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電影中的經典大片(中外盜墓電影大pk)
2023-07-04 10:56:39 2
文|令狐伯光
眾所周知,天下霸唱的《鬼吹燈》自從誕生伊始,便是公認「中國盜墓鼻祖」。它在中國通俗文學上面,有著難以撼動的地位。
如果說《鬼吹燈》是中國盜墓探險類型的鼻祖。
那麼,歐美國家的盜墓探險類型的鼻祖,必須是電影《奪寶奇兵》系列。
中國除了《鬼吹燈》之外,天下霸唱的《謎蹤之國》,何馬的《藏地密碼》,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等等,都是為「中國盜墓探險」文化添磚加瓦。
西方除了《奪寶奇兵》之外,兩部遊戲衍生的電影《古墓麗影》《神秘海域》,再到凱奇的《國家寶藏》系列。
可以說,影響力上還大於中國同類作品。
如果分析中外盜墓探險電影誰更厲害的話。
今天,伯光就帶領大家看看東西方盜墓探險文化的區別吧!
01結構:遊戲視角與戲劇衝突
這個不管是中國盜墓探險,還是歐美盜墓探險,敘事架構上基本都一樣。
從已有的盜墓探險題材成功作品來看,盜墓探險的模式。
不止是敘事結構,故事框架和角色設置,都離不開個一個設置。
善惡對抗、主角與反派
歐美盜墓探險《奇寶奇兵》為首,《國家寶藏》次之,《古墓麗影》為遊戲改編,同類遊戲還有《神秘海域》等。
中國的《鬼吹燈》原著小說,對比歐美盜墓電影有個明顯區別。
無論《奪寶奇兵》《國家寶藏》的敘事架構,主角團都是在盜墓探險的同時,從來離不開一個重要東西。
——正邪對抗!
《奪寶奇兵》系列與主角團對抗邪惡勢力,也就是反派換了一波又一波。
《奪寶奇兵1》是德國納粹,歐美電影最常見的反派設置,這也是歷史遺留。
《奪寶奇兵2》是邪惡宗教在亂搞「人體實驗」,西方徵服第三世界的歷史遺留。
《奪寶奇兵3》重新回到德國納粹反派,遠安排了一名和瓊斯父子二人都發生過關係的德國美女博士(幾乎感化)。
《國家寶藏》系列反派設置完全相同。
即使遊戲改編的《古墓麗影》,目前三部電影都是主角在探險,背後有各種反派在驅動。
正邪對抗的特點:
他們有權有勢、有錢有人,有裝備有資源。
他們往往也有幾個「功能設定」,原因是盜墓探險明面上不合法,明面功夫還是要做的。
一般摧毀墓葬的發動者基本是他們(主動),主角通常不得已而為之(被動)。
盜墓探險都是到人跡罕至的地方,通常危險重重。
二是不死人不顯得機關陷阱厲害,不死人不顯得古怪生物可怕;如果不死人,怎麼顯得未知世界的神秘和兇險。
所以,負責趟機關、餵生物當炮灰送死的是他們。
三是盜墓的目的肯定不是搶救文物,人類沒有點私心和貪慾,怎麼能夠反映「人性之惡」呢?
所以,在墓穴中反水和互撕。
最終喪掉卿卿性命的基本也是他們。
關於中外盜墓電影角色人設的地方,伯光前面有寫過一篇稿子。
歡迎大家關注伯光,翻閱前面那篇稿子便可。
02敘事:神秘冒險、純粹探險
如果說前面「正邪對抗」多出現在影視劇的結構。
這個就多出現在小說裡,還有遊戲當中的敘事模式了。
「神秘探險」是遊戲視角,以平行世界架空模式,吸引觀眾的好奇的探秘,在主角團歷險的過程當中,尋求刺激。
如果有廣告詞,肯定就是什麼:「失落的文明,遠古的寶藏,快去探索未知的神秘世界吧!」
主角團進入遺蹟當中,遇見大量古時神秘文化,墓葬的種種機關,再到未知地域裡,和神秘文化結合的奇怪生物。
遊戲視角著重於參與感,影視視角著重於觀賞感!《鬼吹燈》為什麼非常經典呢?
