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的特色(西湖十景你知道多少)
2023-07-02 10:17:20 1
「西湖十景」其名借自南宋的山水畫,它是西湖自然景觀的主要內涵,融進了南宋以來畫師們對西湖景色的充分認識。宋畫院對西湖的名聲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景作畫變成了因畫命景,便產生了「西湖十景」:蘇堤春曉、平湖秋月、花港觀魚、柳浪聞鸞、雙峰插雲、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鐘、曲院風荷、斷橋殘雪。
蘇堤春曉
蘇堤貫穿西湖南北,堤上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沿堤遍植桃柳,有「西湖景致六吊橋,一枝楊柳二枝桃」的民謠。春日之晨,六橋煙柳籠紗,鶯聲和鳴動人。
平湖秋月
白堤西端三面臨湖,四周曲欄畫檻,直挹波際,面對外湖,每當秋高氣爽時,皓月當空、湖平如鏡、月光如瀉,在此觀月最佳,真可謂「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
花港觀魚
東接蘇堤、西倚西山,宋時為內侍官盧允升的別墅,原有一小溪自花家山流經此地注入西湖,故名「花港」。清乾隆皇帝南巡時,曾題「範家山下流花港,花落魚身魚嘬花」之句。此處花木簇擁、景色秀麗,憑欄投餌,魚樂人歡。
柳浪聞鶯
西湖南岸之濱,春天柳浪翻空,鸞啼鳥語。南宋時為御花園——「聚景園」,今闢為公園。垂柳遍園,花木繁多。
雙峰插雲
北高峰與南高峰遙相對峙,其間小山起伏,綿亙數裡,峰頂時隱時現於薄霧輕嵐之中,望之如插雲天。洪春橋畔最宜觀賞雙峰景色。有詩云:「南北高峰巧避人,旋生雲霧半腰橫。縱然遮得青蒼面,玉塔雙尖分外明。」
三潭印月
三個瓶形石塔浮漾於小瀛洲「我心相印」亭前湖水中,此塔原為禁止在湖中植菱種芡的標誌,卻成為西湖的一個景點。塔身中空,四周有五個圓孔,每當皓月當空,塔內點燭,洞口蒙以薄紙,燈光從中透出,宛如一個個小月亮,與天空倒映湖中的明月相映,景色幽美。曾有詩云:「青山如髻月華濃,塔影浮沉映水空。只恐清風生兩腋,夜深飛入蕊珠宮。」
雷峰夕照
西湖南岸淨慈寺前曾佇立有一座雷峰塔,舊時夕陽西下,霞光塔影,景色動人。神話中的白娘子曾被法海禁錮在此塔下,雖然現在塔已無存,卻將這動人的神話故事留給了人間。
南屏晚鐘
南屏山麓西湖南面的淨慈寺內,有一銅鐘,每到傍晚,寺僧撞鐘,鐘聲在蒼煙暮靄的西湖群山中迴蕩,悠揚動聽,有詩曰:「塔影圓明清淨地,鐘聲響徹夕陽天」。
曲院風荷
蘇堤虹橋西北五大荷池,栽種著紅、粉、白等各種荷花,是「芙蕖萬斛香」的遊覽勝地。宋揚萬裡題詠「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斷橋殘雪
白堤東端的寶祐橋,又名「段家橋」,因孤山來的白堤至此而斷,故名「斷橋」。每當冬末春初,積雪未消,橋的陽面冰雪消融,陰面卻是鋪瓊砌玉。這裡是神話《白蛇傳》中白娘子和許仙相會的地方。
西湖是自然美與形式美巧妙結合而成的風景區。她能成為遊覽勝地,首先是因為這裡的山巒和水面的尺度,正適合用作一個大都邑的公共活動場所。她不像太湖、洞庭湖那般浩淼,又不似一般池塘水窪那樣只能適合私家建宅造園。她自身的尺度和她與周圍山嶺的比例,都與人們習見的城郭、市肆、屋宇、車馬等生活環境和生活節奏十分協調,而湖中的兩道長堤、幾座橋梁,以及湖畔的矮山小嶺、幽谷溪泉,更增加了這塊優美山水的層次。
蘇東坡《飲酒湖上初晴後雨》詩云:「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將西湖山水的比例和景物層次恰到好處的美麗,極其準確傳神地表達了出來。其次,西湖周圍氣候溫潤,陰晴雨雪,各有千秋。不但「晴方好」、「雨亦奇」,而且還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春光,有「白蘋紅寥西風裡,一色湖光萬頃秋」的秋色,有「人間蓬島是孤山,高閣清虛類廣寒」的冬景,如此豐富多彩的風景畫面,四時均可供人遊玩,再加上南宋以來的人工建造與開發,終於使西湖的自然美變成了典型的、完美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