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般放映時間多長(揭秘國內電影放映周期)
2023-06-14 22:13:50 2
進入七月,電影暑期檔的戰爭正在轟轟烈烈地打響,一波又一波的國產新片正在影院中熱映,同樣有一些電影正在和觀眾們告別。大家或許並未留意到,7月8號電影《魔獸》下映,在中國內地取得了14.7億票房的好成績。
7月6日,上映足足兩個月的國產片《百鳥朝鳳》下映,它以8600萬的票房完成了黑馬逆襲的徵程。與此同時,全球累積票房高達6.47億美元的《海底總動員2》,雖然還沒有到一個月的下映時間,但內地單日票房跌至不足兩百萬元,已經在中國影院中難覓蹤影。即將於7月15日上映的小成本文藝片《路邊野餐》,宣布只在內地影院上映10天。
進口片《阿凡達》不僅獲得密鑰延期,在個別影院甚至放映了四個月之久。
為什麼一部電影在內地影院通常只能放映30天?為什麼有些電影可以放映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甚至有些電影上映一兩周後,在處於鬧市區或交通便利的影院中消失不見。太短的放映周期,一些忙於工作、出差的觀眾很容易「錯過就不再來」。
30天的放映周期,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到底是長是短?現在將為觀眾揭秘電影放映周期的秘密。
何為密鑰?如何延期?控制影片上映周期的「數字密碼」
為什麼在內地影院上映的電影,通常只有一個月的上映時間?首先讓我們來科普一個名詞「密鑰」,它是控制電影上映時間的技術性手段。
在數字放映技術普及的今天,一部電影是否能在全國影院裡按時放映,關鍵就在於一串密碼。如今絕大多數影城都在使用數字放映設備,但數字拷貝複製到電影伺服器後,並不能直接播放,還需要輸入密碼,這串密碼就是傳說中的「數字密鑰」。
目前,國內電影的密鑰製作方是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公司,密鑰中包含著檔期信息,可以控制影片在影院的上映時間,一般為30天左右。每臺數字電影伺服器都有單獨的編號,密鑰對應著這些編號,所以每一間影廳的伺服器,都需要各自匹配的密鑰才能順利放映。
舉個例子,目前中國3D銀幕數超過3.5萬塊,也就是說《魔獸》上映時要製作大約3.5萬個不同的密碼,提供給每家影院的每一塊銀幕。據影院人士透露,普通影片會在密鑰開啟的當天夜裡(即首映日凌晨)進行播放測試,以保證這部影片在每臺放映機上順利播放。
在過去的電影膠片拷貝時代,如果想控制影片的上映周期,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影院方的自覺行動以及人工監管。在上映前,為了防止盜版,片方經常會派專人護送拷貝,到了影片即將下映前,片方及電影局則會根據各影院排片表,催促影院交還拷貝甚至派專人監控。
在膠片拷貝時期,監管不力的情況很難避免。2010年1月《阿凡達》在內地上映,延期至3月30日下映,但在個別影院甚至一直放到了5月1日,正是由於當時還存在不少膠片拷貝。在數字電影時代,由於「密鑰」這個強有力的技術手段,基本解決了控制放映時間以及盜版問題,也讓影片的下線時間更為統一。
電影能否延期「內外有別」票房高未必能延期?卡梅隆是個幸運兒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部電影在內地的正常放映周期只有30天,如果想延期放映該如何操作呢?這需要經過製片方、發行方、以及中影數字的多方溝通。據了解,更改下線日期後,發行方需重新提供密鑰給各大影院,才能讓觀眾繼續買票觀看。
《變形金剛4》《速度與激情7》雖然是破紀錄的票房大片,但都沒有在內地市場獲得密鑰延期。
如果影片屬於進口分帳片,申請延期需經過中影集團進出口公司、中影集團發行放映公司及製片方的多方溝通,向進出口公司提交延期申請。據悉,延期申請獲批後,密鑰將被重新製作,中影數字公司會在網站上發布「延期通告」,並說明延期密鑰的截止日期。
數字拷貝密鑰延期,之前只是發行方和中影數字通知影院,但這些年發行方開始當作新聞來做,讓公眾開始熟知。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之前,大多數票房好的國產片放映期都超過30天,最長的接近3-4個月。需要強調的是,密鑰是從數字放映普及後才有,在中國內地密鑰周期是30天,並不代表一部電影只有30天的放映資格,理論上只要院線和觀眾都認可的佳片,可以不斷地延期密鑰。
