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內鐵路位置圖(探訪中東鐵路①)
2023-06-25 03:28:25 3
【編者按】
中國東北的中東鐵路,由俄國人修建於1897年。它把東北與俄羅斯聯繫在一起,也標誌著中國東北地區現代化與城鎮化的開始。那些高大宏偉的設施,堅固的居民樓、工人文化宮、醫院與密布的鐵路網,無不是過往工業化輝煌的證明。如今,中東鐵路這邊的東北,則與俄羅斯面臨相似的狀況:產業的更迭與人口的流失。
沿著中東鐵路線,我們自西向東進發。入境第一站,是滿洲裡。接著到達海拉爾。
東北對我來說,是一個熟悉而陌生的地方。這裡是我的故鄉。我人生前18年都生活在這裡,但對這片土地卻缺乏足夠了解。大學離開家鄉,在外十年後,我才得以從外部重新看待故土。我期待重新探訪故鄉,了解這片土地上曾發生的事情,以及這些與我自身的連接。
歷史上的中東鐵路
中學歷史課本略微提及中東鐵路,但未詳細論述。十九世紀下半葉,美國和俄國先後修建了兩條技術領先世界的鐵路,美國是橫跨大陸鐵路,俄國是西伯利亞大鐵路。這兩條鐵路,預示著美俄即將超越英法,成為崛起的新帝國。而在其後的五十年,世界不再由體量較小的幾個殖民國家掌控,兩次世界大戰爆發,殖民體系土崩瓦解,人口眾多、土地廣闊有戰略縱深的一兩個超級大國逐漸統治世界。
俄國1891年決定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這條鐵路西起烏拉爾山地區的車里雅賓斯克,東到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鐵路線。俄國以傾國之力修建這條鐵路,東西兩端同時開工,皇太子尼古拉·亞歷山大洛維奇主持了奠基儀式。
西伯利亞大鐵路連接西伯利亞地區與遠東太平洋沿岸地區,這是俄國不斷擴張東進的重要時期。從十七世紀俄國探險隊進入黑龍江流域與清軍發生武裝衝突開始,中俄兩個國家註定要在遠東糾纏,只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這已不單純是兩國邊境糾紛,而影響到整個東北亞甚至半個世界。
當時俄國國力尚不強盛,以舉國之力修建這條鐵路,必須仔細計算成本收益。因此,鐵路東段(赤塔到哈巴羅夫斯克)的走向,需要認真考量。第一,這條鐵路要節約成本,在西伯利亞修建鐵路,本已非常費錢;第二,這條鐵路要能控制遠東,最好直接控制中國東北;第三,這條鐵路不能過分刺激中國和歐洲列強。
當時,俄國大臣們提出了三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是,沿著黑龍江北岸到達哈巴羅夫斯克,再南下沿著烏蘇里江東岸一直到符拉迪沃斯託克。這條線繞過中國東北,但路程太遠,成本太高。第二個方案是,從赤塔直接向南,經恰克圖和張家口連接到北京,但會引起中國和歐洲列強激烈反對。最終,俄國選擇了第三個方案,修建一條橫穿中國東北的鐵路,連接赤塔和符拉迪沃斯託克。
這兩張圖能看出鐵路線的東西走向,從最西端的滿洲裡(左圖)到最東端的綏芬河(右圖)。本文圖片均為作者提供。
清廷派李鴻章負責談判。最終,這條鐵路取名大清東省鐵路,後來通稱中東鐵路。這條鐵路名義上由中俄聯合修建,中方出資入股華俄道勝銀行(這家銀行於1895年由俄法兩國四家銀行合夥成立),華俄道勝銀行承辦中東鐵路修建事宜。然而,這家銀行完全由俄國人把持,中方並沒有列席董事位置。
中俄雙方合議,華俄道勝銀行投資成立中東鐵路公司,建築和經營中東鐵路。同樣,俄國人控制了全部股份和董事會,中方只有名義上的總辦(董事長),由大清國駐俄、德、奧、荷四國公使許景澄於1897年擔任。許景澄本人一生從未到過哈爾濱,1900年因反對慈禧太后與各國宣戰的政策被處決。為紀念許景澄,中東鐵路公司1923年將哈爾濱的一條道路命名為許公路,即現在的景陽街南段,並修建許公紀念碑,紀念碑在「文革」期間被破壞,原址是現在的一曼公園。
