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有多少年沒打過仗了(朝鮮為何3個月內兩度舉行閱兵)
2023-05-26 13:45:29 1
澎湃新聞記者 謝瑞強
朝鮮勞動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閱兵式14日晚在平壤金日成廣場舉行,「北極星」-5、新型機動式彈道飛彈首次亮相。
這是朝鮮繼去年10月舉辦建黨75周年閱兵式以來時隔3個月再次閱兵。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閱兵展示的「火星」-15、重型洲際飛彈未出現在此次閱兵式上,只展示了「北極星」-5潛射彈道飛彈,核力量方陣陣容規模大幅縮減。
韓聯社刊文分析認為,鑑於朝鮮迄今從未有過以黨代會為契機舉行閱兵式的先例,本次閱兵可能意在烘託八大的強軍「主旋律」。
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春福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朝鮮3個月內舉行兩次閱兵式是朝鮮方面對美國「極限施壓」,即提醒拜登政府朝鮮半島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閱兵是「強對強、善對善」對美政策中硬的一面。
「但硬的一面也是克制的,有分寸的,這次閱兵沒有安排洲際飛彈就是不想過分刺激即將上臺的拜登政府。」李春福指出。
朝鮮閱兵式展示的「北極星」-5飛彈
「北極星」-5飛彈首次亮相
對比去年10月份舉行的閱兵,此次閱兵首次亮相的大型武器很少,只有「北極星」-5潛射和某型採用5軸發射車的彈道飛彈。
韓聯社報導稱,朝鮮在閱兵式上展示了「北極星」-5的新型潛射彈道飛彈(SLBM),飛彈彈頭較去年建黨75周年閱兵式上公開的「北極星」-4更大。「根據朝鮮士兵平均身高和發射車,『北極星』-5的直徑和『北極星』-4彈體直徑基本相同,但『北極星』-5彈體長約0.5米,這意味其射程更遠,可以打擊更遠的目標。」飛彈專家李文盛分析表示。
「『北極星』-5不是一款全新的飛彈,應該是『北極星』-4飛彈的改進型。」李文盛向澎湃新聞表示。
「北極星」系列飛彈是朝鮮研製的固體彈道飛彈。2015年5月,朝鮮首型潛射彈道飛彈「北極星」-1試射成功。外界推測該飛彈直徑約1.5米,最大射程約1200-1700公裡。之後,朝鮮在「北極星」-1飛彈基礎上發展了 「北極星」-2飛彈,採用了履帶式發射車,成為一款陸基中程彈道飛彈。
「北極星」-5飛彈射程更遠
2019年10月,朝鮮國防科學院在朝鮮東海元山灣水域成功進行新型潛射彈道飛彈「北極星」-3的試射。朝鮮官媒報導稱,這次新型潛射彈道飛彈試射採用高角發射方式進行。
朝鮮未公開「北極星」-3飛彈性能參數。根據韓國軍隊的監測,「北極星」-3飛彈彈道最高點的高度是910公裡,最終飛彈飛行了17分鐘,落點在發射點450公裡外。根據換算,該飛彈實戰射程可達到1900公裡左右。
「此次閱兵式沒有展示『火星』-15、『火星』-16等重型洲際飛彈,而是展示『北極星』-飛彈,這體現了朝鮮對海基核力量和固體飛彈發展的重視,」李文盛指出,「這是因為固體彈道飛彈發射準備時間短,生存能力更強,更適合潛艇。」
除了「北極星」-5,一款採用5軸發射車的彈道飛彈也首次亮相,朝鮮稱其為「主體彈」。韓聯社稱,該飛彈是被稱為朝鮮版「伊斯坎德爾」( KN-23)彈道飛彈的改進型。未改進的KN-23飛彈採用8軸發射車,每輛發射車可攜帶兩枚飛彈,朝鮮已經對其進行了多次試射。
「從外形和尺寸看,改進型KN-23彈體更加圓潤,長度也有所增加,射程應該更遠。」李文盛分析說。
一款採用5軸發射車的彈道飛彈也首次亮相,朝鮮稱其為「主體彈」
朝鮮去年10月展示的近程彈道飛彈採用4軸發射車。
朝鮮式的「極限施壓」?