至於一部電影是否可以順利獲得密鑰延期,從這幾年的現象來看,似乎「內外有別」。對於國產片來說,不論是觀眾追捧的超級大片還是小成本的文藝電影,只要片方和發行方有這方面的意願,大多數都能獲得延期。但是對於進口電影來說,大部分則沒有這樣幸運,其中不乏有不少高票房好萊塢大片的身影。
2014年暑期檔,電影《變形金剛4》在下映前一周報收6400萬,放映最後一天還拿到了1300萬票房,最終以19.85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止步在20億大關之前。令人感慨的是,《變4》在全球票房最高的中國市場,卻得到了幾乎是全球最短的放映周期。無獨有偶,2015年4月上映的《速度與激情7》在內地市場狂卷票房,但也只獲得一個月的放映周期,票房止步於24.27億,距離25億的紀錄只有「一步之遙」。 最近的例子是《魔獸》,上映30天票房14.7億,也沒有獲得延期。
在延期上映這件事上,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算得上是個「幸運兒」,他執導的《阿凡達》以及《鐵達尼號3D》都在內地獲得了多次延期。2010年1月4日,《阿凡達》在內地正式登陸,直到3月30日才在全國影院陸續下線,由於該片仍有膠片拷貝,部分影院甚至上映到五一。2012年重映的《鐵達尼號3D》同樣深受中國觀眾喜愛,它在衝擊10億票房的徵程上獲得了三次延期,影片最後的票房定格在9.47億。
進口片中動畫電影受「優待」《瘋狂動物城》《冰雪奇緣》獲延期
據據電影產業研究專家、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劉嘉分析,「在進口片中,動畫電影比較容易獲得延期放映。因為進口動畫電影通常品質過硬,隨著家庭觀影群體的增長,對於動畫電影的需求比較旺盛,而大多數的國產動畫還達不到這種品質,所以動畫電影的市場缺口很大。此外,動畫電影的票房爆發大多集中在周末,通常被視為『威脅較小』的進口片,不會對同時期市場上的其他電影造成太大衝擊,因此比較容易獲得延期。」
《瘋狂動物城》密鑰延期半個月,內地票房15.3億元,成為2016上半年進口片票房冠軍。
《瘋狂動物城》是2016上半年的進口片票房冠軍,在內地市場獲得了半個月的延期放映期。這部在時光網評分高達8.6分的動畫電影,憑藉著過硬的口碑一路逆襲,還吸引了不少觀眾走進影院「二刷」,它在延期上映的半個月中,又斬獲了近8000萬票房,於4月17日以15.3億的成績收官。
2013年2月上映的動畫電影《冰雪奇緣》,同樣獲得了密鑰延期,這部當年橫掃歐美市場的大熱影片,最開始在中國的票房表現並不突出。在當年3月3日舉行的第8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冰雪奇緣》獲得最佳動畫長片獎,這無疑增加了中國觀眾對於影片的關注度,該片也從原定的3月5日延期到3月20日,最終票房約為2.76億元。
在進口動畫電影中,密鑰未獲延期最悲壯的例子當屬《瘋狂原始人》了。原本應該在2013年5月21日下檔的該片在「喜獲延期」後,通過自己的官方微博上呼籲全國影院在周末繼續排片,並舉行抽獎活動博取關注。結果,原定於6月 24日下映的該片在6月6日遭到了「緊急下線」,票房止步3.92億。有傳言稱,下映原因就是因為片方「太高調」,具體原因至今仍是個懸案。
《瘋狂原始人》密鑰延期被緊急「叫停」,至今仍是一樁懸案。
國產票房巨鱷 延期放映成「標配」《美人魚》延期最久,放映長達四個月
事實上,國內數字放映普及之後,國產高票房幾乎都獲得過密鑰延期,從2015年開始,越來越多的電影發行方樂意將延期的消息通過媒體發布,成為一種宣傳手段。
從2015年暑期檔的國產片三架馬車——《捉妖記》、《煎餅俠》、《大聖歸來》,到15年國慶檔的《夏洛特煩惱》、《港囧》、《九層妖塔》、《解救吾先生》,都齊刷刷宣布延長一個月的放映時間。
2016年上半年的國產票房的前五位——《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門風雲3》、《功夫熊貓3》以及《北京遇上西雅圖2》,同樣全部選擇延期放映,其中《美人魚》更宣布檔期延長到6月8日,足足放了四個月之久。
