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姐妹花大喬和小喬,她們兩人的結局,最後到底如何
2023-05-31 22:02:22 1
說起來大喬、小喬其實原本姓橋。根據《三國志·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記載,周瑜跟著孫策奪取皖城時,獲得了橋公的兩個女兒。橋氏二女都長得國色天香,於是孫策自己納了大橋,周瑜則納了小橋。
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只不過後世人大多以大喬、小喬稱呼橋氏二女。像杜牧的《赤壁》就寫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還有《三國演義》中也是將她們寫成了大喬、小喬。因此大喬、小喬這個稱呼,反而蓋過了她們的本來的名字。
史書上關於橋氏二女的記載不多,更沒有提及她們最後的歸宿,所以她們的結局如何,只能用相關史料來進行推測了。
大喬、小喬和孫策、周瑜的關係,一直有所爭議。有些人認為《三國志》裡用「納」而不是「娶」,說明孫策、周瑜只是分別納大喬、小喬為妾,而不是娶為正妻。不過在《三國志》裡,迎娶正妻的時候,用「納」字的例子也不少。比如說袁熙娶甄宓的時候,陳壽就寫為「納之」,劉禪後來迎娶張飛的長女為太子妃時,也是用了「納」字。所以大喬、小喬的身份具體是妻還是妾,依然是一個謎。
但是不管是妻是妾,孫策奪取皖城是在公元199年年底,此時他和周瑜都是二十四歲,正是青春少年,而且兩個人長得樣子也好。從這點來說,雖然大喬、小喬和孫策、周瑜並非兩情相悅以後結婚,但是在亂世裡能有這樣的夫婿,也算是不錯的結果了。也難怪孫策會對周瑜說「橋公二女雖然流離,不過有我們兩個人作夫婿,也應該滿意了。」
(孫)策從容戲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江表傳》)
問題是,孫策在公元200年5月就因為遇刺重傷身亡,這樣大喬和他實際只成婚五六個月的樣子,就已經做了寡婦。考慮到期間孫策還要忙於徵戰和政務,兩個人實際在一起的時間更短,不要說培養夫妻感情,可能連孩子都沒有。
古人結婚比較早,大喬此時應該還二十歲不到。漢代時對於寡婦比較寬容,大多允許改嫁。正常情況下,大喬應該還有機會再去尋找一個合適自己的人。可是以孫策在江東的地位,顯然沒人敢娶寡居的大喬。
更糟糕的是,孫策臨終時因為兒子孫紹年紀太小,所以決定讓弟弟孫權繼位。孫權為了避免有人利用孫策的家人做文章,勢必在厚待他們的同時,會嚴加管束,限制他們和外人接觸,以免發生意外。這麼一來,大喬自然也只能和孫策其他的家人一起困守府中度過餘生,連外人見一面都難,不免有些悲劇了。
相比之下,小喬就要幸福一些了。周瑜死於公元210年,死的時候是三十五歲。雖說這個年紀在三國時期,也算英年早逝了,可是畢竟比孫策多活了十年。如果小喬沒有因為意外死在周瑜之前的話,那麼兩個人婚後一起生活的時間比大喬就要長很多了。
而且按照周瑜和小喬婚後共同生活的時間來看,周瑜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中,有可能就有小喬所生的,這樣就算周瑜死得比小喬早,那麼有兒女陪伴在身邊,小喬之後的日子,也不至於太孤單。更何況雖說以周瑜的身份,小喬也不大可能改嫁,但是她畢竟不像大喬那樣身份敏感,寡居生活更為自由。所以相比之下,小喬比大喬就要幸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