中東鐵路呈T字形路線,分為北部幹線和南部支線。北部幹線為滿洲裡-哈爾濱-綏芬河一線;南部支線由哈爾濱為起點,經過寬城子(長春)、奉天(瀋陽),最終到達亞瑟港(旅順)。日俄戰爭後,南部支線從長春以南到旅大部分割讓給日本,稱為南滿鐵路。
這張圖是中東鐵路的南部支線,也就是後來的南滿鐵路。穆克敦這個名字是滿語,後金皇太極遷都瀋陽之後,欽定瀋陽滿語名字為穆克敦,通常翻譯成「天眷盛京」,簡稱盛京。
作為瀋陽人,我對南滿鐵路從小就有了解。皇姑屯事件和柳條湖事件,都與這條南滿鐵路有直接聯繫。可以說,它見證了東北近現代的歷史。但中東鐵路北部幹線和長春以北的北滿地區,無論歷史文化、民族構成,還是經濟結構方面,都與南滿鐵路一帶有不小的差異。我對此並不熟悉。而探訪中東鐵路,目的也正在於此。
我沿著中東鐵路線,自西向東行進,入境第一站是滿洲裡,途經海拉爾、牙克石、扎蘭屯、齊齊哈爾、哈爾濱、牡丹江,最後到達出境站綏芬河。
滿洲裡
第一次知道這個地名,源於一首歌《在滿洲裡的山崗上》。這個名字實際翻譯有誤,原地名指的是滿洲利亞,雖也可譯成滿洲裡,但在這首曲子中,滿洲裡指的是滿洲整體,而非這座城市。這首曲子誕生自日俄戰爭中的奉天會戰,作曲者沙特洛夫藉此懷念陣亡的戰友。
從北京前往滿洲裡的航班很少。如果不想轉機,就得一大早六點多從南苑機場起飛,經停阿爾山到達滿洲裡。滿洲裡機場很小,候機大廳正門有兩座猛獁象雕塑,這是滿洲裡重要的旅遊景區標誌——扎賚諾爾猛獁公園。
在機場乘坐大巴,前往滿洲裡市區,會察覺到存在一個T字形的路線——豎線的南端是機場,橫線兩端分別是滿洲裡市區與邊境國門。在這趟中東鐵路的旅途中,所有城市幾乎都是這種規劃布局,一條橫穿東西的鐵路線分割了城區。從機場到市區的路上,會經過著名的套娃廣場,廣場上並沒有遊客,遠處是仍然在不斷建設中的仿歐式房子。
旅遊城市的淡旺季
當地人介紹,滿洲裡是一座典型的旅遊城市,每年有三個月的旺季和九個月的淡季。我到那裡是在五月中下旬,旺季還沒開始。差不多得六月底,下了幾場雨,草原開始茂盛,又臨近暑假,旅遊旺季才開始。旺季持續到九月初開學,十一黃金周還會有少量遊客,但那時北面的大興安嶺山區逐漸開始封山,滿洲裡的冬季來得很早,遊客就很少了。
來滿洲裡的遊客,大多會去草原遊覽,在滿洲裡休息,購買紀念品。呼倫湖是滿洲裡附近草原的一處著名的水鳥棲息地,也是遊客幾乎必去的勝地。呼倫貝爾的名字,就來自呼倫湖和貝爾湖這兩片湖泊。
旺季時,套娃廣場每天都有表演,馬戲、煙花和俄羅斯舞蹈;但在淡季,很多表演都不開放,商家不怎麼開店,這讓這座城市顯得很蕭條。甚至俄羅斯餐廳裡,因客人太少,就沒有進格瓦斯。我來滿洲裡前,聽說這裡有很多俄羅斯人,但在旅遊淡季,人其實沒有那麼多。很多俄羅斯人要到旅遊旺季才會來,作為演員或服務員,在滿洲裡賺錢。
在俄羅斯經濟好轉的那些年,很多俄羅斯人在滿洲裡買房子,但他們不來此做生意,在滿洲裡開店的都是中國人,邊境對面後貝加爾地區的俄羅斯人,通常來滿洲裡採購生活用品。滿洲裡的店鋪,大部分經營俄蒙特產,如糖果、海鮮和肉類罐頭、巧克力、皮草、望遠鏡、酒類、牛肉乾、奶製品、酒具等。俄羅斯製造曾是上個時代工人階級時尚象徵,而如今銷售最多的是農林產品,以麵粉、果醬、堅果為主。本地人說,很多路邊小店的商品不太可靠,建議我去離市中心遠一點的萬達廣場超市買俄國食品。
想像的俄式城市
滿洲裡火車站附近,是這座城市的老城區。這是中東鐵路線最早的火車站之一,建於1901年,現在已翻新過多次,歷史遺蹟不多。曾經的沙俄技工學校,如今變成一座紅色革命博物館,博物館裡沒有任何與俄國學校有關的物品,炮彈殘骸隨意擺放在地上,一位大叔無聊地看管著這裡。技工學校對面是曾經俄國人的鐵路俱樂部,如今是鐵路退休職工的活動室。這一片木質房屋保存完好,日常還在使用。
這裡是曾經的沙俄技工學校,現在是紀念紅色革命時代的博物館。
火車站南邊一帶,有一座1903年修建的東正教聖謝拉菲姆教堂,這是中東鐵路沿線最早的教堂之一,如今已不再使用。教堂的鐘樓建築也消失了,只剩西面有一個小小的塔樓,挨著鐵路俱樂部。