《大聖歸來》在上映的第二個月收穫約9500萬票房,「延期」收益高
據電影市場專家蔣勇分析,那些能通過延遲下線,並獲得更多利益的影片一般有兩種:第一是仍然有票房號召力,生命力頑強的影片,比如《大聖歸來》因為口碑好受市場歡迎,延期放映後影院仍然願意給排片;另外一種,就是和部分影院有深度合作的影片,比如有些影片和某個院線有合作,或者乾脆就是片方和影院同屬一家集團,這些影片能夠在某些特定影院上映長達幾個月之久,雖然排片很少,但還是有院線給排片的。」
延期上映並非「救命稻草」 票房助力有限,《大聖歸來》延期收益最高
不少人可能認為,延長放映周期是高票房電影的「特權」,但是對國產電影來說,這只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只要片方和發行方有這方面的意願,大多數影片都能延期。密鑰延期需要花費額外的延期費用,大部分的發行公司是通過中數、華夏做代理,但是具體的金額每部影片並不一樣。票房量級較小的國產電影同樣有延長放映期的資格,比如近期上映的《百鳥朝鳳》等電影,放映期都獲得了相應的延長。
對於國產片來說,密鑰延期雖然容易,但對於影片整體票房的助力並不算大。畢竟在競爭逐漸激烈的國內市場,一部新片經歷30天(4周)左右放映後,票房吸金能力自然會下降。對大賣影片來說延期算「錦上添花」,而對於票房本就低迷的影片來說,並不能稱其為「雪中送炭」。
最近兩年,「延期」收益佔比最高的國產電影是動畫電影《大聖歸來》,該片在上映的第二個月收穫約9500萬票房,佔其總票房的9.94%。並不是每部電影都有這樣的好運氣,以電影《美人魚》為例,它在上映的第一個月已經斬獲33.26億票房,在其後上映的三個月裡,收穫6600萬票房,「延期」收益僅佔總票房的1.9%。雖和總票房比不算大,但這數字還是強過很多中小國產片,和後期宣傳投入比來講,也可以說是划算的買賣。
延期放映並不是拯救影片的救命稻草,如果影片口碑不夠強勁,排片已經很少,即使密鑰延期經濟利益上幫助不大。 對於一些如《心迷宮》、《闖入者》等叫好不叫座的國產電影來說,延長放映期後的票房收益微乎其微,很多不足百萬票房。對這些片方來說,延期放映的少量票房像是安慰意義,但獲得延期理論上是種自然權利,對於「後知後覺」的電影觀眾來講也是種自然權利。
這屆好萊塢不太行,進口片續航能力減弱,30天放映周期已顯疲態
影片的熱度以及票房號召力,是片方和發行方決定「密鑰延期」的首要因素。可以說,每個片方和發行方都希望電影的上映時間更長,票房更高,但是觀眾是否買帳,還是要看市場的反應。
上映前15天的票房平均佔比為84.6%
事實上,放映周期這件事也和市場的變化有關係。按照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的統計,2012到2015年11部高票房電影,上映前兩周的票房佔比平均數為73%。2015年到2016年上半年9部高票房電影,這個數字上升到85.74%,從去年開始說大部分中外電影在市場的續航能力都在減弱。
雖然今年上半年進口片的續航能力還是比國產片高一些,前15天票房平均佔比為84.6%,國產片前十的這個數字為90.4%。但和前幾年比,好萊塢這屆在國內也不太行。票房過10億的《瘋狂動物城》、《魔獸》和《美國隊長3》,《魔獸》和《美隊3》在下映前的單日票房已不足200萬,《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不僅總體票房撲街,在下映前五日的平均單日票房僅不到20萬。
而在全球第一大市場的北美,今年上半年票房前十的影片,前兩周票房佔比平均數僅為68.8%,續航能力明顯比中國市場的要強。因為在北美好片有著更長的放映周期,更合理的發行模式和排映模式,後文將有詳述。
國產片放映普遍不足一個月?電影成超級快消品 15天「下架」是常態
30天的放映周期,對大熱影片來說顯得太短,但對有些國產片來說,卻又顯得太長。 不少觀眾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有的電影明明還在上映期,但在影院中卻難覓蹤影,不抓緊時間就很難看到?原則上30天的放映時間,國產電影真的能達標嗎?
