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兩怪好萊塢電影(一部好萊塢電影)
2023-06-25 05:44:58 1
來源:朝陽少俠
有聲版↓
2021年年末,好萊塢推出一部名為《不要抬頭》的電影,主要情節是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和詹妮弗・勞倫斯飾演的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彗星即將撞擊並毀滅地球,他們拼命告知政府和公眾試圖轉危為安,但無論是白宮、商界還是娛樂圈都只顧著如何利用這一消息謀求私利,罔顧民眾死活。進入大選周期的美國政府無心無力應對危局,美國最終走向瓦解毀滅。
該影片聚焦美國精英「權威崇拜」與娛樂至死的「反智主義」,批判「愚民政治」「財閥政治」「否決政治」現實,將美國軍政商學界嘲諷了個遍。片名《不要抬頭》隱喻大到生死存亡、小至柴米油鹽,「底層民眾」都不要指望白宮和五角大樓等「上層建築」。
眾所周知,好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造夢工場」,向全球輸出美式價值觀、宣揚個人英雄主義,將「美國夢」像氣球一樣吹到了九天之上,但對於這部電影,資本的嗅覺、奧斯卡的欽點以及票房的佳績不會說謊。曾經,誇美國是民心所向;如今,批美國是眾望所歸。
一、橫向看,一個民意撕裂的國家
《韓非子》有云:「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拜登顯然不是精通左右互搏的周伯通。在極左和極右勢力的拔河中,美國陷入「越不改革撕裂問題越嚴重,社會撕裂越嚴重越難改革」的惡性循環,民眾則成為黨派及其金主撈取政治和經濟資本的撈金池。
民主黨人說前門樓子,共和黨人說胯骨軸子。「否決為上、合作為下;黨爭在前、國家靠後」成了難以扭轉的常態。
保守派主張「美國就是美國,是多數白人的美國」,在槍枝和墮胎等社會問題博弈上連連得手;自由派高呼「美國就是世界,也是少數族裔的美國」,希望擺脫傳統道德和宗教的限制,極端「白左」則更是不遺餘力將一己好惡和政治正確強加於人,打著自由的旗號搞專制。
民意在驢象兩方極限拉扯裹挾下高度分化。2020年民調顯示,民主黨與共和黨相互「極度厭惡」的人數比率從25年前的16.5%上升到目前的80%以上。
據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最新民調顯示,69%的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都認為美式民主正處於危險中,而這正是由另一方造成的。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2022年9月新一期封面文章《美利堅分眾國》指出,在黨爭加劇的背景下,「紅州」和「藍州」不僅無法「求同存異」,反而執著於製造衝突,在墮胎、氣變、控槍、移民等社會問題上已經成為了對立的兩大集團,致使極端主義泛濫、跨州貿易受阻、政令協調緩慢。
美國著名時政類脫口秀主持人比爾・馬厄也曾在他的節目中說,美國保經濟重於保人命,救股市重於救疫情。當下美國人不再相信彼此屬於同一個國家,不再對國家的目標、價值觀和歷史有一致看法並難以和解。美國人正生活在一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都在土崩瓦解的社會,患上了「帝國末日綜合症」。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預測稱,美國社會大分裂已成共識,受挫的努力、被辜負的信任、日漸黯淡的希望將成為美國一代人的寫照,為社會矛盾激化埋下伏筆。
平時,大家嬉笑怒罵,「黃金雞,脆皮雞,誰能代表肯德基?」;一旦矛盾爆發近在咫尺,民主黨,共和黨,「彗星」來了誰去擋?
