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份自駕遊攻略(論文藝青年如何自駕出遊)
2023-06-10 16:45:48 3
今年大受關注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一場場精彩的演出深受好評,並得到了廣泛關注。劇中的男領舞,是一位來自湖北的男孩——張翰。舞者是一種需要不斷挑戰身體感受力和表達力的職業,舞蹈更是一種需要持之以恆的定力與源源不斷的熱情來支撐的藝術門類。而讓張翰感到快樂的,正是這種對身體能量的不斷塑造,以及為夢想而努力的堅持與熱愛。
在角色演繹上,張瀚需要「沉浸」其中。從得知自己將出演《只此青綠》劇中北宋青綠山水畫《千裡江山圖》的作者王希孟時,張翰就開始研修歷史、調研古典繪畫,從各種資料中分析人物情感,把自己真正帶入所理解的那情、那景之中。「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你需要把自己當成那個角色,源自本能地演繹情感,才可能讓觀眾感受到。」對於舞者來說,先要有感受力,才可能有表現力,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捕捉靈感,也是作為舞者的張翰必修的一門功課。
對於張翰來說,參與此次靈感之旅,就是一次情感的累積——天空是靈感、大地是靈感、水流中也充滿了靈感。舞臺之外的張翰輕鬆而隨性,時常散發出藝術青年獨有的敏感度和表現力。他坐在河堤的一塊大石頭上,講述著自己的故事,偶爾被腳下湍急的水流聲帶走思緒。他笑著說道:「倉央嘉措有一句詩,』這世間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閒事』。每一天都應該開開心心的。」
VISION: 你的個人介紹上曾經提到「從未拿過第二名」,「名次」對你來說重要嗎?你從中享受到了什麼?
張翰:比賽我會純粹地享受過程,至於結果,只能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一些。我小時候參加比賽,會報著一種名次能多好就多好的心態。但我首先會要求自己把舞跳好,先過了自己這一關。當然,我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隨著時間的沉澱,我越來越享受舞蹈,也因此越來越成熟,作品累積更豐富,並且有幸獲得更多人的喜愛。這種興奮和享受的感覺是任何東西都比不了的。
VISION: 《只此青綠》這個作品迅速被大眾喜愛,作為參演藝術家,你的生活和職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張翰:具體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跳舞、演出,一切都照常進行。但在這個年齡階段,遇到了如此適合我的舞蹈作品和角色,對我的職業道路和對舞蹈的理解,都有很大的提升,是促成我在舞蹈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的很有價值的助力。
「我從小就是很喜歡做夢的人,我一直想創造自己的世界。無論是用語言、音樂還是影像,它們是表達的手段。」陳婧霏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讀完本科,轉身邁向伯克利音樂學院的大門,於2020年發布個人首張同名全創作專輯《陳婧霏》。這樣的轉變似乎是沒有準備的偶然,又似乎是剛剛好的遇見。
無論是唱歌,還是自導自演MV作品,陳婧霏總能不緊不慢地觸動你的神經,把聽眾和觀者帶入她用心營造的感性世界。她的夢想是把自己的名字變成一個形容詞,希望大家無論是聽到還是看到她的作品時,能被「陳婧霏」式的表達所感動就夠了。
2021年的大年三十,陳婧霏獨自一人去了雲南。兩個月獨自沉澱的時間,「每天騎自行車,聽很多的音樂,沒有任何計劃地出行,卻讓內心成長特別多。」她說。一切因素摻雜在一起,很巧妙地讓陳婧霏得出一個結論:越追求什麼,越可能得不到;當明白所有的東西都是意外的時候,就可能遇見生活中最美的事情。
如今,陳婧霏的夢想是以一種更自洽的方式去接觸身邊的事物。用她的話說:「我小時候就想活得特別熱烈,這是我基因裡的東西。但長大以後,我發現平靜和穩定也很重要,但這並不代表激情的減退,而是大部分時間我知道怎樣更能滿足自己,從而回歸到平衡的狀態。」
VISION: 你的音樂和視覺作品經常圍繞著「復古」這個概念,為什麼?
陳靖霏:坦白講,「復古」這個詞已經變成一種很標籤的東西。對我來說,喜歡更有質感和人情味的東西,它是更接近生命本質的一種感受。所以我經常強調,「復古」不是風格,也不是濾鏡,它是價值觀。我相信未來「在過去」,這也是我作品的內核。
VISION: 你喜歡旅行嗎?這次的靈感之旅帶來了哪些快樂?
