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金一南講新民主主義革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視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

2023-05-26 11:24:34 5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是中國近代史、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術界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研究積累了豐碩成果。但是,一個時期以來,受「告別革命論」等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也遇到很多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研究,就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的學習、宣傳和研究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領導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和慶祝中國共產黨創立100周年等系列重大紀念活動,系統總結了黨百年奮鬥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在此背景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也迎來新的重大機遇,我們應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推進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

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具有重要歷史地位和重大歷史意義。

  第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近代歷史、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發展的主題。指出:「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開宗明義寫道:「中國共產黨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已經走過一百年光輝歷程。」這些重要論述科學闡明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根本主題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近代史、中共黨史、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就是這個歷史主題的實踐展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是這一歷史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中國人民在不懈鬥爭中實現解放和獨立的歷史。

  第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全面深刻、內涵豐富的偉大社會革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本質的內涵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它作為一個目標狀態內含一系列社會發展的標識性要求,這就是高度發展的生產力即物質基礎,先進完善的生產關係即社會經濟制度,健全合理的上層建築即政治制度,科學先進的思想文化及其形成的高度文化自信,全面發展、自主自覺的的歷史主體即人民群眾。這些標識性要求須依靠中國人民這個歷史主體進行深度的革命性變革才能形成,而中國人民要完成這個變革就必須從歷史自發狀態上升到歷史自覺狀態,成為團結統一、自主自覺的實踐主體,凝聚起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合力。但是,歷史主體的形成並不是自然發生的,必須有先進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先進思想的指導,先進位度的保障,先進道路的引領。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的長期磨難,就是因為缺乏這些重要的歷史前提。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因為社會制度腐敗、經濟技術落後再加上西方列強侵略,中華民族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沉重災難。危機面前,中國人民沒有自甘屈辱,而是在痛苦磨難中奮起抗爭。仁人志士奔走吶喊,各種方案輪番出臺,各種探索前僕後繼,太平天國起義掀起反封建鬥爭高潮,維新變法掀起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高潮,義和團運動掀起反侵略鬥爭高潮。但是,一次次抗爭都歸於失敗。雖然如此,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放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1901年《辛丑條約》的籤訂標誌著中華民族徹底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成為根本選擇,歷史開始發生重大轉折,人民逐步覺醒。辛亥革命把舊民主主義革命推向高峰,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它並不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並未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新文化運動掀起了思想啟蒙的狂瀾,但因為領導者的思想局限及其理論工具的不科學,思想啟蒙並沒有真正完成。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社會革命,掀起了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並被作為救亡圖存的指導思想,中國人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第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近代以來的歷史昭示人們,中國迫切需要確立新的指導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政黨組織凝聚革命力量,迫切需要開闢新的道路引領歷史發展方向,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政權和制度實現人民權利。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成立了,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先進政黨領導,中國人民有了堅強領導核心,中國革命歷史發生了根本轉變,新民主主義革命迅速發展起來。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自覺擔當起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歷史責任,領導開展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中國國民黨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進行改造,孫中山先生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國共合作領導了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開展了北伐戰爭,但是大革命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背叛而歸於失敗。國民政府在完成形式上的統一後日益走向反動和專制,雖然進行了一些國家建設的努力,但因其思想落後和政治腐敗而在內外交困中最終失敗。中國共產黨經過艱辛努力找到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不懈鬥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國人民實現了從一盤散沙到團結奮鬥、從精神被動到精神主動的轉變,中華民族擺脫了近代以來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命運而真正站立起來。

  第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首先就要解決這個主要矛盾,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根本任務,在此基礎上進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不懈鬥爭中實現獨立解放的過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社會制度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又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二、 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迎來了新時代的重大發展機遇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時期,作為中國近代史、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體歷史進程,既符合歷史本身的客觀邏輯,也符合歷史研究的理論邏輯。

  第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首要和直接的理論依據。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中,毛澤東撰寫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等一系列重要文獻,從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出發,深入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深刻總結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創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這一科學理論深刻闡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本質內涵、領導核心、領導力量、依靠力量、革命對象、革命任務、發展步驟、發展前景等問題,是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根本指針,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真理。同時,這一科學理論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首要的和直接的理論基礎,不論以什麼樣的新理論、新方法來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都不能背離或放棄這個理論,而應該在這個理論指導下進行具體研究,對歷史事實進行核實和補充,對歷史文獻進行搜集和整理,對一些具體判斷進行修訂和完善,對過去被忽略的領域和內容進行開發。

