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分級制的緣由(必須了解什麼是電影分級制度)
2023-06-25 15:04:44 2
五六月份的時候,小瘋鳥團隊到北京市的多家電影院,對帶孩子來看電影的家長做了一些採訪,那天正好是六一兒童節,帶小朋友的人很多。觀影習慣,這些年已經在人們之間逐漸形成。
電影不僅帶給孩子樂趣,更打開孩子看世界的一扇窗!
但我們發現不少家長帶三四歲寶寶來看《哥斯拉》,媽媽說因為孩子平時喜歡卡通大怪獸,沒想到這個電影裡的大怪獸太嚇人了,寶寶看一半嚇哭了,趕緊出來了。
顯然這部電影並不適合這麼小的孩子觀看。
以下是貓眼票務平臺給出的《哥斯拉》家長指引:
我們的採訪裡有這樣一個問題,看一部電影之前,家長會通過哪些途徑來了解這部電影適不適合孩子看?大多數人的回答是通過預告片、電影介紹等。
我們進一步問,看了這些信息後怎麼判斷呢?因為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推行分級制度嘛。有沒有注意到一些購票軟體上是有電影相關的指導信息的,也就是給出這部電影在別的國家的分級標準供參考。
遺憾的是,那天我們採訪到的將近60人裡,竟然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過【家長指引】這個信息。基本上就是家長覺得能看,就來看。
在之後近2個月期間陸續上映的《媽閣是座城》甚至恐怖片《看不見的小孩》等,小瘋鳥均在影廳內見到帶娃的家長,鑑於此,我們不得不跟大家聊聊關於電影的分級制度的問題。
電影分級制度是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在執行的制度,所謂電影分級簡單理解就是把要在院線上映的電影,按照適不適合孩子看,適合多大的孩子看,劃分成幾個不同的級別。
分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18歲以下未成年人,免受不良電影內容影響,也能夠協助家長為孩子選擇電影。
最普通的級別就是適合全年齡段的觀眾觀看,老人小孩都可以。最嚴格的一個級別呢,是18歲、19歲以下,甚至在有的國家、有些片子是二十幾歲以下都不得觀看的。
評級與電影內容的好壞並無關聯,主要的目的是給家長提供參考。
我們先來看看咱們國家香港地區是怎麼分級的。
香港劃分三個級別,第一級是所有人都可以看,第二級又分成兩部分,二級A是兒童不宜,二級B是青少年及兒童不易,第三級就是18歲以下不得觀看。
這個經常被我們稱為是「三級片」,它並不是單指色情影片,充滿血腥、暴力、恐怖,以及探討具有爭議性的道德、價值觀等題材的電影,都包含在這個範圍內。
在電影大國美國是怎麼分級呢?美國電影分級制度是由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MPAA」)負責組織的由家長們組成的委員會來執行。美國電影分級並不是強制執行的制度,但是基本上所有的電影製片商都選擇提交電影分級,而且所有的MPAA的成員也都同意把他們要公映的所有電影進行分級。
另外,電影的預告片、海報、網絡廣告等也需要審核通過。
G級: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沒有少兒不宜的畫面,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PG級:普通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有些鏡頭可能產生不適感,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
PG-13級:特別輔導級,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
R級:限制級,建議17歲以上觀看。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
NC-17級:17歲或者以下不可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
電影在韓國分三級,在日本分四級。中國進行了大量的國內外市場調查研究,但在調研中感覺到,從理論上說,電影的分級可以保證不同年齡、不同層次觀眾的需求。但在實踐中目前還沒有看到非常成功的經驗,包括國外一些發達的電影國家,在管理的過程中,市場還存在很多難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觀眾等進入市場、進入影院、進入網絡、進入網吧看電影的情況。
認為在中國市場上目前還不適宜推進電影分級制。
儘管推行電影分級制在我國暫時還是無法執行的,但在每個家長的心中,應該建立起電影分級的概念和意識,先拿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分級標準作為參考,保護自己的孩子。
大家還有哪些電影方面的問題,也歡迎留言隨時和我們進行互動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