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打黃蓋運用了什麼計(周瑜打黃蓋了嗎)
2023-06-15 12:48:54 1
「周瑜打黃蓋」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精彩故事,可以說婦孺皆知。那麼,在赤壁之戰中黃蓋詐降曹操,幫助周瑜打敗曹操後,他得到了怎樣的封賞?最後結局又怎樣呢?
出身雖苦,為官有道:黃蓋少年時期家中貧困、生活困難,但難得的是,黃蓋「有壯志」,常負薪激勵自己讀書學習,機緣巧合下還學了一些兵法。因此,長大後黃蓋才有機會擔任郡吏,後來又被考察為孝廉,得以升任公服。初平元年(190年),黃蓋聽說江東豪傑孫堅起兵,於是便前往投奔,成為孫堅手下的別部司馬。第二年,孫堅戰死後,黃蓋繼續為孫策以及後來的孫權效力,一路拼殺過來,算是在江東站穩了腳跟。
孫策和孫權兄弟剛佔據江東時,山越諸部族有不願歸服孫吳統治的,常常會派黃蓋去那裡擔任行政長官,收服諸部。據《三國志》記載,黃蓋在石城縣作縣令的時候,聽說這裡的官吏「特難檢御」,其到任後,便任命兩個掾史,令其管理各個部門。黃蓋對二人說:「我靠武功當上縣令,從未因為文官做得好出名。現在我仍然要掃平賊寇,所以將衙門處理公文的事務都委託二位,你們好好辦,即使有沒辦好的差事,我也不會鞭杖你們,你們盡心做事就好。」後來,這兩個掾史見黃蓋果然不查看公文處理情況,所以他們便懈怠了,沒想到黃蓋在暗中早已抓了他們工作失誤的把柄,尋機將二人斬首,頓時震驚了全縣所有官吏,再無敢懈怠之吏。
可見,黃蓋當時的手法雖然簡單粗暴,但卻適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所以後來他又轉任多地當縣令、太守,他都能搞定當地動蕩不安的局面,使不安分的人歸附。
赤壁立功,九死一生: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徵追殺劉備,並威脅江東,劉備聯合孫權在赤壁迎擊曹操大軍,面對實力強大的曹軍,黃蓋向周瑜建議火攻曹操戰船,得到周瑜的認同。但《三國志》中並未說黃蓋是靠苦肉計詐降曹操的,因為黃蓋在東吳的地位不是很高,所以他是很合適的詐降人選。從史料記載看黃蓋應該是直接向曹操詐降的,其實當時曹操非常自信,認為大軍壓境黃蓋來降是符合實際的。吳魏交戰前夕,黃蓋讓自己的船隊滿載可燃之物,並用赤幔罩住,同時在每艘大船後面都系上輕快的小船。曹軍見黃蓋率船隊來降時並未懷疑,待湊近曹營後,黃蓋令軍士點燃大船,然後紛紛跳上小船轉頭撤離,火船順風衝進曹營,很快便引燃曹營中的很多戰船,並逐漸波及曹操江岸邊的營寨。
東吳大軍趁曹營起火之際,開始「趁火打劫」。黃蓋自然也在拼殺的隊伍中,但不幸的是,黃蓋被曹軍弓箭手射中,掉到江水中,被士兵救起時,吳軍士兵已經認不出是黃蓋,便隨便駕著這個虛弱的「傷員」坐靠到廁床(古代廁所中的專門坐器)休息。後來黃蓋大聲呼叫韓當,才被韓當發現,韓當找到這個傷員發現竟是黃蓋,急忙流著眼淚為其解衣救治,才使黃蓋得以活命。大戰結束後,黃蓋因功被封為武鋒中郎將,據說後來還賜給黃蓋一塊地皮,後來黃蓋家族在這裡建成了黃蓋府。多年後,那裡發生了一場大地震,黃蓋府所在地塌陷,逐漸形成了一片湖泊,被後世稱為黃蓋湖。
調任太守,病死任上:赤壁之戰後,武陵地區一些少數民族發生叛亂,孫權調任黃蓋為太守,令其平定叛亂。當時郡兵只有五百人,黃蓋覺得直接出兵顯然不是亂兵的對手,便根據自己豐富的軍事經驗,命令士兵打開城門,做放棄抵抗之態。賊兵不知黃蓋有詐,紛紛湧進城中,黃蓋待「賊半入」時,突然下令各小隊對賊兵發起攻擊,賊兵首尾不能相顧,很快就被「斬首數百」,城外賊兵見隊伍大亂,只得潰散逃走,黃蓋順勢還收復了其它丟失的城邑,並斬殺了賊兵首領,釋放降兵。最終只用幾個月時間就平定了那裡的叛亂。
黃蓋一生在東吳主要充當了地方上的滅火器,常被孫權派到各地平亂。後來,長沙郡益陽縣又發生山賊擾亂地方的事,黃蓋又成功掃平了那裡的山賊,事成後黃蓋升為偏將軍。常年的軍旅生涯,使黃蓋最終死在了任上,令「國人思之」。孫權稱帝後,追思功臣,特「賜子柄(黃蓋兒子黃柄)爵關內侯」。
黃蓋總評:黃蓋是東吳老資歷的武將,從孫堅開始就追隨其左右,後來幫助孫策、孫權兄弟開創江東基業,但黃蓋在東吳的地位卻並不顯赫,其在歷史上最有名的事跡,就是他在赤壁之戰中詐降曹操,當時他確實是九死一生,幫助周瑜完成了火燒赤壁壯舉。黃蓋一生為東吳立下了不少戰功,屬於江東元老,也有一定的軍事才能,所以,孫權對其也進行了一定的嘉獎,這一點可以從流傳的黃蓋湖的故事得到證明,僅憑這一點,也算不枉黃蓋的歷史功績。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