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城市建設建議(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
2023-07-04 13:38:28 1
「這還是咱們當年騎自行車走過的地方嗎?太美了!呼市變化太大了!」從內蒙古大學畢業去北京工作了10年,李彥君這次回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其實,李彥君此時看到的變化,僅僅是呼和浩特的顏值……
「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這是給內蒙古提出的總體發展目標;
「努力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作表率」,這是自治區對首府提出的目標要求;
全面建設宜居、宜業、宜學、宜養、宜遊的高品質城市,這是呼和浩特市委貫徹落實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自治區對首府目標要求,在第十三次黨代會上作出的鄭重承諾……
黨的十八大以來,呼和浩特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奮力實現賦予內蒙古的使命任務中勇當排頭兵。
如今的呼和浩特,城市持續煥發出新活力,「五宜城市」建設盡顯「現代範兒」,城市綜合競爭力、輻射帶動力大幅增強,一座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正加速崛起。
回眸過去10年間。
呼和浩特紮實推進「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使首府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疏密有致、環境優美的城市空間格局正在形成。
地鐵1、2號線建成投運,京呼高鐵開通運行,呼和浩特新機場加快建設,4條城市快速路建成通車,綜合立體交通體系不斷完善。
「十三五」期間,呼和浩特市852個老舊小區、87個棚戶區、370公裡老舊管網改造任務全面完成,220公裡城市綠道、186處口袋公園建成使用。
為構建城市發展「大骨架」,讓城市更宜居,呼和浩特市將二環路向東移,把科爾沁快速路規劃為新的東二環,過去的東二環更名為城市內部道路絲綢之路大道,二環內面積拓展到127平方公裡。
「目前我們正在加快完成三環快速路閉環工程建設,三環快速路總長87.8公裡,將閉合形成主城區242公裡高架快速路網,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實現與G6、G7、S31、S43、G209、G59高效連接,形成外圍大幅射格局。」呼和浩特市住建局局長海鷹告訴記者。
三環快速路計劃10月1日全線貫通,將助力呼和浩特市構建「一主一副」城鎮空間布局,向西輻射帶動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區塊,向南輻射帶動和林格爾新區,向東輻射帶動白塔生態宜居片區。
為了讓群眾「回家之路」更舒暢,今年,呼和浩特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將暢通「小巷路」500條以上,連通慢行「人行路」100條以上,建設城市「綠道」1000公裡。
為了均衡核心區綠地布局,補齊老城區綠化不足短板,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建設,呼和浩特市全面開展「城市更新」和「城市雙修」工作。今年,結合首府生態園林的高質量發展進程,計劃新建、改造提升300個口袋公園、社區遊園。
沿著高低起伏彎彎曲曲的小路走,風輕撫著,花草搖曳,一步一景。這裡是首府最大的城市功能性疏林草地公園——小草公園。
「滿眼綠綠的草地植被,很有大自然的感覺,草坪是可以踩踏的,孩子可以在草坪上玩耍。設計用心了。」聽說小草公園開園了,6月16日一大清早,家住新城區的姜女士專門來這裡打卡。她表示,在這裡人可以盡情融入自然。
「小草公園以『海綿城市』和『無廢城市』為設計思路建造,鋪裝小路選用透水性好的火山巖,建設取材均來自於生態自然產物,可以生態代謝回收和再利用。」賽罕區園林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郭萬勝介紹。
7月的呼和浩特青山盡染,碧水蕩漾。
「作為市民,我們明顯感覺到呼和浩特市的天更藍了,空氣更好了。」對首府「藍天保衛戰」取得的成績,市民範銘說,「這得點讚!」
今年截至5月31日,呼和浩特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132天,比2021年同期優良天數又增加了9天。
在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中,呼和浩特市嚴格落實「大氣十條」,全面啟動「煤改電」「煤改氣」,截至去年,基本完成214個村、13萬戶燃煤散燒綜合治理任務;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穩定達標;完成965個行政村和較大自然村環境連片整治。森林覆蓋率達到2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8.72平方米,榮獲「2021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
為了徹底解決群眾的「心肺之患」,今年開始,呼和浩特市將通過金山、旗下營、大唐託電三座電廠引熱工程,配套城區供熱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到2024年新增熱電聯產供熱面積1億平方米以上,構成「多源一網」供熱格局,淘汰現存31座、93臺燃煤供熱鍋爐,實現城區清潔取暖全覆蓋。
呼和浩特堅持「做精做特一產、做大做強二產、做優做新三產」,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全力打造宜業城市。
如今,呼和浩特市工業園區得到進一步優化整合,主導產業規模效應逐步顯現,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國乳業產業園兩大全鏈條升級項目強力推進,「兩個千億級乳產業集群」加速形成,首府正從「中國乳都」向「世界乳都」闊步邁進。
與此同時,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清潔能源、現代化工、新材料和現代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技術等「六大產業集群」加速發展,為吸引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又出臺了《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10條》及其配套實施辦法,開展了「丁香紮根計劃」,推動實現「三年十萬大學生留呼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呼和浩特市民生投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始終保持在70%左右,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教育公平得到不斷推進,基層醫療建設得到不斷加強。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深入實施了「公辦民辦同招」「陽光招生」「陽光分班」。
為實現高品質「宜學」城市建設,呼和浩特市全面調整優化教育布局,持續增加優質教育供給,今年又改擴建了呼市二中如意校區,9月開學時,二中東、西兩個校區的學生都能就近入學,同時謀劃建設了33所中小學、19所幼兒園,將新增9.7萬個中小學學位、1.3萬個幼兒園學位。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累計投入40多億元,陸續新建了市第一醫院、市蒙醫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口腔醫院,改擴建了市第二醫院、市職業病醫院。新建和改擴建旗縣綜合醫院、中蒙醫院10所。對4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6個鄉鎮衛生院、812個村衛生室同步進行了建設,基層名醫工作室實現了全覆蓋。
今年,呼和浩特市又出臺了建設「宜養」城市三年行動方案,努力把呼和浩特市打造成為北方地區適宜養生、養身、養心、養老的「宜養」之城,吸引更多人到「美麗青城、草原都市」定居康養。
「我們將重點落實建設27家醫養結合示範機構,利用我市適合養老的氣候優勢和中(蒙)醫的特色優勢,做好老年醫療健康服務工作。」呼和浩特市衛健委主任韓權芬說。
在宜養城市建設中,呼和浩特還利用自治區優質醫療資源,結合醫聯體、醫供體等醫療資源,加強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同時大力培養多種形式的創業模式,開展養老服務。
目前,呼和浩特市共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場所211處,31個街道級養老服務綜合體全部建成並投入運營,街道級養老綜合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市四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達80%以上。
把首府建成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觀黃河、東眺京津的重要旅遊目的地、集散地,是宜遊城市建設的最終目標。
如今,通過不懈努力,北部敕勒川、南部黃河灣景觀文化旅遊帶建設推進順利。
近日,清水河縣老牛灣通用機場項目正式開工,位於敕勒川草原的華誼兄弟敕勒川星劇場、馬頭琴文化產業園等文旅項目已建成投用。
馬鬃山滑雪場的啟動運營,掀起了冬季冰雪旅遊新熱潮,大黑河郊野公園體系建設讓人們休閒憩息有了好去處。
與此同時,早已按下「快進鍵」的呼和浩特工業遊、四季遊、紅色遊、研學遊、生態遊等旅遊業態通過多年的不斷完善,正在跑出「加速度」……
遠看山有色,身在「五宜」城。
相信,隨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呼和浩特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綜合 內蒙古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