作者天下霸唱在「神秘探險」方麵塑造非常優秀,一舉開創中國盜墓探險文化的規則。
《鬼吹燈》原著和遊戲敘事視角,而不是影視敘事視角。
主角三人團整個過程不斷的下墓,不停的去歷險,不休不止的去闖關卡。
原著裡和反派的「正邪對抗」很少,這也導致《鬼吹燈》有兩個缺點。
一是胡八一主角團「主角光環」真的太強
因為沒有人多勢眾的反派炮灰去送死。
讀者都知道主角三人團是不會死的,所以會感覺主角三人團全程開掛。
二是主角團遊戲闖卡一個又一個,難免審美疲勞
這對於不同關卡設定(區別和記憶點),知識儲備和結構塑造要求很高。
作者天下霸唱很強大《鬼吹燈》中做到了,但還是導致有幾本有同質化的問題。
伯光也是一名《鬼吹燈》忠實的「燈絲」,對於原著潛意識就分出了層級。
印象最深刻的:《精絕古城》《雲南蟲谷》和《怒晴湘西》三本。
印象相對深刻:《龍嶺迷窟》《黃皮子墳》和《巫峽棺山》三本。
《崑崙神宮》和《南海歸墟》兩本,現在回憶只隱約記得一些片段。其它結構、劇情包含盜墓的過程,腦海裡就是模糊一片。
這也是在改編成影視劇的時候,編劇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有很多《鬼吹燈》的原著粉絲,對於影視劇的始改編始終在糾結一點。
——加入大量反派!
網劇《龍嶺迷窟》最後結束的,出現的下一部《雲南蟲谷》的預告。
同樣出現了雲南本地村民,在和胡八一三人組追逐打鬥時,一同進入了「獻王墓」。
這樣改編,確實更符合現在的「中國盜墓探險」影視劇。
一是主角團被動和意外的進入古墓,減少了主觀違法犯罪的意識。
二是加入「正邪對抗」的設置,趟機關、餵生物、展現人性的善惡,這樣的影像畫面呈現,會讓影視劇更具有看點。
按照單純「遊戲視角」模式來拍,當然也能拍得精彩。
但必須著重刻畫恐怖氛圍、驚悚氛圍,奇怪生物和神秘文化的展現。
一言以蔽之:按照驚悚片和恐怖片方式拍就對了,但這審核的風險會偏高,同時對於影視劇的結構、節奏和氛圍渲染要求會高到變態。
天下霸唱已經很厲害了,但原著仍然出現這個問題。
電影只有短短兩個小時左右,可能好改編一些。但動輒十來集的電視劇,節奏洩氣和審美疲勞是必須要面對的。
《鬼吹燈》已經改編的影視劇。
兩部網絡大電影忽略不計,正規的影視劇中。
電影《九層妖塔》和《雲南蟲谷》都沒有什麼「正邪對抗」,但是前者打外星人,後者在打怪獸,改得盜墓探險的核心都沒了。
網劇《黃皮子墳》前者是演員選擇和改編的理解有問題。
網劇《怒晴湘西》就是這種模式,前面非常不錯,結果後面節奏和氛圍洩氣了。
網劇《精絕古城》因為原著的獨特,對於演員和劇情的合理改編,一度是最佳網劇版本。
最後我們再看看口碑最好的另外兩部。
電影《尋龍訣》和網劇《龍嶺迷窟》都加了「正邪對抗」,前者除 了「邪教boss」的大反派設置,還擁有日本暴力蘿莉的亮眼角色。
後者「馬大膽和十兄弟」讓觀眾印象深刻,深受好評。
所以,優秀的改編影視劇不在於敘事視角是否還原,而是如何合理優秀的改編。
03技術:歐美重科技,現實都有
如果真的要評價中國盜墓和歐美盜墓的技術含量。
以伯光觀看過的歐美盜墓探險影視劇,再到粗淺的觀察來看。
歐美主角團在盜墓的技術含量上,比較重現實科學上的,與考古學的知識。
原因也是和現實中歐美西方的歷史脈絡有關。
歐美因為近現代強大,除了歐美西方擁有解釋權不提。其它失落的古文明,通常也是歐美考古和挖掘,再定義文明屬性的事實。
這麼一來,盜墓探險背後技術含量分為兩種。
1、沒有斷掉傳承的歐洲文明,技術含量稍高一些。
比如《奪寶奇兵1》裡圍繞《聖經》裡和古埃及文明。
比如《奪寶奇兵3》裡圍繞《聖經》裡和古代歐洲文明。
比如《國家寶藏1》裡美國建國的寶藏,始終圍繞著「美國獨立宣言」背後的人和事。
一開始的男主角蓋茨家族找到的「夏洛特號」的菸斗,菸斗滾出來的知識是美國建國的「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背面所隱藏的數字,是美國開創者富蘭克林寫的幾封信。信裡的字母和數字組合,再引出來找到了一副特殊的眼鏡。用眼鏡去看「獨立宣言」的背後,最後就得出寶藏的地點。
全是尋找寶藏線索的過程,墓穴裡面可沒有多少技術含量。
從美國開國的真實歷史人物,真實美國國寶「獨立宣言」;「獨立宣言」背後的人物信件與歐洲列強文化聯繫。
這已經算是展現出一定的技術含量。
《奪寶奇兵》系列和《古墓麗影》系列一樣。
2、已經斷絕傳承的古文明,技術含量大多靠翻譯
現實中失落的古文明,都是靠著「工業革命」強大後的歐美國家考古和發掘。
你看看主角團的人設,要麼是歐美西方探險的世家(祖上盜墓),要麼便是考古學的博士教授(這個正派些)。
他們對於歐美相關的古文明,還有點技術含量可言。
世界上其它文明,可謂就是「一招鮮,吃遍天。」
主角團掌握了其它文明的考古權、翻譯權和文明定義權。
什麼機關在這個文明中代表什麼東西?
