看,都談不上什麼好人,其後人咬定《紅日》百分百醜化,實屬有些牽強。
參考資料:
1.《 從「抗戰王牌」到灰飛煙滅——國民黨整編74師的興衰給我們的啟示 》世紀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