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鶴壁規劃圖(鶴壁市城市總體規劃批後公示)
2023-06-26 13:59:08 1
2016年6月2日,《鶴壁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年)》正式經省政府批覆實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河南省實施辦法》、住建部《關於城鄉規劃公開公示的規定》等相關要求,現將規劃成果主要內容予以公布。
2016年6月21日
《鶴壁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年)》
主要內容簡介
總則
(一)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07—2020年。
(二)城市規劃區範圍
本次總體規劃劃定的的城市規劃區範圍包括鶴山區、山城區、淇濱區全部行政轄區以及與城市發展關係密切的淇縣所轄的高村鎮,淇河生態保護範圍內廟口鎮及黃洞鄉的部分村莊行政轄區範圍,用地面積約764.29平方公裡。
城市性質、職能與發展目標
(一)城市性質
豫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能源與新材料、先進位造、食品產業基地,濱水生態宜居城市。
(二)城市職能
能源與新材料產業基地;
汽車零部件與電子電器、鎂及鎂精深加工先進位造業產業基地;
綠色食品和現代家居產業基地;
豫北區域性商貿、物流、商務及研發中心;
河南省文化創意、健康養老、特色旅遊基地;
河南省城鄉一體化示範基地;
鶴壁市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三)總體發展目標
以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國家資源城市轉型示範性城市為導向,建設中原經濟區新興增長極、豫北地區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中心城市、循環經濟示範性城市、海綿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城市、衛生城市、智慧城市、創新型城市和文明城市。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全域規劃、統籌發展為前提,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在全省率先崛起的目標,全力打造生態文明、活力特色、幸福和諧之城。
城鄉規劃體系
(一)市域人口規模
2020年市域人口規模達到190萬人。
(二)市域城鎮化水平
2020年市域城鎮化水平達到70%左右。
(三)市域城鎮空間結構
以新城區和淇縣縣城為中心,老城區、濬縣縣城為次中心,中心鎮、重點鎮為支撐點,構建 「一核雙星多支點」的市域城鎮空間結構。
「一核雙星多支點」:是鶴壁市城市發展的骨架。構建以淇濱區和淇縣為核心,老城區和濬縣為輔,以中心鎮和重點鎮為新支撐的「1 2 6」模式,依託城市發展軸線,走鶴淇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發展道路。
(四)市域城鄉體系規模等級結構
到2020年,市域分為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鄉鎮、中心村和基層村六個層次規模等級結構。
第一級:市域中心城市1個,94萬人。
第二級:市域副中心城市2個,包括淇縣縣城和濬縣縣城(10-16萬人)。
第三級:中心鎮4個,包括石林鎮、廟口鎮、王莊鎮和新鎮鎮(1.5-4萬人)。
第四級:一鄉鎮15個(0.5-3萬人)。
第五級:中心村(原則上不小於0.2萬人)。
第六級:基層村。
(五)市域城鄉職能結構
(六)重點城區發展指引
1.老城區
空間發展策略:內部挖潛,內涵式發展。產業適度向西發展,限制向東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促進產業集聚和產業延伸;加快沉陷、棚戶區的治理;加強老城區基礎設施改造;強化老城區與周邊地區、新城區的交通聯繫。
發展定位:重工業基地。
產業選擇: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先行區,加快工業集中建設,以「煤電化材」工業為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配套煤炭物流產業。
2.新城區
空間發展策略:向北連接,向南融合,向西控制,向東拓展。以城市結構為導向,統籌城市產業布局;強化中心職能;立足地域生態旅遊資源,體現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
發展定位:豫北地區服務中心,市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先進位造業基地。
產業選擇:重點發展電子信息、金屬鎂深加工等高新技術產業、先進位造業、商貿、商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醫療、教育等生活性服務業。
3.淇縣縣城
