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議論文
2023-06-30 13:48:54 1
範文一:賢者善行
孔子云「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此之謂君子。可見,正如魚兒離不開水,人離開了行動,話說得再漂亮也什麼都不是。只有行動才能證明一切。
1861年3月4日,林肯正式就任於美國第16任總統。白宮一位職員替他寫了一個簡單的通知給當時的國庫秘書,要他在每月1日發給林肯月薪。林肯認為從3月5日才能全日辦公,所以他把那份通知中的「1日」給成了「5日」。當時美國總統的年薪是2.5萬元,就這樣,這位一絲不苟的總統用行動替美國人民節省了73美元97美分。--他用行動履行著責任。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無所知」。說這句話的人是誰?--歐洲哲學的開山鼻祖,偉大的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當法官告訴他,如果他承認錯誤,他就會得到赦免,他拒絕了。他的朋友來到牢房告訴他,他們已經買通了所有妨礙他獲得自由的人時,他也拒絕了。他淡淡地說:「告訴人們,他們殺死的只是我的肉體。」是的,他的肉體在當時被輕蔑地毀掉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卻給人們打開了思想之們,也給他帶來了不朽的千古聲名。--他踐行為求真理。
趙括自幼學習兵法,曾經和他的父親趙奢談論兵事,趙奢都難不倒他,但並不稱讚他。趙奢說:「如果趙王不讓他當將軍也就罷了,如果一定要讓他當將軍,打敗趙軍的一定是趙括自己。」後來,趙括替了廉頗之後,因沒實戰經驗,最終導致趙軍大敗,數十萬趙軍投降了秦國。--不躬者自敗。
晏子云:「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常為而不至(「至」應改為「置」,放棄),常行而不休。」可見,上帝在給了你生命的同時,也賦予你行動,而只有在行動中,生命才能煥發出璀璨奪目的色彩!
範文二:狗以善吠為良,人以善言為賢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意思是說:狗,不因為它善叫就認為是好狗;人,不因為他能說會道就是賢人。莊子借這句話警示我們,不能把是否「善言」當作評判是否賢能的標準。
當全家人在沉睡的時候,有小偷光臨,此時需要有一條善吠的狗;當主人遇到危險時,需要有一條善吠的狗.人在搭構人際關係的時候需要有一張會說話的嘴,當有時處於尷尬場面的時候需要一張靈巧的嘴……我認為「狗以善吠為良,人以善言為賢」,但是其前提必是一個「善」字方可如此而言。(注:善:指的是其言真且誠,不為一己之私而言。)
戰國時期,鄒忌形態昳麗,問其妻妾及客說:「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美?」他們都回答:「你比城北徐公美的多。」一日,徐公來訪,鄒忌自認為不如徐公美。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鄒忌由己及人,入宮朝見齊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裡,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鄒忌巧言進諫,不失為一個善言之人。他善言,令齊王廣開言路,戰勝於朝廷,利國利民,可稱為賢人。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這個寓言故事,表現了晏子的機智敏捷、能言善辯的才幹,表現了他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尊嚴的可貴品質。如果晏子不是善言之人,如何維護祖國尊嚴?
倘若鄒忌、晏子不是善言之人,即便有赤膽忠心,也不能使齊國戰勝於朝廷、保全齊國的尊嚴。
不過,莊子所言亦不無道理。觀古今歷史有多少巧舌如簧的奸詐小人。自古以來,奸詐小人多是善言者,其善言,但言非良語。善言者而非賢者,不在少數。歷朝歷代,奸臣當道之時,小人弄權,小人伶牙俐齒,混說黑白是非,禍國殃民,如何稱的上是賢人呢?
我並無反對莊子之言,我所講的「狗以善吠為良,人以善言為賢」是以「善」字為先。一個人所講的是良善之言,其人定是良善之人,又善於言辭,當稱為「賢」。
範文三:大言若訥
有的人巧舌如簧,有的人卻不善言辭,更多的人也許會認為自己介於兩者之間,我自認為屬於最後一種。
很多人都會很羨慕巧舌如簧的人,羨慕他們從來不打結的舌頭,羨慕他們擦滿潤滑油的雙唇,也很羨慕他們比光還快的思維。在世人眼裡,他們有才~~這猶如墨守的陳規,猶如永恆的真理。
莊子不服。《莊子·徐無鬼》云:「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這對千言萬語卻說不出口的大傢伙來說可是莫大的鼓勵呵。就是!巧舌如簧的人並不是都值得羨慕的啊~~
才華並不需要舌頭來展現她的美麗,舌頭也無法展現才華全部的美麗。巧舌如簧,不過是嘴皮子上的功夫,不知哪位大俠曾經用嘴皮子坐上了武林盟主的寶座啊?!金庸的江湖好像沒有,古龍的江湖好像也沒有。武俠小說裡的大俠,功夫蓋世吧?嘴皮子的功夫怎麼樣?不咋的吧?!武俠小說太虛幻,回到現實,也沒有什麼大的出入。賈平凹,在公眾場合,他顯現出他的「弱項」:不善言辭,說話對他是一種負擔。他,沒才嗎?誰敢說他沒有才華?你聽說過哪個無才之人能像他這樣,寫出幾十本散文、小說?據說他年輕時,有一年竟創下了每周發表一篇作品的奇蹟。這不但與「無才」絲毫聯繫不起來,而且簡直可算得上天才了。用汪曾祺的說法,賈平凹是個「鬼才」。鬼才啊~~~世間有幾等人可算鬼才?屈指可數。
巧舌如簧,不一定有才;不善言辭,可能內涵深厚。當然,巧舌也有才氣橫生的非等閒之輩。
《三國演義》讀過吧?沒讀過?諸葛亮總聽說過吧?沒聽說過?今天就說給你聽:)舌戰群儒哪兒來的?諸葛孔明那兒來的,人家可了不得。《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隻身隨魯肅過江、遊說東吳群臣。時值劉備新敗,退守夏口,曹操大軍壓境,東吳上下主降之風日盛。在此情勢下,諸葛亮以其超人的膽識同東吳群儒展開舌戰,並以其滔滔辯才使對手一個個皆成「口」下敗將,並最終說服了孫權,使吳蜀聯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諸葛亮在東吳諸儒的詰問中從容做對,侃侃而談,縱橫捭闔,遊刃有餘,終使「張昭並無一言回答」,「虞翻不能對」,「步騭默然無語」,「薛綜滿面羞慚,不能對答」,「陸績語塞」,「嚴低頭喪氣不能對」,「程德樞不能對」,以至眾人「盡皆失色」。真可謂三寸之舌能抵百萬之兵。這可不是單純的嘴皮子功夫啊!肚子裡的武功秘籍那可是用堆計算的啊,那可是等閒的巧舌所有的?
佩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了吧?羨慕,就要羨慕這樣的!
說實話,我偏愛賈平凹那樣的。沒什麼可說的幕布後面,是滿腹經典的宏偉場景。
不要總是羨慕巧舌如簧的人嘛~~看看「鬼才」賈平凹,如果你真的很固執,就是要羨慕他們,我也不攔著,但請羨慕比諸葛亮有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