今年五月份,方勵為《百鳥朝鳳》的驚人一跪,讓不少觀眾記憶猶新。《百鳥朝鳳》上映首周最高排片僅在2%左右,如果上映後的第二個周末排片依舊下降,這部影片之後就會在影院中近乎消失。方勵曾坦言,他也是被逼得沒有辦法,才做出了這樣的驚人舉動。
如果沒有方勵事件引發關注,《百鳥朝鳳》恐怕在上映第二周就會在影院中「消失」。
劉嘉指出,「一部電影在影院的實際周期越來越短,這應該是中國市場的常態。事實上,大部分國產片的在影院的有效上映時間,大約只有半個月左右,很多都是上映兩周就迅速下架的『超級快消品』。」
前15天票房佔比平均數為90.4%
據統計,2016上半年票房前十名的國產片,上映前15天的票房收入,普遍佔據總票房的80%以上,而《葉問3》、《火鍋英雄》、《我的特工爺爺》、《臥虎藏龍2》等片,前15天的票房甚至達到95%或者更高。至於其他票房更低的國產片,情況只會更加嚴重,不少電影在上映期的後15天裡,由於排片嚴重縮水,票房產出微乎其微。
很多國產片就像新鮮上市的水果,在影院這個大賣場裡迅速上架,又在一兩周後迅速過季下架,被其他新片取代,這個過程正在影院中周而復始地上演著。
發行方急功近利,檔期缺乏協調,影院放映嚴重同質化
國產電影的放映周期為啥這麼短?這首先和發行以及影院方有很大關係。
有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如今內地電影市場發展速度太快,發行方和影院都太急功近利。不同影院的發行模式並無差別,都以發行規模大、首日排片高作為追求,由於檔期缺乏協調,熱門檔期「扎堆」上映情況嚴重。影院終端也在急速擴張,但同質化程度嚴重,不同的影院放映的都是同樣的影片,而且大多傾向於以新片來吸引觀眾。
劉嘉指出,「中國市場的銀幕數和影院數,每年都在快速增長,但在增長的同時,我們的發行運作的模式並沒有跟上市場的發展。在熱門檔期,不少影片都是『一窩蜂』地上映,而且通過票補等方法爭搶首周末排片,都在追求更大的發行覆蓋面和更高的首周票房,它的放映時間自然就要縮短了。這些電影把第一撥第二撥的觀眾收割走了,就沒有後續了。」
國產電影檔期缺乏協調,7月15日一天就有《陸垚知馬莉》、《快槍手》、《驚天大逆轉》、《路邊野餐》四部電影上映
在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看來,「國產電影發行周期實際很短,甚至在頭一兩周就決定了大部分電影的票房表現,這由於中國電影市場的結構性特點決定的:我們的電影發行是同質化的,影院也都是同質化的銀幕,整個行業缺乏精細化運作,大家在同一個時間段下,爭搶同一塊資源,爭搶同樣的觀眾,這就會造成留給每部電影的空間變小。」
據蔣勇分析,檔期也對於影片的放映壽命有很大影響,「我們的檔期缺乏協調,以暑期檔為例,在7月8日、7月15日都有四五部國產片集中上映,扎堆上映就讓這個檔期變成了絞肉機,肯定有很多電影會被迅速淘汰,成為炮灰。北美市場各大發行方不僅會提前確定檔期,在檔期內部也會互相協調。但我們就是看哪個檔期最火,硬著頭皮上映,片方和發行方都在求快。」此外,有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大的發行方手頭的片子也多,如果某部片票房不好變成了『一日遊』就不管了,因為馬上還有下一部新片要來發行。」
國產片為何如此「短命」?影片內容是硬傷 撈快錢騙粉絲
為什麼有些國產片會如此「短命」?影片自身的內容問題,值得所有片方反思,那些在市場上「短命」的電影,或許正是代表了觀眾的選擇。
首都電影院副總經理於超坦言:「影片的上座率,直接影響了影片的上映周期。如果一部電影陣容很強,宣傳攻勢很猛,可能會在上映之初有排片優勢,但是假如影片內容不過硬,上座率不高,首周末過完,就會迅速出現排片場次減少的情況。有些片子一開始排片並不高,但是影院會發現它的上座率比較高,就會給它加場,影院經理都會隨時調整排片,這就造成了放映周期的差異。」
《百鳥朝鳳》一開始排片並不高,但後期上座率猛漲,影院紛紛加場放映
