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巴契夫逝世終年91歲(戈巴契夫死了)
2023-05-31 19:20:19 1
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巴契夫於當地時間8月30日晚因病去世,終年91歲。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俄總統普京對戈巴契夫的去世深切哀悼,並將在31日早上給他的親友發去唁電。
據俄新社報導,俄羅斯中央臨床醫院30日發布的消息稱:「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在經歷長期重病後,於今晚去世。」塔斯社報導稱,戈巴契夫將被安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緊鄰其夫人賴莎所下葬的墓地。
戈巴契夫出生於1931年3月2日,1985年3月起任蘇共中央。1989年5月至1990年3月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3月後,任蘇聯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統。1991年蘇聯解體後,戈巴契夫主要從事社會和文學活動。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戈巴契夫的去世表示哀悼,稱其「改變了歷史進程」。古特雷斯在推特上寫道,戈巴契夫是一位「獨一無二的政治家」:「世界失去了一位傑出的全球領導人、堅定的多邊主義者和不懈的和平倡導者。」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對戈巴契夫的去世表示哀悼,她認為戈巴契夫是一位權威的、受人尊敬的領導人。他在結束冷戰和推倒鐵幕方面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為一個自由的歐洲開闢了道路。
其他包括英國首相詹森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內的歐洲國家領導人都對戈巴契夫的去世表示哀悼,並頌揚了他之於冷戰終結和歐洲和平的歷史功績。而如《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在內的一眾美媒更是不吝溢美之詞,《華盛頓郵報》將其比肩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哥倫布,稱「戈巴契夫如同哥倫布一樣,遇到了偉大事務,卻不知如何奔赴」。
戈巴契夫與夫人賴莎。
這或許也證明了《衛報》專欄作家普約特·索爾所說,「直到生命最後一刻,戈巴契夫都生活在一個雙重現實中:在華盛頓、巴黎和倫敦,人家熱愛並頌揚他;但在莫斯科,大量俄羅斯人攻訐他,這些人永遠不會原諒他的改革所引發的動蕩。」
索爾說,那些對蘇聯飽含集體懷舊情緒和帝國夢想的人認為戈巴契夫毀掉了他們的國家(蘇聯)。當代俄羅斯人對戈巴契夫也多持負面評價。據《俄羅斯商業諮詢日報》報導,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2021年12月的一份民調顯示,所有蘇聯政治活動家中,引起俄羅斯人負面情緒的最大正是戈巴契夫,不滿意度達到20%,遠高於並列第二的史達林和赫魯雪夫(11%)。俄羅斯政治學家馬卡爾金認為,儘管戈巴契夫開始實行國家的政治改革,但他在許多俄羅斯人眼中看起來軟弱,而俄羅斯人歷史上就喜歡強勢領導人,不原諒軟弱。戈巴契夫自己也曾表示「沙皇必須像沙皇一樣行事,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
《衛報》稱,戈巴契夫與普京一直維持著複雜的關係。這或許可以從普京那些著名的論斷中稍見端倪:「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誰不懷念蘇聯,誰就沒有良心;誰想回到蘇聯,誰就沒有腦子」。不過在去年3月戈巴契夫90大壽之時,佩斯科夫代表克裡姆林宮公開表示,「戈巴契夫是歷史、國家發展的一部分,我們對他非常尊重」,他還稱,每逢戈巴契夫生日周年紀念日時,普京一定會向他道賀。
直到90歲,戈巴契夫仍一直在媒體上發聲,並堅持俄羅斯與西方對話和解。2021年6月16日,俄美領導人在日內瓦會面討論戰略穩定問題,戈巴契夫對此大加歡迎,他認為俄美關係是世界和平穩定的關鍵因素。同年7月31日,在他與老布希籤署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30周年之際,戈巴契夫再次呼籲俄美就降低核武器水平達成一致,並表示核戰爭不可接受。
支持俄美對話和核軍控的言論成為了戈巴契夫關於俄西方和解的最後隻言片語。此後就有消息傳出,他於去年10月因新冠疫情入院隔離,今夏病情加重,直至去世。
過去半年,俄烏衝突的升級完全改變了去年下半年來俄西方對話緩和的軌跡,核戰的危險言論在俄羅斯和西方都有抬頭,彼此的仇視情緒也到達了高峰,在此背景下,俄羅斯與西方對戈巴契夫的評價也會更加兩極化。
作者:劉暢
編輯:沈欽韓
圖片:衛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