空間發展策略:加快向北發展,適度向西發展,強化與新城區之間的交通聯繫。優化城市結構,形成「一核兩區」空間結構。一核指淇縣縣城(包括縣城老城區及縣城新城區),兩區指鶴淇產業集聚區、淇縣商貿物流園。
發展定位: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縣域中心城市,工業、旅遊強縣。
產業選擇:重點發展食品加工業、紡織業、裝備製造業產業。
4.濬縣縣城
空間發展策略:向西發展為主,向北發展為輔。構建 「一帶雙心,兩軸三區」的空間格局,其中:一帶是指衛河景觀帶,雙心是指古城中心和新城中心,兩軸是濬州大道發展軸和南北大道——濬州公園城市空間軸,三區是指古城區、新城區和濬縣產業集聚區。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嚴格保護耕地,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農業旅遊;集約土地利用,適度發展工業。
發展定位: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縣域中心城市,農業和農產品加工基地,全國知名的民俗文化旅遊目的地。
產業選擇:重點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業,醫藥、精細化工和生物產業,創建國家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積極扶持發展文化產業、旅遊產業,遠景可發展通用航空裝備製造業。
5.推進鶴淇一體化
依託淇濱區、鶴淇產業集聚區、淇縣縣城,努力打造功能統一協調、有機相連、特色鮮明的城市核心區。以淇水灣片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起步區)為紐帶,公共運輸先導,推動「新城-淇縣」這「一核」成為非礦產業的集聚帶和新的城市增長體。破解行政區劃的限制,組團式發展,嚴格控制組團間的生態廊道,構建田園城市。輻射周邊縣、鎮和鄉村,以此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中心城市規劃
(一)城市規模
至2020年:中心城市總人口94萬人,用地規模89.47平方公裡,人均用地95.18平方米。
(二)城市發展方向
按照「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結合用地限制條件、地質條件、對外經濟聯繫程度、交通基礎設施條件、生態環境限制等方面因素綜合判斷城市未來空間拓展方向。
新城區發展的方向為「向北連接,向南融合,向西控制,向東拓展」。
老城區發展的方向為「產業適度向西發展,限制向東發展」。
(三)城市空間布局結構
從規律、要素、結構、功能等方面入手,綜合城市定位、文化和生態等特色「基因」,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落實生態優先、公交先導、組團布局、產城融合、人文智慧等理念,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中心城市形成「一帶、四組團」的空間結構。
一帶:指以新城區為核心向南北延續,聯動老城區和淇縣的城市發展主軸。
四組團:新城組團、老城組團、寶山中部組團及淇河南組團。
其中:
新城組團:是鶴壁新城區,市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先進位造業基地。包括金山片區、高速東片區、淇濱行政和生活片區。
老城組團:是鶴壁市老城區,以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為主。包括韓林澗煤炭物流片區、中山生活服務片區、泗河北片區、泗河南片區。
寶山中部組團:是煤基新能源新材料示範基地。即寶山產業集聚區寶山中部片區。
淇河南組團: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現代生態宜居區、對外開放示範區;主要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及產業相關配套物流。
(四)組團發展指引
老城組團:由於城市環境及空間拓展不足,人口持續向新城區遷移,但在城市轉型和產業重組的機遇下,老城區將成為循環經濟發展的中心。按照建設緊湊型城市的原則,老城區內涵式發展,優化調整土地、空間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準入門檻,結合棚戶區改造、危舊房改造,完善基礎設施,優先保障中小學校、醫療衛生、綠地、公共運輸等公益設施用地,提高中低收入者住房供給量,加大環境保護力度,開展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新區組團:以優化城市結構為導向,強化中心職能,體現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新城區以承接老城區功能轉移、繁榮經濟為重點,新城區將成為鶴壁人口聚集的中心。新城區全面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大力發展會展、金融、信息等現代服務業;加快金山片區產業集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爭取綜合保稅區儘快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加強新區居住建設,吸納新增城市人口及老城區轉移人口,均衡居住和就業崗位分布,減少新老城區間的鐘擺式交通。