這是朝鮮時隔3個月再次舉行閱兵式。韓聯社刊文認為,本次閱兵可能意在烘託八大的強軍「主旋律」。
李春福告訴澎湃新聞,這是朝鮮式的「極限施壓」政策,即提醒拜登政府朝鮮半島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現在情況下,核試驗和洲際飛彈試射都不是最好的選擇,閱兵則是「極限施壓」政策中比較好拿捏火候的手段。
李春福認為,兩次閱兵都展示了的裝備大部分是新式武器,而且大部分是金正恩掌權後研製的。「今年是金正恩執政10周年,兩次閱兵展示的大量新式武器也是為了展示金正恩時代的建軍成果,軍隊的新面貌。」李春福指出。
在去年10月閱兵中,新型坦克、輪式裝甲車、火箭炮、防空飛彈和重型洲際飛彈等一大批新型武器首次亮相。長期關注朝鮮局勢的美國「北朝鮮新聞」網站(NK news)刊文稱,此次閱兵展示的新武器數量「令人吃驚」,這是朝鮮歷史上新裝備亮相數量最多的一次。
在戰略武器方陣中,朝鮮展示了「火星」-15、新型重型洲際飛彈和「北極星」-4A三種飛彈,尤其是採用11軸發射車的重型洲際飛彈引發外界討論。
採用11軸發射車的新型重型洲際飛彈沒有出現在本次閱兵式上。
與採用9軸發射車的「火星」-15飛彈相比,採用11軸發射車的新型重型洲際飛彈尺寸明顯更大。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校武器專家安基特·潘達此前分析指出,雖然需要進一步分析,但朝鮮這款新型洲際飛彈「無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公路機液體推進劑洲際彈道飛彈」。「儘管遭遇多方阻礙,朝鮮仍繼續正常規武器和核武器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安基特·潘達表示。
普遍分析認為,新型重型洲際飛彈很可能配備多彈頭,射程也可能更遠一些。在金正恩1月9日在朝鮮勞動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上所做的總結報告中提及,朝鮮在多彈頭技術和高超聲速飛彈技術上取得進展。
2019年,駐韓美軍司令部發布的《駐韓美軍2019戰略概要》評估認為「火星」-15飛彈射程超過1.2萬公裡,覆蓋美國本土大多數地區。
在此次閱兵式,朝鮮並未展示洲際飛彈,引發外界關注。此前,2018年9月舉行的70周年國慶閱兵上未展示洲際飛彈。當時外界分析認為,此舉是朝鮮考慮到半島局勢緩和和美朝關係改善,不在閱兵中展示可攻擊美國本土的洲際飛彈,繼續釋放緩和局勢的信號。
韓國《中央日報》1月15日刊文稱,儘管金正恩委員長在勞動黨八大演講中強調核潛艇建造計劃,但依然沒有在閱兵式上展示洲際飛彈,這被解讀為是為了避免刺激即將上臺(20日)的美國拜登政府而刻意表現低調 。也有分析指出,朝鮮此次閱兵過程中沒有展示洲際彈道飛彈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在1月份沒有舉行過閱兵式加上降雪量較大的情況下,從技術上難以展示裝載大型飛彈的拖車。
此外,此次閱兵的規模比去年10月舉行的建黨75周年閱兵式更小。
「閱兵中展示什麼武器都是精心挑選,因此,本次不展示洲際飛彈也是有心之舉,即不過分刺激拜登政府,有一些『善』的意思,但八大報告提及新核能力又釋放了『強』的一面,軟硬結合。」李春福表示。
責任編輯:張無為
校對:丁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