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為什麼要討伐董卓(當年追隨袁紹討伐董卓的關中諸侯們)
2023-06-15 04:41:01
三國歷史上,山東諸侯起事討伐董卓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西北草寇董胖子趁東漢王室後戚太監狗咬狗內訌,殺進了洛陽立了新皇帝獨掌大權,這各地豪門世家哪裡能服氣,你董胖子一個出身低微的西北野漢,東漢帝國的當家大掌柜怎麼可能讓你來當呢?於是各地諸侯揭竿而起,追隨當時最後威望的袁紹,組成討伐董卓聯軍。
《三國演義》中說的是十八路諸侯聯合討董卓聯軍,這十八路諸侯分別是:渤海太守袁紹 、南陽太守袁術(袁紹弟)、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張邈弟)、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徐州刺史陶謙、上黨太守張楊,長沙太守孫堅,無業游民曹操。
其實《三國演義》所說的這十八路諸侯中,在歷史上有四人並不在當時的討伐董卓聯盟中,他們是孔融、馬騰、公孫瓚、陶謙,羅貫中為啥把這四人加進去,原因很簡單,得給劉關張的出場加戲作鋪墊,否則怎麼看三英戰呂布。
其他十四位諸侯則是當時討董聯軍的領軍人物,十四位諸侯中,曹操孫堅袁紹袁術我們都很熟悉就不提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年參加伐董聯軍的另外十位諸候的人生結局。
韓馥:
韓馥出自穎川士人集團,曾是袁氏門生,董卓入京前任御史中丞,董卓上臺後被推薦出作冀州牧。
伐董之戰中,韓馥主要負責聯軍的供給,但他總是剋扣前方部隊軍糧,盟主老東家袁紹對他很不滿。
討伐之戰結束,眾諸侯間開始火拼爭地盤,公孫瓚派兵攻打韓馥,韓自覺不是公孫的對手,將冀州這塊肉包子獻給了老東家袁紹。
獻地之後,韓馥即後悔又不心安,怕袁紹對自己下黑手,就投奔了張邈,袁紹派使者去張邈處索人,袁家使者和張邈還未商討出個一二三來,韓馥就跑到廁所用搜竹片擦屁股的刀自殺了。
結局三個字——好窩囊!
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陳留人,他當時能當豫州剌史,完全是因為董卓上臺後,為了籠絡人心,重任了一批有「聲名」的知識份子,孔伷便是其中一個。
孔伷在伐董戰爭的當年就病逝了,在歷史上沒有什麼響動作為。
兗州刺史劉岱:
劉岱是皇族,其伯父劉寵在漢庭位居太尉,陳王。伐董之戰後諸候火拼,劉岱滅了東郡太守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部也投奔於他,而所據兗州兵多糧足,勢力一時大增。
但好景不長,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黃巾軍起義又席捲而來,濟北相鮑信勸他義軍來勢洶洶,宜堅城防守,義軍烏合之眾,攻城不下即四散,到時再追擊為善, 劉岱不聽,持勇出擊,結果被義軍所殺。
劉岱死後, 鮑信迎曹操入主兗州,得兗州百萬之戶,成為了曹操崛起最關鍵的一步
濟北相鮑信:
鮑信是曹操人生中的貴人,聯軍當時袁紹貴為盟主,諸侯都巴結和親近他,但卻只有鮑信唯獨看好曹操,說曹操今後定能拔亂反正安定天下,伐董之戰結束後,他又勸曹操留在黃河以南,靜觀時局之變。
可惜的是鮑信迎曹入兗州之後,在與黃巾軍的戰爭中陣亡,戰後曹操重金懸賞鮑信遺體未果,請匠人木刻鮑信雕像入墓。
曹操發達後非常感激鮑信當年的迎舉之恩,對鮑信的子女非常厚待,建安十五年,封鮑信子鮑邵為新都亭侯,鮑勳擔任丞相掾。
以鮑信之才,若不早逝,定是曹魏集團的又一名頂級智囊。
陳留太守張邈 廣陵太守張超:
張邈守孟卓,年少以俠義聞名,和曹操袁紹是少時密友,被稱為當時的天下八廚之一(八廚不是指會做菜的八位廚子,而是指八位輕財好義的俠義之士),伐董之戰時張邈任陳留太守,和其弟張超一起舉兵反董。
伐董之戰時,張邈和袁紹政見不合多有矛盾,袁紹多次讓曹操殺了張邈,曹操說他是你我少時好友,怎能因政見不合而起殺心!
戰後張邈和張超都投靠了曹操,曹操很信任張邈真把他當兄弟,初平四年,曹操徵伐陶謙,臨行前對家人說,如果我此戰失利回不來,你們就去投靠孟卓。足見張邈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但張邈後來還是背叛了曹操,他聽從了陳宮的忽悠,做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決定,反曹投呂。
興平二年,曹操大敗呂布,雍丘陷落,張超被曹操所殺,張邈去投奔袁術時被部下所殺。
河內太守王匡:王匡是後戚大將軍何進的親信,曾任大將軍府掾,後拜河內郡太守,伐董之戰中他率領的泰山軍陷入董軍包圍,幾乎全軍覆滅。
王匡戰敗後,董卓派他的妹夫胡母班勸說袁紹,袁紹讓王匡殺了胡母班,一時被千夫所指,王匡因此而憂憤至死。
山陽太守袁遺:袁遺字伯業,是袁紹的堂兄,曹操曾經高度評價他,說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也。
伐董之戰後,袁遺選擇了袁紹的陣營,和袁家的另一位兄弟袁術死磕,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紹使袁遺領揚州,袁術袁遺兄弟大戰一場,袁遺兵敗被殺
河內太守張楊:
張楊是西涼人,以勇猛而著稱,何進派他去并州招兵買馬,後來董卓部進洛陽,張楊在董卓老家并州佔了不少地盤,拉出了一支幾千人的隊伍。
張楊勢力雖然不大,但在之後的歷史舞臺上活躍頻繁,還因為救援過漢獻帝而開府封候,差點搶在曹操前頭挾天子令諸候了。
張楊算是呂布的「粉絲」,後來兩度收留呂布,建安三年,呂布被曹操所圍,張楊率部前往救援,被部將楊醜所殺。
回頭看討伐董卓聯盟的諸侯除了曹操,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短命,基本在討董之戰後的兩三年就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喪了命,側面也反映出了伐董之戰後中原陷入的無盡混亂,在腥風血雨,作為割據一方的諸候尚且如此,那普遍百姓的生活境遇又可想而知了,曹操名篇《蒿裡行》裡提及的「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這真不是藝術誇張,而是時局的真實寫照。
《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要了解三國歷史風雲,別再只抱著《三國演義》把小說當歷史看,一套文白對照的《三國志》是必不可少的。夜狼最喜歡的華夏出版社版版《三國志》雙12半價在大促銷,同樣喜歡的讀者不要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