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影書」驚魂
2023-06-24 11:45:50
威廉·勒格是德國作家,專寫懸疑小說。2017年元旦,就在他即將要發布他的最新短篇小說集前夕,柏林城中突然發生了一些怪事,人心惶惶,而最為驚恐的莫過於威廉本人,因為這些驚悚事件竟然與他小說裡所寫的案件一模一樣……
蹊蹺
一天,鎮上出現了怪事:塗鴉長廊即將要呈現的情人節畫面在一夜之間被人篡改,原本深情相擁的一對戀人被改成了惡魔拿著血淋淋的斧子砍向驚恐的女人,斧子上和女人身上的鮮血染紅了整面牆。
準備收尾工作的兩位年輕藝術家揭開遮布後嚇得夠嗆,並立即報警,警方調查的結果是純屬惡作劇,但是畫上的鮮血卻是貨真價實——是新鮮的豬血潑灑而成。惡作劇的始作俑者不知所終,塗鴉牆附近的幾個攝像頭剛巧出了故障,警方查看時才被發現。因為這件事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也沒有危害到公共安全,最後不了了之。
這事過後沒幾天,又接連出現了好幾件怪事:廢棄倉庫在空無一人的情況下忽然失火;一座公寓樓忽然拉響警報並鎖死電子安全門;常年在鎮醫院露天停車場露宿的流浪漢漢斯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身處殯儀館,仿佛中了邪……
起先威廉也只是把這些事當成八卦談資,直到有一天他在跟一個警察朋友吃飯時,聽說鎮上唯一的警察局前幾天忽然莫名其妙斷電,雖然從故障到恢復只有短短不到五分鐘時間,但若不是三天前剛剛更換了安全系統,全警局的電子鎖就會在斷電期間全部失靈而釀成大禍。
聽到這,威廉忽然想起了什麼,不禁驚出一身冷汗。他很快聯繫了他的好友兼新書出版人施密茨,並立即驅車趕往海德堡與他會合。
在施密茨的辦公室裡,威廉顯得慌亂而又有些害怕:「我覺得這裡面有個陰謀。起先我沒有意識到,只是覺得耳熟又好玩,但聽到警察局那事兒之後我真有點怕了。」
威廉把警察朋友給他提到的那個斷電事件說了一遍,然後急切地問施密茨:「你呢?有沒有覺得很熟悉?」施密茨摸了摸下巴:「好像是從哪裡聽說過。」「那是我們馬上要賣的那本書裡一個故事的情節!」威廉大叫起來。
沒錯,如果不是警察局臨時改變計劃提前更換了安全系統,那麼斷電事故就會朝著威廉的一篇叫《雙面》的短篇小說情節走向而發展——在密閉空間的黑暗中,老練的罪犯會在那幾分鐘裡犯下滔天罪案……
不僅這些,威廉在想起這個案子之後,馬上連鎖反應地記起之前發生的數件怪事裡有好幾件都與自己曾經發表過的作品類似,「如果只是惡作劇,這也太巧合了!」威廉的聲音因緊張而顫抖,「我覺得這是個陰謀,是誰要害我?」
「我都已經聽說過了。」施密茨語氣很輕鬆,「問題是,除了你小說中提到過的那些情節,你們鎮上那些事還有好幾個是模仿別的作家的作品。何況,流浪漢那件事,就連這次結集都沒有收錄,你用的是筆名,誰知道那是你的作品?再說了,如果真的按情節發展,早就應該開始死人了,可是到現在為止,鎮子上連只雞都沒死於非命。」
威廉這才略微放下心頭大石。施密茨神秘兮兮地表示他會舉行一些活動,保證這些意外不會給新書出版造成負面影響。
之後的數十天裡,依然有怪事不斷發生,起先是在鎮上,然後是海德堡,甚至法蘭克福、柏林……隨著事情的不斷增多,也逐漸見報,有熱心讀者和相關記者很快敏銳地發現這些大大小小的驚悚怪事大都出自各個懸疑小說作家的作品。很快就有報紙披露這是一個「向優秀懸疑小說致敬」的活動,主辦方正是施密茨所在的公司。
威廉起先還為此擔憂,害怕鎮上那些事件是針對他而做,現在知道是出版人做宣傳,也就放下心來。
驚魂
如施密茨計劃好的那樣,威廉的新書很受歡迎,他藉此一躍進入暢銷書作家的行列。施密茨很快又跟他籤下了下一部書的合約。計劃中的這本書是一個長篇小說,小說的前半部分會先行在出版社合作方的雜誌上以專欄形式連載,然後在吊足讀者胃口之後暫停,再全面進入單行本出版的流程。
威廉確實在這部叫《網格》的作品上耗費了大量心力,前半部按懸疑小說慣例應該是人物展開和設謎布局的過程,勒格卻一反常態打破規律把它寫成了一曲悲歌,綿延細密的心理描寫在故事的一開頭就高潮迭起,雖然略顯鋪陳過度,卻在讀者和書評人的口中贏得了口碑。
威廉最後審視了一遍初稿,滿意地按下了保存鍵,只需要把它發給編輯,他的任務就算告一段落了。
威廉起身倒了一杯酒犒勞自己,他走到窗前舒展了一下身體。正要回到電腦前發送稿件,公寓忽然斷電了,問過管理員之後得知是電路出現了故障,修理好需要至少兩小時。
黑暗中無事可做,威廉決定先出門輕鬆一下。因心情過於放鬆,威廉走在街道上似乎有點忘形,以至於沒有注意到迎面轉彎過來的一輛小汽車,險些被撞倒。