這一片的木質房屋雖然顯得敗落破舊,但整體結構保存尚可,尤其是窗框和屋簷的雕花。
在火車站南面,1903年建成的俄國監獄依然完好,作為愛國主義基地保存,但基本不開放,門口掛著一塊牌子,寫著聯繫電話。當時的俄國監獄,主要用來關押俄國罪犯,也有少量中國罪犯。按沙皇尼古拉二世《關於中東鐵路司法權之敕令》,鐵路沿線附屬區司法事務,南線歸旅順法院,東線歸符拉迪沃斯託克法院,西線歸赤塔法院,1903年成立中東鐵路管理局警察部進行統一管理,在後來的戰爭期間,這座監獄還用於關押日偽戰俘。
火車站向東鐵路沿線的俄式老房子,普遍面臨比較麻煩的維護問題。這些老房子大多是民居平房,一部分被當作裝修建材的店面或倉庫,雖掛著文保的銘牌,但維護狀況堪憂;另一部分被開發為旅館或餐館,這類房屋基本只剩外面的空殼子,大概是想要商業化運作。但一方面,這些房屋大多為木質,肆意改造本身就是破壞,而木質房屋改為餐館,須經受煙燻火燎,可能受損。
老房子承擔不同用途。
走在滿洲裡的中心區,不難發現,這座城市的建築,是某種想像中的俄式,將各種文化元素提取出來,拼湊在一起。顯然,這座城市的設計者,並沒有完全理解這些文化,和中國絕大多數城市中的「歐式花園小區」思路並無區別。
艱難的「靠俄吃俄」模式
與邊境對面的俄羅斯後貝加爾地區相比,滿洲裡的體量顯然太龐大了,在國門附近就不難發現中國一側建設繁華,而俄羅斯一側基本都是荒野,這也讓滿洲裡試圖「靠俄吃俄」的經濟模式很艱難。從這個角度講,滿洲裡是一座被中俄口岸貿易牽連的城市,這裡的一切都是圍繞對俄貿易進行的,然而呼倫貝爾市的人口比俄羅斯遠東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人口的四倍還多,哈爾濱的人口更是超過了整個俄羅斯遠東地區人口數,兩邊的人口和經濟體量很不均等,讓滿洲裡的邊貿城市處境格外尷尬。
淡季來滿洲裡,晚上九點多大街上就沒有人了。
來到滿洲裡,原本期待著可以找到一些蘇聯時代的舊書報或者俄國老物件,然而卻很遺憾,這邊並沒有類似的舊貨市場。滿洲裡本身文化底蘊不太高,當年的俄國人並不在滿洲裡停留太久,只是作為入境中轉然後直奔哈爾濱,這是一座為鐵路貨運服務的城市。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後,居住在滿洲裡的俄國人擔心紅軍進攻,紛紛遷往哈爾濱等地,附近的中國人開始湧入滿洲裡居住。
鐵路線橫穿了滿洲裡市區,因為體量很小無需專門開闢道路,行人往往直接走天橋穿過鐵路線,汽車需要在城區東邊橋上盤旋一圈越過鐵路。
滿洲裡的司機當中女性比例很高,無論計程車司機還是公交車司機。按當地人的說法,這邊的男人很多從事旅遊貿易等行業,收入不太穩定,苦幹三個月然後坐吃大半年,需要家裡的女人有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司機無疑是很好的選擇。他們說對面的俄羅斯也是如此,女的大包小包進貨或者來打工,男的都是溜達購物閒逛。
這座大包小包拖兒帶女的第三世界工人階級模樣的雕像特別能代表在滿洲裡的俄人形象。
很難完全清楚當地人對俄羅斯人的感覺,因為中俄之間的關係受到政治影響實在太大,兩國人很難從脫離政治的視角上去看待對方。但一位計程車司機跟我講,他覺得我們國家對外國人過於友好了,一些俄羅斯女孩在中國半夜喝醉街頭閒逛是非常安全的,中國人對他們有天然的距離感和友善。然而中國人到了俄羅斯,哪怕小心翼翼都可能遭到不友好的對待,包括勒索洗劫甚至毫無緣由被毆打一頓。
在滿洲裡市區的最東側的小山崗是這座城市的最高點,一座教堂模樣的建築屹立在山崗上。這不是一座真的教堂,而是政府為了招徠遊客而修建的婚禮場所,當地人稱為婚禮宮。每天晚上有很多人去婚禮宮拍夜景,運氣好的話能看到煙花表白,倒是很美的一幕。
婚禮宮的夜景還是很美的,可以俯瞰滿洲裡城區。
