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竦的《鷓鴣天》到底為誰而寫?不曾想,真實歷史比電視劇更動人
2023-05-31 21:37:47 1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熱播劇《清平樂》,陣容龐大,角色眾多,有寬仁的皇帝宋仁宗,有賢淑的皇后曹丹姝,還有一眾名臣文豪,如晏殊、範仲淹、歐陽修、韓琦…… 與此同時,亦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反面角色,其中,除了囂張跋扈的寵妃張妼晗,就當屬夏竦與賈教習這對CP了。
(《清平樂》夏竦劇照)
《清平樂》中,夏竦諂媚詭詐,賈玉蘭心機深沉,二者的人設都十分不討喜,他們違背公序良俗的私情更是成為眾矢之的。但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才發現,這一對竟然是真愛,原本訂有婚約、兩情相悅,卻被宋真宗好心辦壞事棒打鴛鴦……
最令人動容的一幕則是,陰雨綿綿,情人分別,賈教習在馬車上吟唱《鷓鴣天》:
鎮日無心掃黛眉,臨行愁見理徵衣。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
停寶馬,捧瑤卮,相斟相勸忍分離。不如飲待奴先醉,圖得不知郎去時。
(《清平樂》賈教習吟唱《鷓鴣天》劇照)
賈教習的動情吟唱,聲聲腸斷,句句帶血,即便是不通古文的我們,也難免被那悽婉的曲調感染,直呼一句:「好歌!好詞!」
那麼,這首《鷓鴣天》到底寫了什麼?真實歷史中又是為誰而作呢?我們不妨共同一探究竟。
首先,《清平樂》中引用的那首《鷓鴣天·鎮日無心掃黛眉》,真實作者確實是夏竦。
夏竦,字子喬,江州德安縣(今江西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人,北宋名臣,曾任樞密使、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要職,官至宰相,位極人臣。其主要功績是「歷職地方,頗著政績;措置西北,防衛西夏」,也就是說,他做地方官時,政績卓越,他防衛邊疆時,戰功赫赫。
與此同時,真實歷史中的夏竦還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而《鷓鴣天·鎮日無心掃黛眉》正是他的代表作,此詞情真意切,不假雕飾,堪稱早期宋詞中的上品,被收錄在《全宋詞》之中。
我們先來逐句解析一下這首詞的內容。
(《清平樂》夏竦與歌姬合奏《鷓鴣天》劇照)
鎮日無心掃黛眉,臨行愁見理徵衣:「鎮日」就是整日,「掃黛眉」指化妝,這兩句的的意思就是,我整日沒有心思梳妝打扮,愁容滿面地看著心上人打點行裝。
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在與你分別之時,我怕影響你的心情,所以忍住雙眼滿滿的眼淚,不敢掉落下來。
停寶馬,捧瑤卮,相斟相勸忍分離:你走了好遠,我追了一路,你停下馬車,我為你捧杯餞行,把酒言別相互勸慰,但依舊不忍心就此分離?
不如飲待奴先醉,圖得不知郎去時:不如我先把自己灌醉,只希望能醉到不省人事,以至於不知道你何時離我而去。
(《清平樂》賈玉蘭劇照)
不難看出,夏竦的這首《鷓鴣天》,是以一位痴情女子的語氣,寫出她與心上人的離別之苦。電視劇《清平樂》中,此詞寫於夏竦洞房花燭夜,寄情對象是所愛女子賈玉蘭。但歷史真實中,此詞作於慶曆元年(1041年),夏竦時年57歲,早已不是少年郎。
當時,正值西夏國主元昊領兵進犯北宋邊境,夏竦奉命於危難之際,出任宣徽南院使兼陝西四路經略安撫使,由韓琦和範仲淹擔任其副職,共同統帥永興軍迎擊元昊的西夏軍。期間,夏竦作為一方主帥,歷經戰亂,親眼見到了太多的親人離別和戀人分手,深感尋常百姓的離愁別緒,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感人至深的《鷓鴣天·鎮日無心掃黛眉》。
(《清平樂》夏竦與賈教習劇照)
這首詞,看似是借女子語氣傾訴離別之苦,實則表達的卻是憂國憂民之情。從詞中一句「臨行愁見理徵衣」不難看出,收拾的行裝是出徵時穿的戰袍,可見,心上人是應徵打仗去了,抒發的是作者對戰亂給百姓造成分別的不忍之情。
早期的宋詞,以婉約派為正統,內容偏於兒女風情,而在詞中直抒家國情懷,是在蘇軾開創豪放派之後,時間上要晚於夏竦所處的時代。所以,夏竦寫《鷓鴣天》表達憂國憂民情懷,只能假借女子之口,偽裝成戀人分別的模樣,看似鶯鶯燕燕,兒女情長,實則滿滿的都是身為士大夫的愛國之情和憂民之心,遠比電視劇中的設定更高級、更動人。
參考資料:《全宋詞》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