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需要一次獨立研學旅行(暑期研學旅行熱)
2023-06-15 14:01:08 2
每個孩子都需要一次獨立研學旅行?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暑期來臨,不少家長朋友也希望趁著暑假帶著孩子出去走一走看看除了傳統的觀光旅遊外,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學校、社會相關機構的推動下,研學旅行項目也開始走進家長們的視野,成了孩子暑期安排的一個新選擇,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每個孩子都需要一次獨立研學旅行?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每個孩子都需要一次獨立研學旅行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
暑期來臨,不少家長朋友也希望趁著暑假帶著孩子出去走一走看看。除了傳統的觀光旅遊外,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學校、社會相關機構的推動下,研學旅行項目也開始走進家長們的視野,成了孩子暑期安排的一個新選擇。
研學旅行和普通觀光旅遊有哪些不同?研學旅行有哪些不同的主題?研學旅行如何達到「邊學邊行」的效果?家長如何為孩子挑選一個優質的研學旅行項目?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往下看。
暑假研學市場火爆,各平臺產品全面上線
進入暑假,許多家長都想著讓孩子出去走一走看看,除了傳統的觀光旅遊外,研學旅行也成了家長們的備選項之一。7月12日,攜程發布的《2021暑期旅遊大數據報告》顯示,研學旅遊產品較2020年暑期增長超過650%,研學類產品搜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倍以上。研學旅行的火爆可見一斑。那麼研學旅行到底是怎麼突然火起來的呢?
「參加研學旅行是我們家孩子暑假的『標配』。」 家住南城的葉先生孩子目前上初一,小學期間他參加過多個研學項目。「孩子去年曾經到粵暉園參加了一次主題為『疍家文化』的研學試駕活動,動手體驗疍家人編制漁網的技藝,還觀看了漁民自編自導自演的體現疍家生活的情景劇,回來後孩子寫了這次活動感受和收穫,他對於這次活動也是很滿意的。」但葉先生也發現,現在市場上的研學項目越來越多,許多價格還不低,不少機構推出的研學線路非常雷同,如何挑選一個靠譜的項目成了難題。「比如網上很多軍事研學,其實就是一個輕度軍訓,基本都是在一個基地裡度過,沒有『行』的成分,我認為這不能稱之為『研學旅行』。」
2012年,教育部在安徽、江蘇、上海、山東等省市啟動了中小學研學旅行研究試點。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將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隨後研學旅行在各地迅速開展起來,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
在研學領域深耕多年、廣東東青研學教育有限公司主任顏勁松向記者表示,東莞地區2018年、2019年開始出現比較多的做研學旅行項目的機構,2020年受疫情影響又回落了,今年暑假慢慢開始恢復,但主要是以省內、市內為主,部分會出省,但幾乎很少出國的了。
記者也在多家旅遊電商平臺上看到,國內名校遊學、非遺文化、人文科技、海洋探險、國防教育等各種主題的研學遊產品花樣繁多,種類豐富。價格在幾千到上萬元不等。
「按照東莞市的有關要求,我們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制定了不同的研學路線,小學一般以市內為主,為期一天,初中和高中以市外、省外為主,3到5天,最長一個星期左右。「主題上,有到珠海體驗航天航空,到潮汕地區感受潮汕文化等。」顏勁松介紹說。
平衡「遊」與學,才能讓研學真正發揮育人作用
研學旅行和普通觀光旅遊究竟有什麼不同?如何避免研學旅行成為打著研學幌子的普通觀光遊呢?