繼續向東走,就到了扎賚諾爾,即當地人所稱的扎區。早在中東鐵路剛修建時,俄國人就已開始勘探扎賚諾爾的煤礦,日俄戰爭時期,為彌補煤炭消耗,更是大規模開採,如今這裡有一座礦山公園。1980年,礦區工人在剝離作業時發現了古河道上的猛獁象化石,後來又挖掘出大量古生物化石,以此建成猛獁公園。我個人覺得整個猛獁公園中,只有博物館值得認真看看,而且是免費的,其他的公園娛樂項目蠻無聊,公園附近是新開發區,餐飲休閒配套設施缺乏。博物館中午有兩小時休息時間,不讓遊客參觀,這種強制遊客去附近餐館消費的行為顯得不太友好。
扎賚諾爾是一個翻譯誤的名字,這裡原本叫達賚淖爾,就是呼倫湖的意思,蒙語中湖泊一般翻譯成淖爾,達賚淖爾指的是大海一樣的湖泊。關於這個詞,還有一說,大連的名字也來自於此,都指大海。俄國人來的時候,根據讀音,找了一個相近的俄語詞,翻譯成達裡尼,意思是遙遠的地方。後來,日本人來了,改作大連。
乘火車從滿洲裡到海拉爾中間就能看到呼倫貝爾草原的景色,遠處的平地和窪地還是草色,但丘陵高地全都是黃褐色的沙地,靠近鐵路沿線沙地居多。下雨之後,草原會很快茂盛起來,到時就是一望無際的綠色。伊敏河發源自大興安嶺,流經海拉爾市區最終匯入海拉爾河,當地朋友說,晚上河岸公園附近會有不少人散步,但我去的那個晚上風很大,人很少。
海拉爾:最後一個被撤銷的衙門
海拉爾有清朝最後一個被撤銷的衙門,這個衙門一直延續到偽滿洲國建立,在一段歷史時期裡,這裡有三個機構並立,分別管理蒙古人、漢人和俄國人。
事情仍與中東鐵路有關。中俄《尼布楚條約》籤訂後,滿清政府深感東北兵力虛空,而俄國威脅甚大。在歐洲不入流的哥薩克人,僅憑少量探險隊和獵人,就能抵抗清朝正規軍。基於這樣的擔憂,清政府組建了新的索倫八旗和新巴爾虎八旗,設立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管理。
民國時期,實行旗縣分離,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專管蒙旗事務,另設立呼倫貝爾縣管理漢人,俄國人來修中東鐵路時,又由鐵路管理局負責俄人事務。於是出現一座城市由三個行政機構管理的局面。這持續到1932年,偽滿洲國公布新的官制,索倫八旗被廢除,副都統衙門也被撤銷。
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這裡是海拉爾最熱鬧的商業街區,旁邊就是跨越伊敏河的哈薩爾大橋。
如今,副都統衙門附近已被改造成步行街,有一條熱鬧的夜市。當地人還是習慣叫古城。和絕大多數城市的所謂老街區一樣,這裡並沒有什麼特色,燒烤、麻辣、啤酒、冷飲千篇一律。大概只是多了一些蒙餐。
和滿洲裡的洋氣相比,本地人說,海拉爾更像一個大農村。作為呼倫貝爾的中心,海拉爾的新火車站修成一個龐大的蒙古包的樣子,火車站以西的老站區已拆除翻新得不剩什麼。而穿過火車站天橋,後廣場宛若一片農貿市場。在後廣場的一個角落,有一座深灰色的小樓,那是1903年建成的老站舍。
新的海拉爾火車站。
車站的「海浪」
在這座老火車站站舍的側面牆上,「海浪」兩個字清晰可見。俄國人修建這座火車站時,按蒙音譯成漢字刻寫在火車站牆壁上。正面牆上還可看到1903的字樣,從外面望進窗戶裡,二樓有華麗的西式大吊燈。
海拉爾老火車站站舍,還能看到牆壁上的海浪兩個字。
海拉爾是蒙古語中「哈利亞爾」的音譯,意思是野韭菜。呼倫貝爾的草原野韭菜很有名。俄國人在修火車站時,音譯了「海浪」兩個字刻上去,雖然很快名字就改成海拉爾,但這兩個字一直保留在車站牆壁上。我想,或許這是一種浪漫的情懷,大概是火車穿過漫長的西伯利亞荒原,來到了海拉爾,就仿佛聽見了太平洋的海浪聲。
浪漫的站名在東北有不少,離海拉爾不遠處,鄂溫克自治旗有一座車站,名字叫「大雁」。這也是一座老火車站,1901年修建,最開始叫索契納衣,由於煤礦建設,發現附近溼地上有很多大雁,以此為火車站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