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電影接力定檔致敬抗美援朝(電影頻道19日起播出抗美援朝系列影片)
2023-06-24 15:31:59 1
【CCTV6電影頻道本周觀影時間表】
10月19日 星期一《奇襲》
10月20日 星期二 《英雄兒女》
10月21日 星期三 《鐵血大動脈》
10月22日 星期四 《冰血長津湖》
10月23日 星期五 《上甘嶺》
10月24日 星期六 《較量》
10月25日 星期日 《我的戰爭》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沒有人不記得英雄王成這句緊迫而決然的呼喊。英雄驚天動地的一聲吶喊, 至今聽起來仍振聾發聵, 令人心情澎湃。
王成話音剛落,波瀾壯闊的戰歌《無名戰地》便響起:烈火金剛,屹立人間,英雄的讚歌,傳遍三千裡河山!隨著振奮人心的歌聲,紅色經典電影《英雄兒女》的故事徐徐展開。
《英雄兒女》海報
1952年,為創作一批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文藝作品,中國文聯組織了一批文藝人士赴朝鮮戰場,親身體驗前線志願軍戰士的戰鬥生活。在當時,巴金受邀擔任文藝創作組的組長。
巴金先生率領17人的作家採訪組,來到了朝鮮,在戰火紛飛的前線度過了300多天。在這期間,巴金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經常不顧個人安危前往戰鬥第一線進行採訪。
在一次六連所的採訪中,團長張振川向巴金詳細介紹了戰鬥經過和戰士們的事跡。巴金聽後非常感動,經過多年的準備,在1961年寫出了不朽的抗美援朝題材的中篇小說 《團圓》。基於小說《團圓》描述的真實故事,長春電影製片廠完成了新中國電影史上不朽的巔峰之作《英雄兒女》。
影片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19兵團、3兵團和第47軍志願軍戰鬥、生活的故事。
巴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到過朝鮮戰場許多部隊,英雄們的事跡使我感動,我寫了幾篇真人真事的散文,以後又集中概括了許多英雄形象,才有了《團圓》裡的王成。」
相較於其他影視藝術作品塑造的英雄人物,《英雄兒女》中的男主角人民志願軍戰士王成並沒有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
導演武兆堤在挑選王成的飾演者時,選擇了相貌樸實、身材中等,從影前當過兵的劉世龍來飾演。
他的出演讓王成這一形象更有部隊氣息和英雄氣質,也更好地詮釋了普通戰士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為國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英雄兒女》的主題曲《英雄讚歌》歌頌的便是像王成這樣的眾多志願軍英雄。
為宣傳王成的英雄事跡,妹妹王芳以活力和青春的形象在抗美第一線奉獻著自己的激情。在那裡,王芳與前線戰士同呼吸、共命運,在戰鬥中磨鍊自己。
她在各個營區唱響盪氣迴腸、響遏行雲的《英雄讚歌》。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
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
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1965年《英雄兒女》在元旦正式上映, 立即引起巨大轟動。
張振川將軍在回憶錄中說:「故事影片《英雄兒女》曾使千百萬中華兒女熱血沸騰。特別是我們這些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每次看這部電影都是含著一眶熱淚!副指導員趙先有和小通訊員劉順武的英雄行為讓人感動,令人震撼!」
這首《英雄讚歌》在影片播出後唱遍全國,唱熱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其深遠的愛國情懷一直提醒著我們切勿忘記歷史,忘卻英雄。 《英雄兒女》之所以能牢牢地抓住觀眾的心,在於導演、演員、編劇都是親身到一線戰場體驗過生活的創作者。
他們了解戰場的情況,有著豐富的戰鬥經歷,所以才會拍出如此飽含真情的電影。
正是創作者們有著親自前往戰場的經歷,才能塑造出一個個獨具特色、真實生動、有血有肉、豐滿感人的藝術形象:
沉著睿智的志願軍師政委王文清;
活潑靈氣的文工隊員王芳;
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志願軍戰鬥英雄王成……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4年攝製的這部影片不僅留下了經典的臺詞,經典的人物形象和激動人心的電影插曲,也在黑白膠片上深深鐫刻下英雄主義的烙印,成了無人不曉的經典之作。
即使經歷了 50餘年光陰荏苒,也仍未令它的英雄底色褪色。《英雄兒女》其中蘊含的愛國情懷深深刻印在人們心中。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籤訂。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在同時期,反映抗美援朝戰爭,謳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電影,成為這一時期國產故事片的一個重要題材。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1956年《上甘嶺》中女主角王蘭領唱的那首《我的祖國》成為一代人的觀影記憶。這部充滿強烈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色彩的不朽之作,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美軍浴血奮戰的故事。
《上甘嶺》的導演沙蒙三次前往上甘嶺,看了戰場,並拜訪親歷者,得以創造出了這部凝聚民族精神的作品。
《上甘嶺》劇照
1960年的《奇襲》講述的是志願軍中偵察兵的故事,反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偵察兵靈活機智、不怕犧牲,勇敢鬥敵的英雄氣魄。
《奇襲》劇照
1953年《上甘嶺》、1960年《奇襲》、1962年《英雄坦克手》、1963年《英雄兒女》和1965年《打擊侵略者》等50、60年代的黑白抗美援朝影片,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依舊震撼人心。
其後,我們的電影工作者也創作了大量不同題材、不同角度的抗美援朝電影,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995年的電影《較量》以大量生動確鑿的事實和鮮為人知的史料為鋪墊,講述了抗美援朝的各次戰役,其中不乏彌足珍貴的戰場紀實鏡頭,反映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苦。
《較量》劇照
1998年的電影《鐵血大動脈》中,志願軍勇士們為確保鐵路運輸的暢通,在遍布炸彈與地雷的「317」地段搶搭橋梁、搶修鐵路、搶運物資,與敵人鬥智鬥勇。
《鐵血大動脈》劇照
這些志願軍勇士們都是「打不垮、炸不爛」的英雄。2011年的紀錄片《冰血長津湖》記錄的是韓戰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長津湖之戰。
《冰血長津湖》劇照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聳立在我的陣地上!」上海戰士宋阿毛的絕筆令人動容。
同樣是改編自巴金的抗美援朝題材小說《團圓》的電影《我的戰爭》,也塑造了眾多鮮活生動的志願軍英雄形象。
《我的戰爭》劇照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從松骨峰、長津湖到上甘嶺,三年殊死搏鬥,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讓我們用這七部經典電影,向人民志願軍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