東莞市第六高級中學學生廖士灝,前不久剛剛到惠州和汕尾進行了一次研學旅行,這是學校本學期組織的一場研學旅行,廖同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海邊體驗古法製鹽,她感覺非常有收穫。「我們這次出去每個人都會有一本研學手冊,規劃好我們每天的行程,每天也會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的收穫和感悟,回到學校後,還會在班會課上進行分享。」
葉先生也曾和孩子參加過一次親子研學活動,他認為孩子參加研學項目一定要有明確的主題,不能成為簡單的走馬觀花式的遊玩,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讓孩子學到更多知識是非常關鍵的。
在顏勁松看來,研學旅行關鍵在於「研學」,如何提高「學」的比例,提高研學旅行的內涵是每一個研學課程制定者和實施者都應該去思考的。他舉例說道,「到西安秦始皇兵馬俑研學,除了有導師帶領參觀講解外,我們會加入更多探究式話題,比如讓同學們在充分了解兵馬俑的各個兵種特點後,分組合作,用相應的戰術戰法,去取得一場模擬戰鬥的勝利,體驗式學習。」
一個好的研學旅行離不開專業的導師,記者電話採訪東莞松湖自然研學帶隊老師車高華時,他正在浙江天目山踩點做研學旅行的準備。他表示,從目前研學旅行的發展情況看,導師的作用其實很關鍵。除了導師本身需要專業外,如何將景點的知識趣味化,讓學生們願意去體驗,如何在課程設置上區別於學校上課,讓學生們有更多的體驗感和參與感,主動去探究、去發現是非常重要的,對導師的能力也是一個考驗。「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肯定不同,導師面對不同的階段的學生,要有相應地評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孩子的『五感』去感受自然之美。」車高華說。
中國未來研究會人才戰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東莞市教育培訓界資深人士許旭認為,一個好的研學旅行應該具備以下特點:一是主題集中,目標明確,任務清晰,體驗充分;二是教育性與實踐性相結合;三是在旅行中貫徹「研」的探究創新和「學」的吸收傳承兩條主線;四是讓學生通過研學旅行活動在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全方位得到提升發展;五是在研學旅行活動中形成完整的教學活動閉環,做到學前有預習、學中有活動、學後有總結和評價。
提素養、定機制、融入當地文化缺一不可
研學旅行作為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個補充,能讓孩子在與自然、天地對話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因而是適應時代潮流和市場需求的。但在實際過程中,也存在著價格高昂、導師不夠專業、評價體系不到位、「遊而不學」等問題,許旭認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多方面入手,提高從業人員的素養、學校與相關機構緊密配合、通過研學旅行基地的建設實現遊學一體化的教學場景的統一,其次是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建立一套規範管理、責任清晰、多元籌資、保障安全的研學旅行工作機制,實現遊學統一等。
此外,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在地研學」與「近地研學」也成了不少家長和學生的選擇。因此,如何深入挖掘好城市文化資源,講好城市故事,讓孩子們了解城市歷史及風土人情顯得尤為重要。
就東莞而言,許旭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發研學項目。二是通過東莞博物館開發研學項目,東莞是博物館之都,博物館數量和質量全國之最,開發研學旅行項目有得天獨厚的資源。三是通過東莞製造業開發研學項目。東莞是全球工廠,生產部門品類齊全,可以開發服裝、家具、機械、造紙、電子等等各式各樣的產業主題的研學項目。四是從東莞特色美食入手,比如燒鵝、臘腸、魚丸肉丸、油鴨、粽子、龍舟餅、麥芽糖等,還有荔枝、香蕉等本土特產,這些傳統的食物不僅是食物,更是流傳千年百年的文化標本,具備豐富的時代特徵。
【小妙招】
如何為孩子挑選一個好的研學項目?
顏勁松老師建議,可以從這些點入手:一、選擇有實力、口碑好的研學機構,可以多向身邊的家長朋友諮詢;二、如有半天或者一天的體驗活動,可帶孩子先去體驗;三、千萬不要只看價格,研學旅行不同於普通觀光遊,研學旅行需要投入的人力及資源更多,家長切忌一時貪便宜;四、看師生配比,最好控制在1:15以下為宜。
文字:肖郅朋
編輯:張東昌
本文來自【東莞時間網-i東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