  第二,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是中國歷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研究就已經開始。1942年,毛澤東發表的《如何學習中共黨史》,既是中共黨史研究的奠基之作,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奠基之作。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的歷史進程、經驗教訓和重大成就,是總結和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的重要成果,可以說開創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先河。1949年,毛澤東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回顧了黨領導革命鬥爭28年的曲折進程、勝利原因、寶貴經驗,闡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規律和發展方向,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經典文獻。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國家的領導和推動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學術研究快速發展起來。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成為高校學生必修的政治理論課,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納入中國歷史的教科書當中,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研究機構、研究人員逐步增加,學科和專業建設不斷發展。1951年,胡喬木受中共中央委託撰寫《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進行了系統梳理,對中共黨史的歷史分期和重大理論問題做了闡述,奠定了中共黨史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基本框架。與此同時,專門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也逐步展開。胡華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初稿)》(1950年)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書籍,何幹之的《中國現代革命史講義(初稿)》(1954年)是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學生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基本教材。

  此後,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研究框架和學科體系不斷發展完善。1962年,李新、彭明、孫思白、蔡尚思、陳旭麓主持撰寫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初稿)》出版,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系統化、體系化,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學術體系。1977年,李新又出版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講話》;1991年至1997年,李新、陳鐵健主編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長編》陸續出版。2001年,李新、陳鐵健主編的《中國新民主革命通史》出版,這套書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匯聚了國內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基本隊伍,構建起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基本框架。

  此外,中共黨史、中國近代史的相關論著都開闢專門篇章,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例如,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組織編纂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第一卷上下兩冊就是關於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張海鵬主編的《中國近代通史》的第七卷至第十卷集中撰寫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王建朗主編的《抗日戰爭史》集中撰寫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高等學校開設的中國革命史、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教材,都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總結。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教材《近現代史綱要》的第四章至第七章就集中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

  第三,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遇到一系列重大挑戰。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作為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的重要研究領域,得到了黨和國家以及學術界的支持。改革開放以來,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取得新的進展,湧現一批新的研究成果,發掘了許多新的資料,這些都是深化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基礎。但是,毋庸諱言的是,一個時期以來,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也遇到了諸多挑戰。

  在指導思想方面,一些人偏離甚至放棄唯物史觀,刻意迴避社會形態理論、階級鬥爭理論、社會革命理論,曲解、背離甚至詆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而把某些西方史學理論奉為圭臬;一些人堅持「告別革命論」,否認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否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實質,對革命問題弱化、淡化、邊緣化,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虛化和泛化為一般的社會文化演變或日常生活變化,把宏大的社會革命運動淹沒在瑣碎的歷史現象之中;一些人雖然名義上研究革命史和中共黨史,但往往以某些西方理論框架和話語體系來解讀中國革命歷史,甚至把否定主流觀點作為歷史研究的價值旨歸,以微觀歷史否定宏大歷史,以碎片的真實代替歷史的真實,衝淡、消解、對抗黨和國家組織編纂的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

  在話語體系方面,一些人堅持所謂的「去中心化」「去本質化」「去主流化」,掩蓋或放棄革命話語,連革命、鬥爭、階級等概念都刻意不用,而引進或創設一些所謂的「中立性」「去意識形態性」話語;一些人不加分析地套用「中共革命」「共產革命」「國共戰爭」等西方學術概念、當年國民政府使用的概念或中國共產黨在特定歷史語境下曾經使用的概念,來指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或這個革命的不同歷史階段,把具有先進性、正義性和人民性的革命戰爭等同於一般的政治集團爭權奪利的鬥爭。

  在學術獨立性上和學科合法性方面,一些人把作為一個歷史時期概念的中華民國與作為一個政治概念的中華民國混淆,用所謂的「大中華民國史」來替代或整合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掩蔽在所謂的「大中華民國史」框架之下,否定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作為一個研究領域、一個歷史學科存在的合法性;一些人刻意誇大國民黨政府的功績,尋找史料來證明所謂的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過分誇大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的作用,而對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語焉不詳或乾脆閉口不談,甚至從日本侵華檔案、國民政府歷史資料中尋找依據來證明當年國民黨污衊共產黨的「遊而不擊」。對於這些現象,歷史研究者不能不予以重視,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入、正確地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史。

  第四,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對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的學習研究高度重視,領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領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深刻闡述了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發揚光榮傳統、弘揚鬥爭精神的重要意義,系統總結了黨的百年奮鬥歷程、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科學闡明了學習研究黨史、革命史的立場觀點方法,為做好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

  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調學習研究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的重要意義。他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2021年6月18日,他在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時強調:「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

