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城位置(福州一座寶藏城市)
2023-06-25 00:44:08 5
它是山水造就的海上福地
群山蜿蜒,河海相會
共同孕育出這座城獨特的格局和璀璨的文明
它是茉莉花茶的原鄉
也是曾經的「世界茶港」
用兩千年不曾中斷的海洋貿易
將中國與世界互聯
它是千年古城,自古文人名士輩出
千載光陰浸潤出它的古韻風華
至今,從散落在福州大街小巷的古厝中
都還能讀到福州人的奮鬥故事和家國情懷
它是開放的先驅
不斷引進西方科技
創下了無數「中國第一」
打開了近代中國
邁向現代化、科技化的大門
而它還有許多驚喜等待被發現
它就是福州
// 請橫屏欣賞
福州的春季是一座花的城市
攝影|俞明
鼓嶺地處福州市東郊的雙鼓橫斷山脈
夏季高山阻隔了海上吹來的溼潤季風
氣候涼爽,鼓嶺「宜夏」美名由此而來
攝影|陳奇
FU ZHOU
山川為脈 河海造城
— PART 1—
福州地處我國東部的第三級階梯
東臨大海,其餘三面群山蜿蜒
從地貌來看
福州是座不折不扣的「山城」
山地、丘陵約佔福州總面積的72%
其中山地約佔32%,丘陵約佔40%
// 請橫屏欣賞
大海「讓」給福州一塊地方
於是,山給了福州一座「城」
攝影 | 邱軍
不過
在數千年前福州卻還在海中
僅有北部山腳下的半島與大海相連
之後海水漸漸退出盆地
古海灣受到發源於武夷山
又東流入海的閩江的不斷衝淤積
河海交互作用下
這裡形成了廣闊的平地
「福州平原」現身
「山城」福州就此擁有了一片「坦途」
古城得以長大
// 請橫屏欣賞
坐落於福州長樂區和馬尾區的閩江河口溼地
被譽為「中國十大魅力溼地」之一
攝影 | 陳建新
福州城的誕生
始自公元前202年
越王后人無諸佐漢擊楚有功
無諸受封閩越王
閩越國以「冶城」為都城
冶城成為了福州城市發展的原點
算起來,至今恰有2222年的建城史
// 請橫屏欣賞
層巒疊嶂、大江逶迤,被大自然擁抱的福州
呈現出獨特的城市風貌
攝影 | 雷永輝
東南重鎮 締造繁榮
— PART 2—
福州自古即為「水城」
福州的港口
連接著福建最長的一條江——閩江
成為閩江流域貨物的集散地
福州港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
起航點和轉運港之一
明清時期更是中國最重要對外開放港口
目類繁多的商品在這裡吐納不息
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福州港始建,古稱東冶港
我們熟知的茉莉花和番薯的引進
福州港的貢獻功不可沒
晚清時期,福州銷往世界各地的中國茶
一度佔比中國茶葉輸出總量超1/3的出口份額
是當時全國最大的茶葉出口地
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茶港」
// 請橫屏欣賞
在閩江馬尾段的江邊小島上
屹立著一座明代七層石塔「羅星塔」
它是旅人眼中的航標,也是心中的鄉愁
攝影 | 邱軍
福州不僅締造了繁榮的海上商貿
也讓近代中國在此啟航
中國近代第一所造船廠
——福建船政在福州馬尾建立
中國第一所船舶、海軍專業學校
「求是堂藝局」(船政學堂)
船政學堂更是培養出了
像陳兆翱、詹天佑等
眾多足以推動中國近代進程的傑出人物
福州文廟又稱「先師廟」
自宋代到近代以來均是福州的文化教育中心
攝影 | 陳申
海濱鄒魯 千年文脈
— PART 3—
福州是「海濱鄒魯」
人文薈萃,斯文在茲
歷史上曾出過文狀元16名、武狀元12名
僅宋、明、清三朝
福州籍進士就多達4011人
千年文脈在這裡傳承
而福州古厝就是文化傳承在建築中的體現
「厝」是閩方言,意為「房子」
無論是古塔古寺
還是傳統民居都能統稱為「古厝」
三坊七巷是福州傳統街區
鱗次櫛比的屋頂與曲線風火山牆
勾勒出海濤般的圖景,極具福州特色
攝影 | 盧春平
福州最具代表性的古厝當屬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作為裡坊制度的活化石
保存有200多座明清民居,佔地約40公頃
唐宋以來士大夫家族聚集於此
三坊七巷則濃縮了福州地區士大夫宅邸的精華
古厝——民居的韻律
攝影 | 雷永輝
在中國近代
福州古厝中還曾走出過
沈葆楨、嚴復、林覺民等名人大家
他們是先驅也是楷模
無一不激勵著後來者不斷追隨
福州永泰莊寨建築群
擁有超過2000座莊寨,是宗族整合的象徵
攝影 | 陳成才
非遺風雅 榕蔭滿城
— PART 4—
真正來過福州就能明白
為什麼福州又叫「榕城」
福州水系繁多
栽種著超過16萬株的榕樹
福州被譽為「榕城」
福州人生於斯,長於斯
攝影 | 馮木波
榕樹是福州的象徵
也是福州人的精神的寫照
而福州人也恰如福州榕
他們深深紮根於這片土地
又用他們勇於創新開拓的精神
反哺、守護著這座城
福州菜是閩菜的基礎
以甜口、多湯為特色
其中最經典的就是「佛跳牆」
鮑魚、海參、花膠等價值不菲的食材
匯聚一壇
攝影 | 任佳靈
一盞佛跳牆、一方壽山石雕、一段榕腔……
閩菜、閩藝、閩劇……
福州人創造了眾多的非物質文化財富
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福州就擁有16項
壽山石雕是第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
歷史悠久,雕工細膩,造型優美
極具藝術審美價值
攝影 | 袁兆英
福州,千年歷史鐫刻出的風骨
它將拼搏與開放深刻於基因
它把海濱的浪漫
與古城的風雅「合二為一」
它從不張揚
但它不是隱士,它是傳奇
這座「城市」,就這樣堅守了兩千多年
未來必將繼續書寫傳奇
攝影 | 鄭永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