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到底講什麼(名字背後的寓意暗示了結局)
2023-06-10 20:47:20
魏嬰,字無羨,嬰出自《道德經》,嬰兒心靈純潔無知無欲,無羨就是無所羨慕無所妒忌。劉處玄有首《酹江月》寫到「海變松枯,亙容弗老,世偽真無羨。」劇中很多人都偽詐,唯有魏嬰一直秉承著嬰兒般的赤子之心。踐行著「鋤奸扶弱」的初心。
魏嬰被稱為「夷陵老祖」,這個名號也是有文化背景的。夷陵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湖北宜昌,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意思是水流到這裡就變得平緩了,山脈到了這裡就變得低矮了。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長江中上遊的分界處,三國爭霸,爭在夷陵。三國時期著名的「夷陵之戰」,劉備為給關羽報仇,奪回荊州,發動徵討的東吳之戰,劉備在夷陵慘敗,後逃到白帝城,就是現在的重慶奉節,這場夷陵之戰,讓劉備元氣大傷。
「野迥無居人,荒村但豺虎。依依念鄉井,愴愴悲墳墓。月淡江風寒,雲深楚山暮。佇立小踟躕,甚蒼歸鳥去。」宋朝這首叫《夷陵》的詩和《陳情令》中的夷陵亂葬崗的場景很像,荒郊野外偏僻,沒有人居住,到處都是隨處可見的墳墓,陰森、荒涼,讓人不由的思念家鄉,而「陵」這個字。也確實有墳墓的意思,所以,夷陵亂葬崗,也和歷史文化契合,但「老祖」這個詞,開始是對道教祖師的尊稱,後來也可以把古代的先賢叫做「老祖」。《西遊記》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就有菩提老祖但是這個「夷陵老祖」的稱號,本身就是尊稱。
陳情令中,雖然仙門百家對魏無羨喊打喊殺,魏無羨消失了十六年,人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中一直都有關於他的傳說。
魏嬰的佩劍「隨便」這個名字非常配他,遊俠一樣灑脫不羈的性格,雖然起名隨便,但是並不隨意,佩劍時是他最自信的時候,而他和藍湛的相逢,月光下舞創比試也是棋逢對手,互相欣賞。所以不但不隨便,還很認真,岐山溫氏聽學,魏嬰交上佩劍後就是蓮花塢滅門,為江澄剖丹,被扔下亂葬崗,從此再也沒機會御劍。曾經劍術那麼高超,那麼引以為傲的的少年,和他的一品靈器告別,隨便就像是一個隱喻,曾經瀟灑肆意的白衣少年,可以隨便和人打鬧,可以隨便逗耍藍湛,也隨便下河捉魚,但突然有天就不能那麼隨便了。從此再也回不到從前。失落和遺憾,我們在成長中也遇到,魏嬰身隕不夜天,隨便從此封劍,直到十六年後,在紙人魏嬰被金光瑤刺殺時,出鞘救主,藍湛幾次嘗試都未能拔出。
魏嬰在劇中所用的符咒也是有文化常識的,符咒主要是由符籙和咒語兩部分組成,咒指的是口中誦念的咒語,起源於古代巫師祭神時的祝詞量,有消災祈福的作用,《說文解字》中有「祝者咒也。」
魏嬰所念的咒語「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開。」出自南朝何思澄的《南苑逢美人》。符籙是由「符」和「籙」兩部分組成,符是符文,籙是道教記載眾神的名錄,符籙顏色有金色、紫色、紅色、黃色等,寫符的材料多是硃砂,朱,就是紅色,屬陽,符籙可以隨身攜帶,也可以貼或者是掛,應用到現在大家都會去祈求平安符、護身符。
師姐說他天生一副笑相,他的劍術和修為都很高,即便後來失去金丹,不能佩劍,也能一騎絕塵。
初相識時,藍湛打碎了魏嬰的天子笑。可直到十六年後,才有機會主動給魏嬰買天子笑,關於天子笑,藍忘機人物曲《不忘》中有「姑蘇天子笑,埋雪獨藏風華貌。」獨藏天子笑,也是藍湛的執念。另外,這部劇細節做的真的很到位,酒瓶上的「天子笑」三個字是篆書字體,劇中天子笑劇中天子笑的出鏡率很高,也是魏嬰和藍湛情義的見證。
藍湛,字忘機,人稱含光君,湛的意思是水清澈透明,忘機是道家語,意思是與世無爭沒有巧詐的心思,清冷寡言的藍湛形象很符合。白樸《沉醉東風漁夫》有詩寫到「羨青山有思,白鶴忘機。」羨慕青山安詳寧靜,好像在凝神沉思,古代有一個叫劉志方的琴師做了一首琴曲,意思是淡泊隱居,名字叫做《鷗鷺忘機》,而藍湛的琴就叫忘機琴。