饒曙光坦言,「中國電影發展到了今天,依靠銀幕的增長、資本的推動等多方合力,呈現出『加速度』甚至『超速度』的發展態勢,但這種增長更多是外力的增長。實現中國電影的可持續的發展,更多的是要依靠電影的內生性增長,其中影片的質量和口碑是關鍵。」
有業內人士分析,「內地電影發行周期太短,這和整體社會環境有關係。隨著資本的助力,各家電影公司新片片單滿天飛,各種撈快錢、騙粉絲的電影也是層出不窮。影片的數量雖多但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產能過剩』的趨勢。這些本就缺乏誠意的電影,在影院中自然是短命的。」
此外,中國電影觀眾的一個壞習慣,直接助推了電影的「短命」:那就是有下載就不進電影院。在美國電影市場,發行放映有一套完善的「窗口系統」,不同的播放平臺形成不同的窗口期,院線上映三個月甚至六個月後,發行DVD在沃爾瑪或者Redbox出售,再隔幾個月,電影才會出現在付費電視或者網絡點播上,一兩年以後,電影會在電視或網上免費播放,美國觀眾可以通過多個「窗口」看到電影。
在國內,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電影上映一個月後,一旦高清下載資源出現,窗口期形同虛設,影院即使不下映的話,觀眾也不願意再為其買單了,中國電影觀眾同樣需要更多的時間成長。
電影發行呼籲細分,影院差異化經營 迫在眉睫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進口片類型相對單一、國產片質量不夠穩定,造成觀眾、影院經理都出現「偏食」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好片子進入市場,觀眾口味多樣化,影院也出現經營多樣化,不同類型的片子會在不同的影院分別上映,從而促使好片子能有比較長的放映周期。
對於如何提高電影在影院的發行周期,發行方、影院方面都有一定的工作要做。
劉嘉提議,「比如發行方開始嘗試探索分線放映,發行方可以針對不同地區,甚至同一個城市內不同區域影院,進行多樣化發行。比如南北方城市的放映差異,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差異,商圈附近的影院和社區型電影院的差異,發行方都會逐漸照顧到,改變現在的粗放式發行方式。」
對於發行方來說,調整分帳比例也是重要的舉措。劉嘉補充道,「北美電影的分帳比例,是隨著影片上映的時間調整的。在電影放映的首周和第二周,片方會獲得較高的分帳比例,後面的比例就是朝著影院來傾斜了,這樣影院就樂於延長放映的周期,放映舊片雖然觀眾可能會減少,但收入卻有所增多。但我們的影院,由於放新片和老片分帳比例都是一樣的,影院自然更多放新片了,因為更吸引觀眾嘛。」
方勵曾在《百鳥朝鳳》上映時感慨,「我們的市場發展太快,銀幕數增加太快,大家都對電影規律沒那麼熟悉,這是市場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渡階段。一定會有那麼一天,市場大到一定規模了,大家必須開始為自己找出路,市場細分就會出現。如果因為《百鳥朝鳳》讓影院經理們看到確實有一大批喜歡看這類電影的觀眾,未來影院在差異化建設,在做市場細分的時候,可能會考慮到這些觀眾的需求。」
在於超看來,「現在的新建的影院都是多廳的影院,有些影院甚至有十幾個廳,這就給了影院更多可操作的空間。比如一家有十個廳的影院,一天可放60場電影,抽出幾場排映一些雖然快要下線,但是還有一部分觀眾想看的電影,和其他影院形成差異性放映,也是可行的。比如首都電影院都會給舊片一定的空間,除非是舊片真的沒人看了,我們不會讓新片全部佔領影院。」
北美電影在影院能停留多久?兩個月以上是常事 關鍵看市場選擇
中國市場是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那我們來看看老大——北美市場影片的上映周期。
