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返程最想跟父母說的話(假期返程最扎心一幕)
2023-05-29 19:53:04 2
今天是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
你們已經返程了嗎?
返程時,你們的後備箱還好嗎?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瞬間眼淚掉了下來。
一個中年男子和妻子回老家探望父母,在即將返程之際,父母準備了10多個大包小包,將後備箱塞得滿滿當當。
這些大包小包裡,有自己家種的小菠菜、韭菜,有剛摘下來的豇豆,還有自己家養的雞下的土雞蛋……
原來,有一種愛叫「爸媽覺得後備箱還可以塞。」
就像視頻中當事人說得那樣:
「像這些東西,在外面我們是可以買到的,但是父母對我們的愛,總是源源不斷的。」
是啊,在這個便捷的社會,似乎什麼都可以用錢買到,唯獨親情用錢無處買到。
每次離家時,爸媽塞滿的後備箱,既是滿滿的愛,也是滿滿的思念。
視頻底下,有不少網友分享自己返程時的後備箱:
「50斤米,20斤油,2個板凳,1袋核桃,小蔥種子若干,自己親手做的拖鞋4雙,滿滿的都是愛。」
「從生活日用品,牙膏牙刷沐浴露洗髮水,再到食品,麵粉麵條都帶著的,媽媽說外面的麵條沒有家裡的好吃,麵粉是因為我胃不好,媽媽專門去麵坊買的麵粉,邊收拾行李邊叮囑我怎麼做飯。」
「婆婆給帶了雞蛋、凍豆腐、黃瓜、土豆、芹菜、韭菜、白菜、辣椒、茄子、南瓜、燈籠果、雞肉、鴨肉。以上全部是自家產的。婆婆說車還是有點小。」
父母就是這樣。
他們能給我們的,不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
但一定是竭盡全力給了我們全部,還生怕不夠。
正如我們的後備箱再大,也裝不下父母那滿滿的愛。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父母到底有多愛你。
9月27日,黑龍江省雞西市。
一名肺癌晚期臥床彌留的老父親,看到兒子要出去鍛鍊身體,仍然吃力地叮囑:「多穿點。」
就是這句話,讓他的兒子,一個五大三粗的中年男人,紅了眼眶。
一想到在不久的將來,父親就可能沒有了。
而他也再也聽不到這種囑咐,這種嘮叨,心裡就難過得不行。
有時候想問,人來到世上,為什麼要經歷親人離開這種殘忍的事?
可是,即便是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父母最牽掛的,依然是我們,是他們最愛的子女。
▽
看過一張圖,是一個媽媽與在外躲債的兒子的一段對話。
對話的內容是:
「這幾天來要錢的都打發走了,你大伯出面解決了,我們慢慢還。
你不要想不開。
我今晚去傳菜賺了50元,你先拿去用。
你在那邊要好好生活,媽老了,沒用了。」
短短的4句話,擊碎了無數網友的心。
媽媽沒有責怪兒子欠了一屁股債,也沒有埋怨追債的人把家裡攪得雞犬不寧,而是怕兒子想不開,怕兒子尋短見。
好不容易賺了50塊錢,她最先想到的還是兒子。
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沒有誰會願意一直無條件對你好的。
可是,身為子女,我們能帶給父母的又是什麼?