二、縱向看,一個社會分層的國家
前段時間,國際社交媒體上還流傳過一個爆款短視頻《美國並不偉大的11個理由》。其中羅列了一系列數據:1%美國富人的財富總和超過了90%的美國人的財富總和;40%美國家庭遭遇嚴重經濟困難,約五分之一家庭耗光全部積蓄;3000萬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80%美國人生活在債務中,金融體系寅吃卯糧……
數據反映的事實是,美國已成為由金錢決定地位的分層國家。新一代美國人普遍質疑社會流動性,認同固定的等級制度是社會運行的深層邏輯,白人至上的結構性種族歧視真實存在,人權則成為「WASP人群」(白人盎撒新教徒)的專利。
當階級鴻溝縱深拉大,原有社會契約被打破,「美國夢」中所謂勤奮工作、足額納稅即有機會改變社會地位和生活環境的公式不再有效,白領崗位日益減少,產業工人隊伍萎縮,中下層勞動人民命運沉淪,維權艱難。低收入群體無法改變現狀,成了無數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指望美國政府主動改變現狀太難,因為階級分層的罪魁禍首正是美國政府。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顯示,對於90%的公眾而言,無論他們是否喜歡一項政策,有關政策都有30%的可能性通過成法,公眾對此的影響統計學上看幾乎沒有關聯;而對於有能力遊說政府的精英人群,政府通過政策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為61%,其喜好度與政策通過概率大體呈正相關。
這種差異背後的鏈條是——利益集團僱傭說客,說客向政客許諾高薪職位或競選資金,政客撰寫法案塞入國會,國會通過法案反哺利益集團。
一圈下來,掙錢的是金主,獲益的是政客,下令的是政府,固化的是階層。數據顯示,2012至2017年間,美國在政治圈最活躍的200家企業在政治獻金上花了58億美元。
普通民眾呢?只能在階級鏈條底、金山重壓下長籲短嘆。承擔後果的,則是美國納稅人。同期,這200家企業賺了美國納稅人4.4萬億美元。
三、整體看,一個內裡虛透的國家
美國政治體制寡頭化、經濟生產去工業化、資本金融化,國家機器淪為資本治理工具,國家概念在諸多方面被弱化、模糊甚至喪失,虛透之下只能縱容社會極化和分層。
社會極化導致大規模民意分裂,民意分裂導致政府輪換頻繁,政府輪換頻繁導致其政策往往注重短期療效,功利性、對抗性、冒險性上升。
社會分層拉大階級差距,階級差距拉大致使不同階層抗風險能力差異明顯,抗風險能力分化又進一步加劇險情下的社會極化。
這種惡性循環就像在「美國燈塔」中用著舊保險絲,平日還能應付,負荷加大必定短路。於是世人看到的是通脹高企之下普羅大眾苦不堪言,是槍擊頻發之下控槍法案依舊步履維艱,是弗洛伊德慘死膝下仿佛從未發生,是美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還在「榜首」,抵禦猴痘病毒又摘「桂冠」。
然而,政客精英們是不缺錢的,是有保安的,是有醫療保障的,是不會被歧視的。百姓福祉是中期選舉的口號和風向標,但也只是口號和風向標而已。這種情況下,燈塔垮塌可能無需「彗星撞地球」,只需有人振臂一呼,贏糧而景從者便俯拾皆是。
值得警惕的是,美國政府不是看不到這種風險,而是早已無力回天,因此只能對外甩鍋。這就好比內部有疾反而拼命對外好勇鬥狠,靠著緊張氛圍下不斷泵出的腎上腺素轉嫁危機,對內通過一針又一針麻醉劑掩蓋病痛。
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到古巴遠到朝鮮、老有蘇聯新有中國,在阿富汗、在伊拉克、在敘利亞,美國總是不遺餘力地在全球範圍內、在各個層面渲染「威脅」,樹立「敵人」,發動戰爭,外強而中幹,色厲而內荏。
這也就是為什麼,影片《不要抬頭》裡的天文學家費盡心思,才能讓百姓從口水大戰、發洩獵奇這些麻醉劑中撥冗片刻,真正抬頭思考面臨的問題。不知布熱津斯基盤算「奶頭樂」理論時,是否也有意餵給美國人民一個大大的奶嘴?
美國政府希望百姓不要抬頭看到這些弊病,因為他們根本抬不起頭面對父老百姓。
回到文章開頭。兩極反轉之下,美國如今的情況倒像是民眾被政府用美式價值觀精神洗腦,社會極化撕裂,周遭危機四伏。《不要抬頭》無法給美國民眾帶來「覺醒年代」,因為美利堅癔病的根子不在好萊塢,而在華盛頓。
黃粱一夢終須醒,無根無極本歸塵。如果刨根問底,到底是誰撕碎了「美國夢」?迷惘的美國人民或許會想起前總統杜魯門的一句話——「如果你想在華盛頓有個朋友,還是找條狗吧。」
誠哉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