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八識是什麼,佛教八識中的第八識是什麼
2023-06-24 18:32:19
由於女人的進入,佛教開始改變其特點,因為女人帶來了愛。佛陀一旦離去,佛教的整個性質就改變了;它完全走向了反面。他走的完全是智慧之路,禱告沒有意義。佛教中有八識,你知道佛教的第八識是什麼嗎?本期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八識是佛家唯識宗創始人對人類心理活動抽象出來的一種理論上的認識。前五識眼、耳、鼻、舌、觸就是指引起心理活動的感官,第六識就是在前五識的基礎上產生的心理活動,故稱之為意,第七識末那識,指的是由前六識與外在物質溝通所集聚的自我意識,第八識則是在前七識循環往復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習氣、習慣,這些習氣習慣潛藏人心靈深處,不斷地不覺察地影響人的生活與工作。
唯識宗表示世界本原及諸種認識活動的佛教用語。所謂八識:第一眼識,實即視覺;第二耳識,實即聽覺;第三鼻識,實即嗅覺;第四舌識,實即味覺;第五身識,實即觸覺,此五識,通稱「前五識」。第六意識,義近通常所說的心識。
前五識,只能攀緣「了別」、色等外境,第六意識,則能緣慮內、外諸境。第七識,末那識,由它而有第六識,故第六識又是意「之」識;第七識在不停頓地起思慮作用,第六識的思慮作用則時有中斷。第七識依第八識而有,第七識所「緣」的也是第八識,第八識既是第七識的「所依」,又是第七識的「所緣」。
佛教「八識」中的第八識是阿賴耶識。
阿黎耶識、阿剌耶識、阿梨耶識。略稱賴耶、梨耶。舊譯作無沒識,新譯作藏識。或作第八識、本識、宅識。無沒識意謂執持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為諸法之根本,故亦稱本識;以其為諸識作用之最強者,故亦稱識主。此識為宇宙萬有之本,含藏萬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稱藏識。又因其能含藏生長萬有之種子,故亦稱種子識。
唯識宗認為,第八識是輪迴本源,「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以展轉力故,彼彼分別生」。由於第八識裡儲藏無數的各類「種子」,不斷「成熟」,展轉不斷地變,宇宙間千差萬別的各類現象,相應地分別而生起。「由此彼皆無,故一切唯識」。一切都唯識所變,表現出主觀唯心主義世界觀。第八識並不隨人們肉體的死亡而消滅。
唯識宗以及佛教其他各派認為人們死後仍有生,並把人們從生到死,又從死到生的過程分為4段:初出胎(一說初入胎)的一剎那,名「生有」;既生之後,未死之前,稱「本有」;臨死的一剎那即彌留之際,謂「死有」;既死之後,未生之前,為「中有」(孤魂野鬼)。「中有」,也即人們既死之後,未生之前間隙中的第八識。所謂「去後、來先作主公」,即指此種情況。第八識近似靈魂的精神實體。
你可能也喜歡:
民族服飾:珞巴族服飾圖片
滿族有多少人口,滿族的分布情況
什麼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義
歷史上的三皇五帝分別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