第二天醒來時,威廉發現自己赤條條地躺在床上,頭疼欲裂,「看來這是一場宿醉。」威廉自嘲,他已經很多年沒這麼幹過了。清醒過後,他想起要把稿件交給編輯,此時他接到了編輯的電話。
電話那頭的編輯很興奮:「我已經很多年沒有看過這麼精彩的小說了!」威廉被鬧糊塗了,稿子不是還沒有交嗎?編輯告訴他一大早就收到了他的稿子,發送時間是昨天深夜,然後又讚揚了威廉一番。威廉心想也許是自己昨夜喝醉了回到家迷迷糊糊地已經交了稿,他笑了笑,無比舒心地接受了編輯的吹捧。
可是半個月後,當威廉看到雜誌上自己的作品時,他的頭又痛起來了,還伴隨著一陣強烈的心慌和驚懼:文章的大部分是自己寫的沒錯,但好幾個關鍵之處都被改動了,令布局和結構更為縝密。
威廉慌忙打開電腦查看電子郵箱,赫然發現郵箱中並沒有任何發送稿件的記錄,而他保存的原稿中也並沒有雜誌上發表的那部分。以他的資歷早就過了編輯不經同意隨意改稿的時候,他堅信這其中肯定哪裡出了問題。
更令他心裡冒出陣陣寒意的是,這多出的部分文字,竟然似曾相識!威廉想破了腦袋,翻遍了家裡幾乎所有的書籍和稿件,整整兩天後,他終於找到了問題所在。驚慌失措的威廉趕緊聯繫施密茨。可電話打過去一問,威廉更加恐懼:施密茨已經失蹤兩天,並且剛好在一個小時前,他的家人收到了一個包裹,裡面裝著一截鮮血淋漓的斷指……
真相
血是施密茨的血,手指卻不是——那只是一截高度仿真的矽膠道具,連指骨和斷面都很逼真。威廉不敢對警方多說什麼,為了自己的聲譽著想,他沉默著離開了,眼下最要緊的是保證自己的安全。
威廉回到家,從那一堆凌亂的列印稿中翻出了那幾頁讓自己一看就心驚膽戰的文字。那是他還在當編輯時的幾頁廢稿,那些多出來的文字,大部分正是出自此處。
這份廢稿原本是威廉當年還在出版社的時候收到的一件投稿,因為是全手寫,字跡含混不清,又滿是拼寫錯誤,沒有編輯願意看它,就落到了威廉手上。於是威廉起了歪心思,把其中相當一部分的精彩情節改頭換面用到了自己的作品當中,並獲得了成功。事後威廉銷毀了那份稿件,只留下了幾頁他認為最精彩的。
這件事除了威廉之外,只有施密茨知道。
又過了幾天,雖然沒有任何動靜,威廉仍然十分焦慮,正急切地思索著對策時,響起了敲門聲。威廉立即緊張起來,門外一個女人輕聲說:「威廉先生,我是施密茨先生的助理布裡特尼。施密茨先生說過萬一他出事了,要在一周之後要把這個交給你。」威廉連忙打開了門。
威廉很奇怪,出現在他面前的布裡特尼手上空空:「施密茨要給我的東西呢?」布裡特尼搖搖頭:「沒有任何東西。他要給你的東西前幾天我已經送到警察局了。」威廉瞬間明白了,臉色變得煞白。「其實我來是想告訴你我是誰的,然後親眼看你把你拿走的東西還回來。」布裡特尼冷漠地說。勒格整個人都絕望了,從這種種情形看來,不用布裡特尼再多說些什麼,他就明白了,那篇傑作的主人前來討還本該屬於她的東西了。
「我叫加西亞·弗羅根,我有個弟弟叫馬歇爾,這個名字你可能不知道,但卡羅·費斯你可能聽說過的。」布裡特尼自顧自地說。的確,威廉到死都會記得,那就是那份手寫稿上唯一能讓人一眼就認出的幾個字,他顫抖著問:「你們需要什麼?我會把屬於你們的想辦法還給你。」「還?用命還嗎?」布裡特尼因憤怒而牙關緊咬。
6年前,布裡特尼拿到工程學博士學位之後,興奮地回到家鄉與家人分享,卻得知弟弟馬歇爾數日前因車禍喪生的噩耗,痛不欲生。隨後她發現了弟弟的日記,但因自閉症而有輕度讀寫障礙的弟弟字跡不清,直到幾個月後她才弄清日記上的內容。
布裡特尼得知弟弟曾經寫過很多偵探小說並投稿,但全部石沉大海,然後有一天他在一篇十分受好評的文章裡發現了自己作品的影子,雖然已經改頭換面但他一眼就認出那是自己的心血。馬歇爾大受打擊,一把火把自己寫的東西全燒掉了,從此一蹶不振,直到有一天精神恍惚地走在路上被飛馳而來的貨車撞倒……
布裡特尼得知一切後開始探查真相,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查到了施密茨和威廉的身上,便設法進入施密茨的出版社工作,並利用職務之便拿到第一手的證據。
終於等到合適的時機,布裡特尼設法重現威廉小說裡的情節,希望能警告一下他並使他有所害怕和醒悟,沒想到施密茨竟然利用這個本該讓他們名譽掃地的機會再次大肆撈錢。布裡特尼氣憤難平,於是找機會擄走施密茨,逼他說出真相,還弟弟馬歇爾一個公道。
威廉明白布裡特尼要的是什麼,但是他實在捨棄不下自己多年來經營的聲譽。矛盾和痛苦之下,他大叫一聲衝出了家門。布裡特尼冷笑了一聲,結果已經在她的計劃之中:她在窗前看到衝上馬路的威廉被一輛飛馳而過的貨車捲入車輪之下,跟當年弟弟的慘死仿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