在北美,一部電影能在影院停留多久,「密鑰」延期主要還是由市場說了算。一般來說,一部普通類型片的上映時間在主流影院上映兩周左右,由於北美影院種類很多,還有二輪影院、藝術影院等,一部口碑正常的大片上映時間通常超過兩個月。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在北美上映了168天,在中國內地只上映了30天。
今年上半年北美票房前十的電影除了2月12日上映的《死侍》和3月25日上映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其餘8部影片目前仍在放映中。而在中國內地,上半年票房前十的影片已全部下線,前二十的影片中只有《獨立日:捲土重來》和《驚天魔盜團2》還在上映,這兩部還都是6月24日開畫的影片。
縱觀今年已經上映的電影,比如《瘋狂動物城》、《美國隊長3》《X戰警:天啟》等電影,在北美影院都未下映,其中《瘋狂動物城》上映已近四個月。今年6月2日,電影《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在北美結束了為期168天的放映,正式在北美下線,最終在北美的總票房為創紀錄的9.37億美元,但在中國該片仍然只上映了30天,還不到美國上映時間的五分之一。
2012年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北美某些影院上映過長達250天。美國文化的集大成者電影《辛普森一家》美國當地有26家影院放映時間達21周。到目前為止,資料統計美國當地影院放映時間最長的一部電影,是《Space Station》(國際空間站)。該片放映時間296周,長達5年之久。
三大因素影響北美放映周期,不管新片老片,留住觀眾是關鍵
據蔣勇解釋,三大因素影響了北美的放映周期。首先,北美影院的市場化程度高,電影是否下線並沒有「密鑰」的限制,完全由市場決定,只要還有觀眾買單,影院就樂意持續放映下去。
第二,北美影院排片比較注重多樣性,照顧不同的「觀影族群」,而二輪和藝術院線會保證非主流電影的放映空間。此外,片方和影院的分成比例也是隨著上映周期浮動的,上映時間越久的電影,影院獲得的分成比例就越高。既然收入在增加,為何不多延長些時間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北美一些影院上映過長達250天。
有業內人士分析,北美影院的平均銀幕數足夠多,多廳影院發達,這也使得一部電影可以放映更長的時間,電影院可以操作的範圍足夠大:可以選擇大的放映廳放映熱門的電影,同時使用小的放映廳放映不那麼熱門的影片;可以用高價票放映新上映的影片,用低價票放映那些已經上映超過一個月的「老」電影。
電影票房僅僅是影院收入的一部分,如果能夠吸引足夠多的人,賣爆米花等周邊帶來的收益可能多於票房。所以,對電影院來說,想法設法吸引更多的人來看電影也是可行的一種選擇,即使是損失部分票房,也可以在爆米花等周邊上賺回來。美國影院的平均銀幕數更多,所以可以根據市場形勢自由組合,以獲得最大收益。
據某位在香港工作的業內人士透露:香港地區數字拷貝也是採取密鑰,但密鑰一次都有2到3個月使用期。由於香港電影市場市場化程度較高,有票房賺的電影會上映更久,沒錢賺的電影也很快會被很快淘汰。香港電影市場上每周上映的新片更多,所以不像內地上映的審批手續繁瑣,所以新片更新速度很快,放映2-3周就下映的電影也是常事。
不過對於票房好,續航能力強的佳片,在香港市場得到的放映周期還是比內地要稍微長一些。這位在香港工作的人士表示,對於如何提高電影在影院的發行周期,發行方、影院方面都有一定的工作要做。發行方要針對不同地區,甚至同一個城市不同區域影院進行多樣化發行,比如動畫片配音,原文版拷貝如何投放,社區型電影院多放家庭片。
此外,不同的發行公司和不同影院談長期放映協議。譬如華誼和星美院線談好合同,長期發行《搖滾藏獒》,而光線則和萬達院線合作長線放映《大魚海棠》,彼此籤不同的合同,比如前兩周發行方分成多,第三周開始調高院線分成比例,鼓勵其多排片,院線則可以有的放矢採取不同的排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