是老無所依,是擔驚受怕,還是百般牽掛。
▽
2020年,8歲的女兒因癌症離世。
他辭去原來的工作,到安葬女兒的陵園上班。
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擦拭女兒的墓碑,並且親吻一下。
「孩子,爸爸來看你了。
爸爸其實可想你了,每天心裡都很難受,爸爸很想再聽你唱唱歌。
別害怕,爸爸天天在這裡陪著你。」
他在女兒墓前擺滿了她喜歡的玩具,每天用手機播放女兒最喜歡的動畫片,甚至每天都會講故事,陪女兒聊天。
曾經的他,聞著女兒頭髮的香味;如今的他,卻只能吻到冰涼的墓碑。
請不要嘲笑這位父親的愛太過沉重,因為你不曾經歷他那樣的痛。
對父母來說,孩子就是他們的全部。
而子女的意外離世,是他們一輩子都治癒不了的傷痛。
▽
7月21日下午,一個3個月大的嬰兒,在廢墟裡被埋了一天一夜後,終於獲救了。
一天後,救援人員找到嬰兒的媽媽,不幸的是,她已經沒有了生命特徵。
當救援人員把她從廢墟裡抬出來時,大家都哭了。
因為媽媽被找到時,還保持著託舉的姿勢。
「她是在最緊急的時刻,把孩子舉到安全地帶,所以孩子才活下來。」
父母的愛是一種本能,是一種超越自我的保護機制。
當孩子遇到危險時,他們會奮不顧身,會秒變超級英雄,會用自己的命來換孩子的命。
▽
昨晚刷到一條微博,忍不住哭了。
頭像是一個父親一手拉著一個孩子的網友,問醫生:「張主任,晚期肝癌,還有希望嗎?」
醫生的回覆是:「對不起,這個可能,沒有辦法。」
網友接著回覆說:
「謝謝您能在百忙之中回復我,我想問一下,這種情況還需要治療嗎?我想把錢留給孩子。」
當自己的命和孩子的明天,成了一道選擇題,這位父親毫不猶豫選擇孩子。
聽過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但它忽略了一類人群,就是父母。
父母對子女的愛,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純粹的,沒有目的的。
而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子女超過他們自己的生命。
收藏過一段話:
「我們的世界很大,常忽略了他們;父母的世界很小,只裝滿了我們;
他們經常忘了,我們已經長大;就像我們經常忘了,他們已經漸漸白髮。」
父母的世界很小,除了我們,還是我們。
而我們的世界很大,盛滿了詩和遠方,現實和理想,卻單單盛不下父母。
被我們所遺忘的父母,你知道你不在家的日子裡,他們活得有多孤獨嗎?
看過一個心酸的故事:
有一個老太太,投了20元乘坐公交車。
公交車來回跑了好幾趟,但她就是不下車,司機問她要去哪裡,她也不吭聲。
無奈之下,司機只好載著她到派出所求助。
後來才知道,原來老太太的兒子工作比較忙,很少來看她。
而她感覺孤獨,於是坐公交車來打發時間。
《親愛的安德烈》中說:
「所謂父母,就是那個不斷對著你的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多少父母,年輕時為了子女付出所有,可是老了,卻活得越來越卑微,越來越小心翼翼。
他們寧肯自己忍受漫長的孤獨,也不想打擾子女的幸福;
他們寧願自己挺過疾病的侵襲,也不想成為子女的拖累。
歌手李健剛工作時,父親不幸患上腸癌。他和姐姐湊了好久,才湊齊了手術費。
手術後,父親的病情還是每況愈下,甚至嚴重到上廁所都無法步行。
有一天,李健背著父親上廁所時,父親突然在他耳邊說了句:「原諒爸爸。」
那一瞬間,李健強忍著淚水,內心卻早已淚如雨下。
「他太客氣了,竟然對自己從小背到大的兒子客氣,而我只是背了他幾次而已。」
這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可唯獨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他們前半生,為子女付出了所有。
但等到我們長大成人了,他們卻在一點點退出,變得不敢麻煩我們,害怕成為我們的負擔和包袱。
想想都覺得心酸。
可是,身為子女,我們想過沒有:
父母並不是鐵打的,也不是萬能的。
他們也會難過,也會孤獨,也會生病,也會離開。
等到父母真正離開了,我們再悔恨、再彌補,都來不及了。
作家閻連科說:
「我們這些做晚輩兒女的,總是要把父母對我們的疼愛,無休止地拉長到青年和中年。
我們以為那疼愛是可以取之不竭的。因為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所以我們也並不把那愛放到心上去。
直到有一天,父母病倒了,我們才明白父母早已精疲力竭,元氣耗盡;而我們,也已經早就不是了少年和青年。」
不要總拿繁忙當藉口,而忽略父母孤獨地老去;
也不要總等到來不及,才明白虧欠父母的還有很多。
要知道來日方長裡,有太多的意外和未知。
而我們能做的,唯有珍惜,珍惜還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
文末點亮【在看】,祝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健康長壽。
也希望每一個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爸媽。
千萬別等,別忽略,別做遲孝人,別只剩下遺憾。
作者 | 嘉莉妹妹,一生不舍愛與自由。
圖片 |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