  系統總結了黨的偉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他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一百年來開闢的偉大道路、創造的偉大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必將載入中華民族發展史冊、人類文明發展史冊。在談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時指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在同志的直接領導下,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系統總結了黨百年奮鬥四個歷史時期的重大成就、五個方面的重大意義和「十個堅持」的重要經驗。「決議」的第一部分對「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的歷史時期做了集中闡述,全面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大實踐成就、理論創造成果、重大歷史意義。

  科學闡述了學習研究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的科學方法和基本要求。2021年2月18日,他在給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百歲老戰士們的回信中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常讀常新」,一定要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中國革命的故事,也就是要認真做好黨史、革命史的學習、宣傳和研究工作。做好這項工作就必須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方法論。2021年2月20日,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他從九個方面系統闡述了黨史學習研究的要求,突出強調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歷史,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他批評了歷史研究中一些需要引起警惕的錯誤傾向:「有的誇大黨史上的失誤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黨的歷史、攻擊黨的領導;有的將黨史事件同現實問題刻意勾連、惡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將黨史庸俗化、娛樂化,熱衷傳播八卦軼聞,對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樂道,等等。」為此,必須堅持唯物史觀這一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實事求是看待黨史上的一些重大問題,反對形形色色的歷史虛無主義。

  關於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學習研究的重要思想,極大地推動了歷史研究事業的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也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學術界積極學習貫徹的重要論述,堅持唯物史觀、正確黨史觀、大歷史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的學術立場,堅持科學的歷史研究方法,傳承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成果和經驗,全面把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進程和重大意義,努力在新時代深化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推出有方向、有立場、有靈魂、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研究成果。2020年,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制定「十四五」發展規劃時,將中國革命史、中華民族復興史列為重點學科。2021年11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和中國歷史研究院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作為重大委託課題立項。

三、 開拓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中華民族復興史範式」

  2021年11月,在談到學習、宣傳和研究中共黨史時提出:「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繫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要堅持正確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對待黨在前進道路上經歷的失誤和曲折,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不斷開闢走向勝利的道路。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這個重要論述對於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以唯物史觀、正確黨史觀和大歷史觀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學術導向。深入把握和運用唯物史觀關於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理論、物質生產決定理論、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理論、社會形態理論、社會革命理論、階級鬥爭理論等,全面深入地理解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反帝反封建鬥爭實質,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人民性和正義性本質,科學把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與依靠人民群眾、建立工農聯盟基礎的關係,無產階級領導權和統一戰線中各階級的關係,革命戰爭中武器因素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係等。

  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具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屬性,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堅定地站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立場上來研究,而不是堅持所謂的中立立場,更不能站在所謂的反主流立場上為失敗者翻案或唱讚歌。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話語體系,可以借鑑但不能照搬西方歷史學的話語體系,對於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重大理論觀點的政治性評價,必須堅持中共黨史和歷史決議的基本判斷,不能隨意根據自己的理解做主觀性判斷。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特別是「告別革命論」的錯誤思想,批判那些否定唯物史觀的社會形態理論進而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並由此否定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本質區別、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湮滅在民國史中的錯誤觀點。

  第二,堅持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鬥爭為主體敘事,抓住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聚焦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大實踐成就、理論創造和歷史經驗,突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

  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首先必須把握它的本質內涵。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但又不同於舊式的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而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本質特徵和決定性因素;革命鬥爭形式是武裝鬥爭,這種武裝鬥爭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戰爭;革命鬥爭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革命的任務是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這些本質內涵任何時候都不能否定,否則就會發生方向和內容上的偏差與錯誤。

  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必須正確處理主流與支流、宏觀與微觀、整體與局部的關係。研究的重點要聚焦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主流本質上,重點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完成的主要任務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它們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貢獻;深入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立場、理論創新、獨立自主、勇於鬥爭、統一戰線、自我革命等重要經驗,以及它們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遠影響。

  同時,也要關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支流,即總結實踐過程中的挫折和教訓,但這種總結是為了更好發展,而不是為了質疑和否定主流歷史敘事,抹黑黨和人民的歷史成就。如果刻意放大和渲染失誤,以支流和現象取代主流本質,把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書寫成一部失敗、失誤的歷史,進而否定新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合法性,那就會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淖當中。

  第三,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當中,在突出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本質內涵和根本任務的基礎上,整合近代史研究中的不同敘事範式,輻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社會的政治變化、經濟狀況、社會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內容,完整展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總體歷史。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核心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內含政治制度革命、生產關係變革、經濟社會發展、日常生活變動等豐富內容,具體體現為政黨領導、領導階級、指導思想、發展道路、經濟基礎、政權建設、社會制度、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革命性變化。但是,這些同一歷史時期中的不同內容之間存在著中心與非中心、主與次、先與後的關係。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始終把取得革命勝利作為核心主題和重點任務,根據地的政權建設、經濟建設、日常生活等是服務於、服從於革命的,是在革命基礎上發生而又支持革命的。

