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美國最新藝術片(抄襲好萊塢大片)
2023-06-30 22:59:47 11
在好萊塢動作片裡,大女主們憑實力「打」出了一片天。
前有《極寒之城》,查理茲·塞隆用驚豔的動作戲,為女打星正名。
後有《紅雀》,詹妮弗·勞倫斯用精湛的演技,徵服了所有觀眾。
當然,在好萊塢遠不止這些人。
從《安娜》到《新霹靂嬌娃》,近年來銀幕上湧現了一大批驍勇善戰的女打星。
而在這群人之中,有一個人卻十分低調。
在多部動作片裡,她都展現出打女的特質屬性,卻一直沒有得到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直到《絕命凱特》誕生,她終於成為獨挑大梁的動作大女主。
瑪麗·伊莉莎白·溫斯特德,說起這個名字,可能大家都對她印象不是特別的深刻。
一旦我說出她拍的電影,估計立刻會想起來——《死神來了3》和《科洛弗道10號》。
其實,《絕命凱特》並不是瑪麗·伊莉莎白·溫斯特德的第一部動作片。
早在《雙子殺手》裡,伊莉莎白就飾演了一個情報局的特工。
而這次,她飾演的角色,是個女殺手。
01.「復仇加救贖」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日本,代號「老手」的女主角凱特接到組織下達的命令,前往一處港口執行暗殺。
原本,任務進行得很順利,然而因為一位小女孩出現,使得她出現了猶豫。
儘管組織有一條規定「不準傷害小孩」,但是上司卻要求她開槍。
事後,這次任務給她留下了不小陰影,並逐漸有了退隱的想法。
於是凱特向組織提交了「退休」的請求,準備開始全新的生活。
然而,江湖可是你說想離開就能離開的。
組織向她下達了最後一項任務,只要完成就能功成身退。
某天晚上,凱特精心打扮一番,在酒吧引來了一位帥哥的搭訕。
兩人聊得十分起勁,當晚就迫不及待地到房間裡共度春宵。
第二天離開前,凱特貼心地在床前放了小費,便去完成退休前最後一個任務。
結果,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凱特的身體出現了異樣,最終導致身份暴露,並且行動失敗。
在逃亡的過程中,凱特搶了一輛粉色小跑車,在馬路上加速狂飆。
結果不一小心翻了車,等她再次醒後,發現自己已經住進了醫院。
更令她沒想到的是,醫生這時告訴她,她的生命只剩下24小時。
這時,凱特才想起來,昨晚和那個帥哥進入酒店後,無意間喝了對方事先準備的紅酒,而裡面肯定被下了毒。
可是當她再次找到那個男人時,對方卻告訴他,自己也是受人指使,幕後黑手其實是個叫佐藤的人,而佐藤是木島的手下。
原來,凱特在很早之前,一次任務的目標,正是木島的弟弟。
在生命最後一刻,凱特身體裡的殺手基因再次驅動,決定找到木島跟他好好談談。
結果,這一路上,她遇到了首領的侄女,從她的身上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
於是,一段前所未有的疾速追殺正式開始。
02.一場接一場的精彩動作戲
不難發現,《絕命凱特》的賣點,就在於它的動作戲。
整部電影隨處可見暴力的動作場面,搭配上乾淨利落的動作剪輯,足以讓這部電影成為了一部觀賞性極高的作品。
特別是結尾處的打鬥場面,無疑是整部電影的高潮。
一邊是窮追不捨的打手,另一邊則是昔日的恩師。
凱特展現了一位頂級女殺手的本質,詮釋了一個硬派的女性形象。
03.一部拼接明顯的好萊塢動作片
Netflix這次找來大衛·雷奇擔任監製,可見誠意滿滿。
《絕命凱特》匯集了大量動作片的元素,精美的場景與燈光設計,有種《捍衛任務》和《極凍之城》的既視感。
但是,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裡面有不少拼貼的痕跡。
首先,是凱特和首領的組合,有點類似於《極速追殺令》。
在片中,讓·雷諾飾演的硬漢形象與廣末涼子的活潑少女,與《絕命凱特》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其次,是女主的人設和故事,很明顯模仿的是《疾速追殺》系列。
凱特和約翰·威克都有著高超的戰鬥技巧,同樣都是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給人的感覺隨時都有可能被打倒在地。
但是,每次倒地都能再次爬起來,而且戰鬥力變得更加強大。
唯一有所區別的是,約翰·威克的狼狽是因為人到中年,而凱特則是中了毒。
由於故事的背景設置在日本,所以在色彩調配和場景設計上,又有點類似於寡姐的《攻殼機動隊》,有一種賽博龐克氣息的視覺感。
而在劇情方面,故事的核心無疑是在情感上。
凱特在自己生命最後的24小時裡,不僅想要擺脫曾經的「父權」控制,還要阻止小女孩步入自己的後塵。
這種老舊的故事主題,其實在很多電影中都能看到。
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也讓《絕命凱特》多了一份悲壯的色彩。
總的來說,《絕命凱特》的缺點多於優點。
即使動作戲足夠出彩,主創團隊對於場景的設計足夠用心,但是缺乏對角色的深度刻畫,同時也無法掩蓋故事劇情薄弱的問題。
雖說看動作戲不需要燒腦,但是劇情的推進,也不能毫無懸念鋪墊,這樣會讓反轉顯得僵硬。
在我看來,《絕命凱特》只能算是一部剛過及格線的好萊塢動作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