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天寧區離市中心有多遠(從城市之根到城市之光)
2023-05-26 08:44:28 3
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
老城廂裡有著一個城市的「根」與「魂」。
從一眼千年前後北岸的古韻今風,到江南名巷青果巷的人間煙火;從京杭大運河的繁華盛景,到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產業重振……常州市天寧區天寧街道既承載著城市厚重的歷史底蘊,也承擔著主城區更新的發展使命。
近年來,天寧街道堅持全域謀劃、加快資源整合、加速城市更新,用心用情、巧謀善治,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和溫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會客廳」。
一條老馬路,以「形」喚「行」
城市發展,道路先行。
在老城廂復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第一個試點項目便是羅漢路的提升改造工程。
此後,「一圈」(文化宮商圈振興)「兩軸」(和平路、延陵路品質提升)「四區」(青果巷周邊片區、文化宮周邊片區、天寧寺周邊片區和運河沿線片區)等重點項目相繼啟動。
作為天寧寺文化宮景觀廊道提升的重要一環,2020年9月,天寧街道啟動紅梅路道路提升工程。僅一個月時間,工程便完工通車,成為常州老城廂復興發展的又一示範性工程。
紅梅路改造時,對標國家5A級景區標準要求,優化交通設施、導視標識設計,在保障車輛通行的同時,增大人行步道體量,給市民留足慢生活的空間。路面的燈光投影,展現了「天空星星螢火,腳下步步梅開」的「常州最美林蔭路」。紅梅路東倚天寧寺、紅梅公園,向南連接椿桂坊、麻巷,直通青果巷,向西與文化宮廣場、前後北岸相連,與「百年學府路」羅漢路共同形成精品慢行旅遊動線,為市民帶來更順暢、愜意和美感的慢行慢遊方式。
道路撐起城市的發展骨架,影響著城市的發展脈絡,改變著城市的發展格局。
今年上半年,天寧街道老城廂道路路網體系再次優化。街道範圍內的東西獅子巷、泰興裡、鍾家弄、十子街、紅梅南路、桃園路、南園路等8條老城廂道路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東西獅子巷為保存文保單位特色風貌,採用「針灸式」整治提升;鍾家弄將老建築的外部輪廓和空間肌理一一修復;十子街原汁原味呈現老常州地方文化建築特色;紅梅南路、桃園路、南園路等道路以沿線綠地、街頭小品為重點,市民開窗見綠、出門見景,紛紛點讚。當前,博愛路、關河路等精品道路改造工程也已啟動。
從一條路到全域路,天寧街道根據地塊特點和性質,強化「一路一策」研究,多渠道改善居民出行條件,多途徑保護城市肌理,讓老城廂煥新顏、百姓露笑臉。
一個老小區,以「新」換「心」
秋風微涼的傍晚,走進北直街小區,老人悠閒地散步,幼童肆意地奔跑,生動演繹著小區居民的幸福生活。
從改造前的道路狹窄破舊、居民活動空間小、停車難綠化少、「飛線」抬頭可見,到加裝多臺電梯、停車位和智能道閘齊備、基礎設施更新、居民活動空間增大,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這是天寧街道老舊小區改造中的一個縮影。在老城廂復興計劃中,天寧街道聚焦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缺失或破舊、配套功能不全、服務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讓老舊小區從「面子」到「裡子」得到「破繭重生」。
老舊小區改造,改的是環境,贏的是民心。
「差點沒認出來,要不是走到16幢甲單元樓下聞到熟悉的紅燒肉濃香,還以為走錯了小區!」到桃園新村看望自己老母親的王阿姨,驚訝小區改造變化如此大。
桃園新村項目負責人介紹,桃園新村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共28幢居民樓,位於桃園路以北、桃林巷以西,與紅梅公園、天寧禪寺相隔延陵路,是老城廂內老舊小區一期項目中備受關注的改造小區。
小區改造方案,居民群眾說了算。艤舟亭社區充分傾聽民意,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溝通,將多數群眾的需求項目列入整治計劃。把屋頂漏水、管網老化、道路坑窪、停車「一位難求」、飯後「無處可去」等「急難愁盼」問題擺在心上,力求辦好每一件惠民「小事」。為更好照顧一老一小,小區內還增設了老人、幼兒的日間照料中心,並配套共享圖書室和社區便利店。
從一個老小區到一批老小區,居民感受到的不僅是居住環境的改善,更多了對品質生活的美好期許。
自老城廂復興計劃啟動以來,已投入4.14億元,對41個老舊小區進行了改造,今年還將改造13個老舊小區,力爭改到百姓心坎裡,讓人文老城更加出彩。
一處老街區,以「芯」煥「興」
龍城何處好風光,小巷通幽果溢香。今年7月,常州市天寧區「龍城夜未央·越夜悅天寧」夜生活節在青果巷拉開序幕。
青果巷「朝花熙市」夜市融合「夜遊」「夜娛」「夜購」「夜食」,集消費、休閒、娛樂、潮玩於一體。自2019年「五一」開街以來,青果巷共接待遊客超1100萬人次。
青果巷悠悠千餘年,如今以全新的「打開方式」,為「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保護」寫下了一個兩者兼容的典範案例,成為老城廂文旅新地標。
古巷新生,不僅喚起「舊記憶」,更通過產業「換芯」讓老城廂煥活生機。
來到桃園路19號的常州化輕大院,門口窺見的是斑駁的老廠房,走進卻是別有洞天。王雷水墨傳承畫、董文勝攝影工作室、85°當代藝術空間,藝術的氣息撲面而來。這是依託常州市化工輕工材料總公司老庫房進行的升級改造,將成為常州又一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常州化工輕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志清介紹,化輕文創園以常州非遺文化項目帶動園區的文創提升,目前已入駐企業15家,70%以上是文化類企業。下一步,將繼續引進文化類企業,契合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造具有老工業風格的文創園區。
近年來,天寧街道圍繞「一圈兩軸四區」發展規劃,整合轄區土地資源,通過深挖園區潛力、拓展空間、資源整合等手段,攜手常州市化工輕工材料總公司、常州黑牡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打造包括青山灣文創園、化輕文創園、超維芯巢在內的七個重點文創園區,形成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時尚設計和家裝設計為主題的品牌特色空間。
天寧老城廂,既承載著歷史的根與魂,又交疊著時尚與青春。下一步,天寧街道將進一步做好特色園區及樓宇的業態導入、升級,完善布局業態,集聚商業中心區人氣,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