淇河南組團:既是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直管區的一部分(淇河以南京港澳高速以西部分),也是鶴淇產業集聚區的高村片區。發展策略為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現代生態宜居區、對外開放示範區。
寶山中部組團:既寶山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的中部組團,強化與周邊地區交通聯繫。嚴格控制安全防護距離,提高企業準入門檻;注意與環境協調,嚴格進行環境、安全評價,保障城市安全。發展策略為全國重要的煤基新能源新材料示範基地。
綜合交通規劃
(一)市域航空規劃
依據《河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前建設完成鶴壁濬縣通用機場建設。加強與豫北機場、鄭州航空港綜合經濟試驗區的交通對接,開闢鶴壁市航空運輸新局面。
(二)市域鐵路規劃
在京廣鐵路、京廣高鐵、山西中南部鐵路等幹線鐵路基礎上,改造提升既有的京廣鐵路,實現幹線客、貨分線運輸。既有京廣鐵路主要承擔貨運功能,石武客運專線承擔高速客運功能;完善時豐火車站基礎配套設施項目建設,為鶴壁建成豫北煤炭物流中心和下一步開通客運創造條件。
建成豫北煤炭物流和中鶴集團鐵路專用線項目;利用礦區既有鐵路改造提升,建設市郊鐵路開通客運;建設新鄉經鶴壁至安陽、鶴壁至濮陽城際鐵路(規劃分別在淇縣、高村、淇濱區和濬縣設置城際站);開展晉豫魯客運專線、胡莊—新荷兗日連接線項目前期研究工作。
(三)市域公路網規劃
本次規劃,高等級公路布局以交通部門規劃為基準,根據各區縣城市發展框架對原有的國省道提出擴建和改線方案,規劃形成「七縱七橫三連接」的主幹公路格局,構成鶴壁幹線公路網幹支及銜接暢通便捷的運輸體系。
七縱
——規劃新G107線,擬在京港澳高速公路以東設置。結合《鶴壁市普通幹線公路「十三五」發展規劃》,規劃對原107國道鶴壁段進行改線,原107國道調整為城市主幹道;
——G230通武線(原S215東上線提升為該國道);
——S224內羅線(農村公路改建提升及原S219南段併入);
——S225安平線(新老城區快速通道及農村公路改建升級);
——京港澳高速輔線(濬縣縣城西);
——G4京港澳高速公路
——鶴壁市西繞城高速公路(規劃安林-範輝高速連接線)。
七橫
——S302範林線(原省道S302葛嘴線改建);
——S304濮鶴線(原縣道善大線及原S221東大線併入);
——G342日鳳線(原S305浚南線提升為國道);
——S305濮淇線(原S222大海線併入);
——S306濮輝線(原農村公路升級);
——S26範輝高速公路(濮鶴高速與鶴輝高速鶴壁段);
——S101鄭臺線(原S101鄭吳線改名)。
三連接
——G515定浚線(原219永定線北段升級);
——S503安東線(原S303胡鶴線改道併入和縣道鶴林線升級);
——S542安鶴線(農村公路改建升級)。
(四)市域公共運輸規劃
1.市域公共運輸構建以公共汽電車為主體,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適度發展的公共運輸服務網絡,為居民提供多元便捷的交通出行模式。
2.全市域建立由區間快速路和快速公交形成的「雙快」網絡,以公交主幹線、次幹線、支線三級城鄉公交線路網,並結合主要交通節點,分級布局公交換乘樞紐,完善市域城鄉一體化公交服務體系。
3.建立客貨分行的道路交通,實現鶴壁市城鄉空間通行高效化、秩序化。
4.建設聯繫新城區與濬縣縣城及通用航空機場的城際公交專用線。
5.規劃期內利用專用線改造為連接新老城區的軌道交通,遠景向南延伸逐步形成貫穿鶴山區-山城區-新城區-淇縣的軌道交通1號線,可選擇有軌電車或輕軌的軌道交通形式。
6.遠景建設鶴壁至新鄉、鶴壁至濮陽的城際軌道線,連接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線網,實現與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系統的一體化銜接。在鶴壁市域範圍內設置4個車站,分別為淇縣站、高村站、鶴壁站、濬縣站。
7.城鄉客運一體化,打破城鄉客運「二元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市縣汽車站為中心、以鄉鎮客運站為依託,城鄉交通資源共享,鄉村、鄉鎮客運進城,城市客運下鄉並按照公交化運作。
001市域城鎮空間結構規劃圖
002市域城鎮體系等級規模結構規劃圖
003市域城鎮職能結構規劃圖
004中心城市空間結構規劃圖
005中心城市用地規劃圖
006中心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
007中心城市景觀風貌規劃圖
008中心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圖
(消息來自:鶴壁市人民政府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