陳靖霏:我很喜歡旅行,這也是我很喜歡巡演的一個原因,我認為生活就該在別處。這次靈感之旅,我突然發現北京有很多我以前並沒有注意到的美。大自然很自由、很野性、很浪漫,它會激活我的生命力,而且給了我小時候經歷過的那種很簡單、很溫馨的感覺。小時候沒有那麼多車,沒有那麼多人,跟同學去春遊就是這樣的感覺。這次旅行讓我覺得沒有任何邊界,可以隨時隨地、有活力地去迎接靈感的到來。
喬冰清出生在南京,從小就很喜歡讀書,寫作是她的夢想。高三時那個又勇又懵的她,單純因為熱愛寫作和表達,義無反顧地參加了藝考,並如願以償地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編劇專業。從青春勵志網劇《全職高手》,到都市情感劇《南方有喬木》,再到現代軍旅劇《絕密543》等等,一系列作品不僅為喬冰清贏得了行業認可與榮譽獎項,也開闢了她與觀眾之間溝通的三維空間。
「為什麼只有事業有成、不婚不育的女性才是獨立女性,而全職媽媽就不是?」喬冰清正在創作的劇本中塑造了一群不把自己放在別人坐標系裡比較的女性角色,她們的參照物只是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從這些角色故事中,我們可以讀懂喬冰清所希望傳遞的價值觀。作為一名劇作家,寫作是本職,而能夠通過「虛構」的故事情節觸動觀眾,甚至影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抉擇與思考方式,才是這一職業的真正價值所在。
參與此次靈感之旅,對於喬冰清來說自然也是一次收集素材的好機會。她說:「真正進入自然,才能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劇本的「作者」,何不走出去、多遇見,為自己的人生故事增添一些「未知」的可能性?
VISION: 你在平時會從哪些方面獲取靈感?
喬冰清:有很多種方式。我會與不同身份的、各種各樣的人聊天,我還會看一些奇奇怪怪的紀錄片。比如我最近正在看一個關於老年相親的故事,你會發現人生有很多情感的維度是值得去慢慢探究的。我也很喜歡旅遊,走出去感受一些未知的事情。這些方法都會給創作帶來很多不一樣的靈感。甚至和某個陌生人說的一句話,都會成為一句特別好的臺詞。
VISION: 你獲得靈感的一種方式是旅行,那你如何選擇旅行的目的地?
喬冰清:我一般會看一部劇。如果我對劇中的發生地很感興趣,就會隨著劇中人的腳步,去那裡看看,親自去重溫劇中人物的感受。有一次,我看了一個在優勝美地無保護攀巖的紀錄片,立刻就決定去那裡自駕旅行。我看到了他們攀爬垂直山脈的全過程,問他們為什麼會選擇做這樣的事情,他們說是為了「徵服」,他們享受徵服帶來的成就感,這讓他們感到舒服和快樂。如果不設身處地與他們交談,很難感受到他們的情感。
李泊璇,從小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鋼琴老師。如今她不僅成為知名鋼琴教育者,也成為活躍在國家大劇院舞臺上的青年鋼琴演奏家。在倫敦音樂學院學習鋼琴的八年中,李泊璇印象最深的是與學校裡的清潔工一起上下班。「我們學校的清潔人員在7:30準時打掃琴房,我永遠是7:30第一個去。一次兩次以後,她問我為什麼永遠都是最早的那一個,我說因為我要練琴。當她下班的時候,也要清理琴房,我又是最後一個走的。她問我為什麼還在琴房,我說我還沒有練完。」
李泊璇是看起來很安靜的女孩,而與她的交談又能感受到內在滿滿的能量與表達欲。甜美、愛笑的李泊璇喜歡在平靜的生活中尋找快樂的點滴,也樂於分享自己的快樂。鋼琴演奏也好、鋼琴教學也好,她相信能夠將愉悅帶給他人的音樂才是美好的音樂。
參與本次靈感之旅的李泊璇顯得格外興奮,因為這是她第一次駕駛著真正屬於自己的第一輛車 「極氪001」到遠郊出行。來到沒有網絡信號的山間小路,她格外享受這一份不被打擾的自在與安逸,也在風聲、鳥鳴和潺潺流水的交響之中聽到了僅屬於自己的那段獨特的快樂旋律。
VISION: 遠離家鄉,在倫敦音樂學院學習的那段時間,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李泊璇:留學期間,我基本做到了最早一個到琴房,最晚一個離開琴房。因為這種不斷的堅持,使我每次期末考試都是全鋼琴系第一。老師們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幫我策劃了歐洲鋼琴獨奏巡演。我很慶幸沒有浪費自己的青春,那八年在琴房的生活,成就了今天的我,不僅僅是在專業上,在生活上同樣對自我是一種塑造。
VISION: 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了什麼?在這次的旅途中你想起了哪首樂曲?
李泊璇:我的感受就是精神的純粹和身體的放鬆。山峰、藍天、溪水,眼前的大自然有一種超越內在的力量,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我被全身心帶入到一個美好的狀態。心中的旋律是蕭邦的《敘事曲》,這是一首富有激情的、波蕩起伏的作品。蕭邦屬於浪漫派作曲家,現在所處的風景很壯觀,也不失浪漫,所以這首曲子很適合當下的狀態。蕭邦是我最喜歡的古典音樂家,在旅行時聽他的作品,讓我很容易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個周末,你準備去哪玩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