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周杰倫(這部電影周杰倫等200人資助才拍完)
2023-06-24 05:15:46 1
世上有很多因片名起得不好被埋沒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就是其中之一。這部2011年金馬獎最佳影片,很多明星名人都讚嘆不已。
吳宇森說:《賽德克·巴萊》是臺灣第一部真正史詩般的電影,也是全人類或全世界都會感動的故事!看了之後,不得不佩服▼
韓寒說:這是一部絕對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只需要看見男性應該如何去戰鬥。
李冰冰說:信仰、圖騰、民族驕傲、豐滿的靈魂……這些久違詞語突然闖入,讓我猝不及防,淚流滿面……
片名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賽德克族是臺灣高山族的一支;其次,「賽德克」意思是「人」,「巴萊」意思是「真的、真正的」,全詞直譯為「真正的人」。這部電影講的是:賽德克族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抗擊異族壓迫,用生命換回信仰、自由和尊嚴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導演魏德聖籌劃長達12年的傑作。1997年他偶然看到邱若龍的漫畫《霧社事件》(可以看一下百科,非常震撼),看完後熱血沸騰,開始寫劇本,2000年完成。
2003年魏德聖自己花了200萬臺幣拍了5分鐘短片,希望募集到拍攝資金,但失敗了。他只能先拍《海角七號》,這片票房大賣,他名氣大振,還賺到5000多萬臺幣(人民幣約1143萬),再次籌拍《賽德克·巴萊》。
魏德聖再次籌集資金還是困難重重,他邊拍邊借錢。欣慰的是周杰倫、言承旭、張小燕等200多個名人明星都慷慨解囊,這部耗資7億臺幣的巨作才得以完成:言承旭給了近千萬臺幣;周杰倫前後給了4000萬臺幣,只象徵性收一塊錢利息▼
《賽德克·巴萊》的畫面很美,戰鬥的場面很震撼,故事可歌可泣。
戰鬥後的場面,觸目驚心▼
鮮血染紅了未到季節開放的櫻花▼
最讓八先生觸目驚心的一幕:小孩(巴萬)看到戰友一個個被打倒,化悲痛為力量,扛起機關槍,不要命地衝鋒掃射▼
子彈打完了,他的手也受傷了,衝上去跟敵人同歸於盡▼
《賽德克·巴萊》的結局很悲慘,婦女孩子為了給戰士省糧食,讓他們無後顧之憂,數百人集體自縊;最後走投無路又不忍投降的戰士也自縊了▼
主角莫那·魯道抵抗了40天,彈盡糧絕後自殺,參與行動的各部族幾遭滅族,倖存者被強制遷至川中島▼
300名戰士抵抗數千名敵人,不戰死便自盡,鮮血染紅了早開的櫻花▼
他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賽德克巴萊可以輸掉身體,但是一定要贏得靈魂 ▼
他們寧可玉石俱焚,也要贏回做人的尊嚴: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
最後這些戰士,都死得其所,如願登上了彩虹橋▼
這部電影,讓更多人知道中國還有一個部族叫賽德克,他們不畏生死捍衛信仰、拼死一搏只為贏回驕傲。
跟國外的史詩電影不一樣的是,《賽德克·巴萊》並沒有一味美化主角莫那·魯道,沒有掩蓋賽德克原住民濫殺的一面,而是將史實最大限度的還原,是非功過由觀眾自己去思考、評判。
魏德聖是個有情懷的導演,對《賽德克·巴萊》這部作品,他有很多自己的堅持。比如堅決用原住民當主演,而非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因為明星演不出原住民的感覺。青年莫那·魯道扮演者遊大慶在演戲前只是個貨車司機,中年莫那·魯道扮演者林慶臺只是個牧師▼
魏德聖這樣的堅持,讓他籌集資金困難重重。
影片開拍之後,資金遲遲不到位,劇組拖欠工資是常有的事:工作人員的飯盒錢、買子彈道具的錢、流動廁所的錢、搭景的資金……通通都一籌莫展▼
主演遊大慶也常領不到工資,不用拍戲時,他又跑去開貨車,做臨時工。
拍攝過程中,困難還很多。
劇組的壯丁齊心協力,用擋板攔截河流,使水位上升,才符合拍戲場景的要求▼
遊大慶要拍遊泳渡河的戲,下水很多次依然NG。水很冷,他上岸後不停發抖。只好讓負責安全維護的工作人員當替身,跟他輪流下水▼
天降大雨,拍攝現場都被水淹了,根本沒法拍。他們就挖一條引水道把水排掉,再蓋上木板、土掩蓋起來。畢竟那場戲要俯拍,場景不能露餡▼
拍攝的環境很惡劣,地勢險峻,有山崩落石,有發狂野豬,有毒植物……工作人員和演員都經常受傷,魏德聖曾滑倒受傷,小腿還縫了2針。還要拍很多危險動作戲,滑倒、溺水、劃傷的都有▼
那場婦女跟小孩生離死別的戲是在雨天拍的,演員們淋了很多次雨,共拍了167場▼
小演員孫俊傑還摔傷了,本來要退出的,導演勸他回來,還說給他特寫鏡頭。這部電影是現場收音的,拍完後他的聲音已經沙啞了▼
有個兒童演員有場被炸倒下的戲,他一直不配合,導演從太陽還沒出來,等到太陽下山都不行,只好安排工作人員帶他玩遊戲。等到大家準備放棄的時候,小演員才準備好▼
《賽德克·巴萊》有很多大的作戰場面,需要用到很多群演。為了呈現原汁原味的原住民,工作人員是到部落裡找群演的,一個個打電話,一個個談。等到電影殺青時,參演的演員數量累計有1.5萬人。
化妝師還要給眾多臨時演員化妝,弄髮型,全身塗膚色;副導演還要分批給群演說戲……工作量非常龐大▼
綜上所述,《賽德克·巴萊》絕對算是個有誠意的作品,是成千上萬的人一起努力出來的傑作。
它在臺灣上映時不負眾望,口碑和票房雙豐收,創下8.8億臺幣(約2.2億人民幣)的票房紀錄。不過它在內地上映時,只有1500萬票房,令人愕然。
《賽德克·巴萊》叫好不叫座的原因有很多,如:片名對很多人來說很陌生,理解不了,也記不住;宣傳不給力……更主要的是,這部電影選擇了非職業非著名演員主演,也就意味著放棄內地市場,畢竟內地市場最大的購買力來自明星粉絲。
這是魏德聖的選擇,他說:「對得起良心的電影,才會打動觀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