含光君是世人對藍湛的尊稱,指的是內含光芒,蘊含美德。王玠《西江月》中「靜裡含光默默」,尹志平《臨江仙·偶得》是「含光默默外如痴,心明如朗月,性靜含刀圭。」藍湛內斂低調,而不外露,如皎潔的明月,清冷寡言,卻情深義重,一個如嬰兒般真誠,無羨無求,一個如水般透明。忘機忘俗,名字起的也是志同道合。
聶明玦,玦,是古時佩戴的玉佩,有缺口,半環形,《鴻門宴》中有「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者三」範增再三舉起所佩戴的玉玦,暗示項羽下決斷殺劉邦。玦,也用來表示盛極必衰,月滿則虧。
聶懷桑,懷桑出自「永杯桑梓邑,衰老若為還。」他看似不求上進,性格懦弱。卻一直沒有忘記大哥的意外去世之仇,他的那把扇上印有「與世殊倫」,出自西晉詩人左思的詩句「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這句詩大致意思是雖然沒有壯士的氣節,卻有著與世間普通人截然不同的品行和抱負。這句話用來形容聶導是非常貼切的,起初聶懷生在大家心目中都是一個一問三不知的存在,然而令眾多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計劃整件事的人卻正是當初大家所看不起的人。聶懷桑的局布了整整13年,他也利用這些年的時間為自己的大哥報仇雪恨。
江澄,字晚吟,澄的意思是水靜而清,取自杜牧的《有寄》「雲闊煙深樹,江澄水浴秋。美人何處在?明月萬山頭。江澄的性格受母親虞夫人影響很大,脾氣暴躁嘴毒,江澄的「三毒」劍,這三毒指的是貪、嗔、痴,江澄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所以對魏嬰要求也很多,希望魏嬰不要給江家丟人,如果魏嬰沒有按照他預想的去做有時看魏嬰比他優秀,還會有點小嫉妒,蓮花塢被滅門,他恨魏嬰害了江家,魏嬰救溫氏族人,他怒魏嬰有英雄夢想,師姐離世,他怨是魏嬰害的,他經常帶著怒氣,失去金丹,他一蹶不振,認為生不如死,正因為魏嬰太了解江澄的性格,所以才會剖丹給他,雲夢觀傑,一直是江澄心中的執念也是痴念,更是意難平。
江楓眠,取自張繼的《楓橋夜泊》,「江楓漁火對愁眠」是他在街頭發現了流浪的魏無羨,帶回蓮花塢,給了他父愛般的溫暖和包容,所以我們才會看見那個長大後笑容明媚的少年。
藍渙,字曦臣,人稱澤蕪君。渙指的是水流盛大的樣子,這和藍湛的湛指水清澈透明相呼應。曦的本意是陽光,溫暖的意思。臣有功臣。臣心如水的意思。澤蕪是恩澤荒蕪之地的意思。
江厭離,厭離出自佛語,嬌女厭別離,蓮塢不再見。她溫婉賢良,外表柔弱。內心堅韌,是魏無羨口中「世上最好的阿姐」。
十六年後,魏嬰吹笛,被藍湛認出,相對無言卻勝過千言萬語的這個場景,令人動容,這一幕不由會讓人想到這樣的一首詩,庾信的寄徐陵詩。「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時。莫待山陽路。空聞吹笛悲。」藍湛不曾想到,這一別,竟然是漫長的十六年,如果早知道,他和魏嬰的那次夷陵重逢,一定不會輕易離開,好在,終於再相見,再歸來,曾經的故人多已不在,只剩下鬼將軍溫寧,雨夜吹奏陳情喚溫寧的場景,有一種淡淡的傷感。
十六年前,魏嬰剖丹後,亂葬崗歸來,和藍湛有了一種莫名的距離感,想走近,但又不敢。想遠離,但又不忍。糾結又矛盾,曾經笑容明媚的白衣少年。沒有人可傾訴過往之事,笛聲中帶著無法言說的傷,所以才會在百鳳山圍獵時,獨自吹奏陳情,魏嬰剖丹後,陪伴他的是鬼笛陳情,劇中也多次出現了魏嬰吹笛子霸氣外露的高光場景。魏嬰亂葬崗歸來後第一次吹鬼笛殺了溫逐流,為江家報了仇。他不再是原來的那個白衣少年了。射日之爭時魏嬰在眾仙門面家面前御笛,氣場全開,雖然是射日之爭的功臣,可是最後卻被仙門百家逼到躲在亂葬崗,多像一個笑話。
魏嬰去救溫氏族人的場景,從黑暗中吹著陳情走來,「笛聲中有愁怨。雨水裡有淚痕,溫氏一族人,明明都是老弱病殘的無辜之人,他不可能不救,可這一救就是與仙門百家對峙,所以有了後來的窮奇道截殺,身隕不夜天,魏嬰最後努力地在笑,可是眼淚卻在不停地掉的場景,讓人動容。韋莊《過樊川舊居》「千桑萬海無人見,橫笛一聲空淚流。」蒼茫人海中,竟然找不到一位同路人,只能吹奏橫笛,眼淚空流這笛聲中,有怨,有恨,有無助。這淚中,有傷,有悲,有熱血涼。藍湛寒潭洞思過三年,又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