  學術研究要符合研究對象本身的現實和特徵,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要正確體現和把握當時的中心工作與其他工作之間的關係,在聚焦根本主題和核心任務的前提下研究其他方面內容。例如,革命與現代化(當時稱為工業化)的關係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組重要關係。中國共產黨清楚地了解,實現工業化(現代化)是中國人民獲得最終解放、中華民族實現獨立自主、國家擺脫貧窮落後的根本前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基礎。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工業化缺乏應有的環境和條件,首先要打破舊的社會制度才能為工業化的發展掃清障礙。由此,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的革命就成為第一位的任務,在完成這個首要任務後再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毛澤東對此曾做過多方面闡述。他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工業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奮鬥的方向,是擺脫侵略的基礎保證,但只有首先取得革命勝利才能「造成將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的可能性」;「在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條件獲得之後,中國人民及其政府必須採取切實的步驟,在若干年內逐步地建立重工業和輕工業,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他在《論人民民專政》中再次強調,要取得革命勝利、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創造條件「使中國有可能在工人階級和共產黨的領導之下穩步地由農業國進到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消滅階級和實現大同」。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從來沒有忽視過工業化和經濟建設問題,但首先要獲得革命勝利,為發展工業化創造條件。把革命和現代化對立起來,用現代化的合理性來否定革命的合理性,說共產黨人只懂得革命不懂得現代化、醉心於革命而耽誤了國家工業化等論調,是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這裡就涉及正確對待中國近代史、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中存在的諸多研究範式的問題。歷史與歷史研究範式是兩個層次的範疇。歷史是人們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客觀存在,但客觀歷史是不可重複的一維性存在,只能靠親歷者或後人通過歷史敘述來還原和書寫。歷史敘述是對客觀歷史的撰述和還原而不是歷史本身,歷史研究範式是研究者以特定的立場、視角對客觀歷史進行梳理、總結、編纂的書寫方式。在近代史研究中有革命史範式、現代化範式、「衝擊—回應」範式、「國家—社會」範式、外交史範式、全球史範式等。不同研究範式都有它們的優長之處,但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足,有的因為過於偏狹而造成嚴重的學術和政治導向問題,特殊情況下還同歷史虛無主義、「告別革命論」等形成「共謀」。這就需要我們對這些研究範式進行綜合分析,吸收借鑑其合理性成分,克服其自身缺陷,形成更加合理完善的研究範式,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方面實現突破創新。

  第四,堅持守正創新原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的方法。一是要樹立辯證思維,做好貫通研究,把歷史規律性和歷史主體性結合起來,把宏大歷史與微觀史料結合起來,把全球視野和中華民族獨立性結合起來,把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屈辱與抗爭結合起來,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前提等綜合性要素結合起來,從縱向上打通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等不同歷史時期,並與新中國建立後的歷史發展進程呼應,全面把握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整體歷史。二是要放寬研究視野,增強對比研究,將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放在近代中國歷史演變的脈絡中,觀照中國社會各種力量為探索中國出路所提出的不同政略、道路、思想及其相互關係,尤其是要正確處理新民主主義革命史與中華民國史研究的交叉重疊性,對國共兩黨的力量消長、興衰成敗進行對比研究,發掘國民黨由強而弱、由盛而衰、由興而敗的深刻根源,凸顯中國共產黨由小而大、由弱而強、由敗而勝的成功經驗,闡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勝利的內在依據。三是在文獻資料方面,嚴格遵循全面搜集、分類整理、精準校勘的原則,儘可能使用可靠的、公開的第一手資料,還要充分利用各種電子資料庫等資源;在最新資料的使用上堅持審慎處理,並不是越新就越準、越少就越對、越是外國的就越可靠;對於流行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方法、西方史學理論和話語體系,堅持有辨析、有借鑑、有批判。

  概括起來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以關於中國歷史、中國近代史、中共黨史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堅持唯物史觀、正確黨史觀、大歷史觀和科學方法論;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主線,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大歷史當中;以革命史範式為基本研究範式並充實其內涵、擴大其外延,整合現代化史、外交史、全球史等不同敘事範式的合理內容,排除其不正確的方面,聚焦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本質內涵和核心問題;以中國共產黨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為中心,同時全面考察社會各階層、各政治力量對民族復興道路的探索及其經驗教訓,深刻揭示「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歷史邏輯;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國歷史發展進行完整系統的研究,科學判斷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地位和意義,形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中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研究範式。

(作者:金民卿,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來源:《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4期)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