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椅子,傾倒眾生
2023-06-24 02:39:04 1
一棵慄子樹延伸寬廣,鄉村鐵匠鋪靠在樹旁……
這是美國詩人朗費羅的詩歌《鄉村鐵匠》開頭兩句。詩中描寫的地點在麻薩諸塞州的坎布裡奇。1836年,29歲的朗費羅在哈佛大學任教時客居於此。小鎮上的人注意到這位年輕教授,是從他的椅子開始的。那椅子古樸典雅,散發著陣陣幽香,據說它是用檀香木做的,來自地球的另一端。那清香,還有那遙遠的國度,讓從未見過椅子的小鎮人既驚嘆又迷醉。
而椅子的主人卻沉醉於一種叫做詩的東西。孩子們喜歡圍在椅子邊看他寫詩,那詩一行一行,像長長短短的打鐵聲:額上淌的是老實人的汗水……辛苦勞作——快樂——悲傷……孩子們最喜歡這一句。每天,孩子們放學回家,從敞開的門口向屋裡張望:他們愛看那紅紅的爐火,愛聽那嗚嗚吼叫的風箱,捕捉那爆出的火花點點,像打穀場上飛進的谷糠。
但這種快樂悲傷的日子,隨著小鎮的擴張,現在只剩下了悲傷。很快,鐵匠鋪搬走了,慄子樹也被砍掉了大半。小鎮上的人越來越少,小鎮人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少。一切,都改變了。唯一不變的只有詩人,他仍舊坐在別墅前的椅子上,沉思、寫詩。慢慢地,小鎮上的人開始疏遠他了,連孩子們都躲得遠遠的。
小鎮儼然成了戰場,每個人隨時都有可能中彈。但詩人卻像穿上了防彈衣,依舊毫髮無損地寫他的詩。一天,他剛寫完一首詩,恰好孩子們放學,他攔住他們,要給他們讀詩。孩子們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頭也不回地溜掉了。望著孩子們遠去的背影,他陷入了長久的思索。突然,他像明白了什麼,拿起筆刷刷刷地寫了起來,密密麻麻,一連寫了好幾頁才停下。
這是他第一次寫這種不分行的文章。讓他失望的是,他的「處女作」投出後卻如石沉大海。與此同時,事態卻越來越嚴重了,小鎮上的房屋一座座被推倒,慄子樹也被砍得只剩下了幾棵。他憤怒了。以前從不熬夜的他,開始挑燈夜戰。每天清晨,小鎮上的人都會看到一個疲倦的身影站在郵筒前將一封封信件塞進去。不用問,那就是我們的詩人朗費羅。
終於,「我們的詩人」出事了:一天,朗費羅剛從學校回來,就看見院子裡站滿了人,鄉親們正滿臉歉疚地望著他,仿佛是他們做了對不起他的事。他走進屋子,果然,屋內一片狼藉。所幸,椅子完好無損,「只要還有一把椅子……」說著,他坐了上去,椅子卻四散開來。他沮喪地坐在地上,孩子們邊把他拉起來,邊安慰說:「沒事,我們給你做一把椅子。」
可慄子樹只剩下最後一棵了,而連這最後一棵也已經不屬於他們了。孩子們翻遍口袋,你一分我一分,捐錢買下了這棵樹。木匠早走了。幸好走得匆忙,還留下一把豁了口的斧頭和一把沒了把的鋸子。孩子們努力回憶那把椅子的模樣,用了半個月時間,終於做出了一把椅子。
當椅子抬到被蒙了眼的詩人面前,透過孩子的指縫,他笑了:這是椅子麼?真是太雷人了:椅面像被狗啃似的凸凹不平,四條腿又粗又矮,東扭西歪……他試著坐了上去,出乎意料,椅子沒倒。他使勁晃了晃,椅子像在地上扎了根,一動不動。他相信,這是世界上最結實的椅子,坐在這把椅子上,他可以寫出世界上最好的詩。
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這是一個屬於朗費羅的時代:在一個詩歌小眾時代,他的詩卻被翻譯到世界各地,他的一本詩集光是在倫敦一天就賣掉了一萬本……他成了明星,但比明星更榮耀。60歲時,他訪問歐洲,英國女王親自去溫澤城堡迎接他;75歲生日那天,美國各地學校都為他舉行慶祝活動。
朗費羅為何能獲得如此殊榮?詩人惠特曼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答案:「朗費羅是我們這個重物質、講個人、拜金錢的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最需要的一種中和劑。尤其在當代的美國——在一個處於企業家、商人、金融家和政治家專制之下的時代更是如此……假如有人要我說出一個為美國做出了(比朗費羅)更大、更寶貴貢獻的人來,那我還得好好地想一想。」
1882年3月24日,年邁的朗費羅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窗外,透來陣陣香氣,「慄子樹又開花了?」他掙扎著身子想站起來,這時,一陣叮叮噹噹的聲音傳了過來。「沒錯,慄子樹開花了,從鐵匠那有力的打鐵聲中就可以聽出來。」他微笑著閉上了眼睛,任由靈魂飛升,當他的魂魄離開軀殼的一剎那,他聽到窗外傳來孩子們歡快的誦讀聲——
一棵慄子樹延伸寬廣,鄉村鐵匠鋪靠在樹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