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鵬演講全集(天才少年希孟何許人)
2023-05-31 03:05:40
《中國美術報》 第228期 美術副刊
《千裡江山圖》是一幅中國中小學美術課本裡非說不可的畫。王希孟是作者,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但令人驚奇的是,如果我們在沿著這幅作品想要知道關於希孟更多的信息時,答案卻是:無!憑此一幅作品,就能在中國古代的繪畫史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也可謂是空前絕後、千古一奇了。
如果再告訴您這位畫家在創作《千裡江山圖》時只有18歲,那又該如何想呢?一幅畫,1000年,縱觀古今、遍查中西,也是獨一無二了!元代黃公望70來歲完成《富春山居圖》為後世楷模,齊白石60歲「衰年變法」名震畫壇,想想希孟以小小年紀和他們並肩在一起,這般成就也是沒誰了。
宋徽宗的皇家畫院名震古今,所出的一部《宣和畫譜》(1120)也很有名,裡面收錄魏晉至北宋宣和年間231位著名畫家、6396幅畫作。此時希孟已經故去,書中卻沒有提到他的名字,也沒有提到《千裡江山圖》這幅長卷,這未免有點奇怪了。據考,希孟是北宋時期的一位天才少年畫家,確切地說是一位宮廷畫家。他生活在北宋徽宗年間,也就是1096年至1113年左右,史書上說他只活了20餘歲。所謂史書,最明確地說出希孟生平的人是歷史上著名的奸佞、北宋的「六賊」之首,同時也是北宋書法四大家之一、宋徽宗的「好哥們兒」——蔡京。他曾經在《千裡江山圖》長卷後隔水上有一段題跋,文中大致說了希孟從藝的經過和創作這幅巨作時的年齡。
其實,蔡京的題跋並沒有說希孟姓王,至於「王希孟」的說法,坊間流傳最早的是清代康熙年間的顧復在他的《平生壯觀》一書中提到的:他的朋友、古董商王濟之認為希孟姓王。因為他在清代著名的收藏和書畫鑑定家梁清標家中看到過此畫,有記載說在此畫卷的外籤上寫的就是「王希孟」。後來還有人據此寫了首詩,說他20歲就死了云云。再後來清宮內府編纂的著名的《石渠寶笈》也沿襲了這種說法,於是希孟就這樣成了神童畫家王希孟了。
我們的問題是,如果希孟不姓「王」,那他會姓什麼?有人通過分析推理認為有兩種可能:第一,希孟有可能姓趙,因為是「國姓」,所以避諱不能寫明;第二,希孟有可能與蔡京同姓——蔡,因此蔡京以長輩的身份可直呼其名,不用寫明。兩種可能都沒有直接的證據,因此我們只能從了古人的說法——「王」姓,起碼也已經叫了二三百年了,相對保險。
《跟著王希孟遊千裡江山》
作 者:呂鵬
主 編:劉崢
出版社:故宮出版社
在《千裡江山圖》的後隔水的題跋中,蔡京還透露希孟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在宋徽宗的「畫學」中做學生,後來被招到宮廷中的文書庫工作。那麼,「畫學」又是什麼所在呢?它是北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開辦的一個皇家繪畫機構,這個機構最初是設置在「書學」之下的,隸屬於太學,歸國子監管轄。稍後,「畫學」與「書學」「算學」並立。「畫學」就相當於北宋時期的「皇家美術學院」。1104年,這個「畫學」併入皇家的翰林圖畫局,其實就是皇家畫院,據說「畫學」提供三年的培訓課程。總之,希孟同學應當是在這裡完成學習後,再被分到「禁中」的文書庫,做了文書工作。至於為什麼希孟同學學了幾年的繪畫卻被分配到了文書庫做文書?這是個問題,卻沒有明確的答案。從蔡京的記錄中可以推測希孟當時的畫藝或者風格可能還得不到宋徽宗的賞識,但是皇帝「知其性可教」,於是決定親自傳授他繪畫本領。希孟果然畫藝大漲,不久就有了一顯身手的機會。
於是18歲的希孟憑藉少年的凌雲壯志,用半年時間創作了這幅宏幅巨製——《千裡江山圖》。半年成就千年,這的確像夢一樣。
我們翻遍歷史,除了蔡京和少數幾位鑑賞名家的記錄外,也確實很難找到有關希孟的更多信息。至於他從哪裡來,後來又歸宿如何,就更成了千古之謎。一代天才少年,在留下一卷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之後絕塵而去,空留一段傳奇任後人評說!■
(本文節選自「跟著藝術大師」系列叢書《跟著王希孟遊千裡江山》第一章節「此間少年」,題目為編者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