什麼文字符號在這個文明中表達什麼意思?
主角團認出來這些東西的意思過後,一頓操作立刻便逢兇化吉。
比如《奪寶奇兵3》最後的關卡神廟,反派納粹方不斷的派炮灰小兵趟機關去送死。
男主角瓊斯過關靠的就是認識「拉丁文」,再通曉意思就成功渡劫。
說到這個,除了西方文明考古定義的埃及文明,其它古文明。
「拉丁文」是歐美盜墓探險主角必備的知識,只要掌握了拉丁文,似乎就掌握了羅馬、希臘直至整個歐洲文明知識的鑰匙。
盜墓工具:
歐美沒有什麼專門為盜墓探險設定的道具。
基本是現實有什麼,他們就用什麼。
比如常見的手電筒、繩子和鏟子,更別提大量現代科學工具。
04技術:中國傳承,術業有專攻
中國在盜墓探險則呈現出中國文化的傳承性,延續性和技術性的特點。
我們看看《鬼吹燈》的設定。
盜墓門派設定:
發丘摸金、搬山道人、卸嶺力士
四大體系:風水、方術、外力、
根本設定:理、技、物
盜墓動機:濟世、尋藥、求財
再外加一個綜合三派特點,有些邪道味道的觀山太保。
《鬼吹燈》裡盜墓門派器具,標誌摸金校尉身份的摸金符,搬山道人器具有搬山分甲術、卸嶺魁首有小神鋒等等。
其它工具道具如羅盤、金剛傘、飛虎爪、捆仙繩、更不用提出境最高的黑驢蹄子。
這些東西雖然是天下霸唱半真半假的創造,但是只要追溯上去,最終都離不開一個東西。
——中國傳統文化!
《鬼吹燈》裡中國風水喪葬知識,江湖獨有切口、民間風俗傳說等等。
除了馬大膽等人這樣的白丁,胡八一等主角是大多數文字壁畫都看得懂,墓主人的年頭和事件,寶物的來龍去脈和接觸的人,基本都寫得是清清楚楚的。
那些墓葬的結構布置,再到機關陷阱的方方面面。
它們都離不開中國文化中「陰陽五行」的範疇,反正就是《鬼吹燈》裡無所不包,無所不含的《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
這些傳承性,技術性和文化性的設定。
比如剛剛結束的網劇《龍嶺迷窟》,很多機關設置非常典型。
一是主角團遇到唐朝李淳風「渾天儀機關」,最終主角團靠著「天幹地支」的知識破解了機關。
二是主角團在最後的墓室遇到的」奇門遁甲」,用「圍棋落子」引發啟動,再根據八門和明器的屬性對應,方能逃出生天。
中間還夾雜著現代發展出來,非常緊張刺激的攀巖。
這些「技術含量」的東西細節設置到吹毛求疵的地步,充分的展現出中國文化的傳承性,延續性和技術性的特點。
這些東西在歐美盜墓探險電影中,真的很難見到。
如果《奪寶奇兵3》最後過神廟的關卡,再到《古墓麗影》的尋找半三角,進入墓葬碰到機關陷阱還展現了一些「技術含量」。
絕大多數都是《國家寶藏》系列中的主要找線索,而不是墓穴裡展示技術。
畢竟歐美甚至全世界其它文化,都沒有中國文明完善傳承的優勢。
尾聲結論:盜墓探險、只是流行文化
記住:「失落的文明,遠古的寶藏,快去探索未知的神秘世界!」
這些東西只存在中外影視流行文化中,這在現實中是違法犯罪,千萬不要付諸實際的行動。因為這對於考古背後的人類文明史,會帶來嚴重的破壞。
如果回到中外盜墓探險類型文化的區別。
最後,伯光用一個例子結束吧!
《古墓麗影1》拍攝是實地取景,結果對於古蹟」吳哥窟「有著相當嚴重的損害。
但當年柬埔寨政府為了經濟發展,實際上又是同意的。
這與當初中國為了經濟和國際關係,同意外國在故宮和其它古蹟拍電影相同,導致故宮和很多古建築被永遠損壞。
這個背後就是小國和弱國的悲哀。
這也是中國國力強大過後,歐美盜墓探險影視作品不敢來「中國盜墓」的原因。
所以,東西方盜墓探險文化的背後。
一直都是中國和歐美西方歷史文化脈絡的一個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