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算幾線城市(最新城市分級榜單出爐)
2023-06-30 15:45:46 7
日前,依據最新一年的160個品牌商業數據、17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和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在這份新的中國城市分級榜單中,
菏澤是四線城市!
一線城市
4個
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深圳市
新一線城市
15個
成都市、杭州市、武漢市、重慶市、南京市、天津市、蘇州市、西安市、長沙市、瀋陽市、青島市、鄭州市、大連市、東莞市、寧波市
二線城市
30個
廈門市、福州市、無錫市、合肥市、昆明市、哈爾濱市、濟南市、佛山市、長春市、溫州市、石家莊市、南寧市、常州市、泉州市、南昌市、貴陽市、太原市、煙臺市、嘉興市、南通市、金華市、珠海市、惠州市、徐州市、海口市、烏魯木齊市、紹興市、中山市、台州市、蘭州市
三線城市
70個
濰坊市、保定市、鎮江市、揚州市、桂林市、唐山市、三亞市、湖州市、呼和浩特市、廊坊市、洛陽市、威海市、鹽城市、臨沂市、江門市、汕頭市、泰州市、漳州市、邯鄲市、濟寧市、蕪湖市、淄博市、銀川市、柳州市、綿陽市、湛江市、鞍山市、贛州市、大慶市、宜昌市、包頭市、鹹陽市、秦皇島市、株洲市、莆田市、吉林市、淮安市、肇慶市、寧德市、衡陽市、南平市、連雲港市、丹東市、麗江市、揭陽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舟山市、九江市、龍巖市、滄州市、撫順市、襄陽市、上饒市、營口市、三明市、蚌埠市、麗水市、嶽陽市、清遠市、荊州市、泰安市、衢州市、盤錦市、東營市、南陽市、馬鞍山市、南充市、西寧市、孝感市、齊齊哈爾市
四線城市
90個
樂山市、湘潭市、遵義市、宿遷市、新鄉市、信陽市、滁州市、錦州市、潮州市、黃岡市、開封市、德陽市、德州市、梅州市、鄂爾多斯市、邢臺市、茂名市、大理白族自治州、韶關市、商丘市、安慶市、黃石市、六安市、玉林市、宜春市、北海市、牡丹江市、張家口市、梧州市、日照市、鹹寧市、常德市、佳木斯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陽江市、晉中市、渭南市、呼倫貝爾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河源市、郴州市、阜陽市、聊城市、大同市、寶雞市、許昌市、赤峰市、運城市、安陽市、臨汾市、宣城市、曲靖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邵陽市、葫蘆島市、平頂山市、遼陽市、菏澤市、本溪市、駐馬店市、汕尾市、焦作市、黃山市、懷化市、四平市、榆林市、十堰市、宜賓市、濱州市、撫州市、淮南市、周口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瀘州市、玉溪市、眉山市、通化市、宿州市、棗莊市、內江市、遂寧市、吉安市、通遼市、景德鎮市、阜新市、雅安市、鐵嶺市、承德市、婁底市
五線城市
129個
克拉瑪依市、長治市、永州市、綏化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拉薩市、雲浮市、益陽市、百色市、資陽市、荊門市、松原市、涼山彝族自治州、達州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廣安市、自貢市、漢中市、朝陽市、漯河市、欽州市、貴港市、安順市、鄂州市、廣元市、河池市、鷹潭市、烏蘭察布市、銅陵市、昌吉回族自治州、衡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濮陽市、錫林郭勒盟、巴彥淖爾市、雞西市、賀州市、防城港市、興安盟、白山市、三門峽市、忻州市、雙鴨山市、楚雄彝族自治州、新餘市、來賓市、淮北市、亳州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呂梁市、攀枝花市、晉城市、延安市、畢節市、張家界市、酒泉市、崇左市、萍鄉市、烏海市、伊春市、六盤水市、隨州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池州市、黑河市、哈密市、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天水市、遼源市、張掖市、銅仁市、鶴壁市、儋州市、保山市、安康市、白城市、巴中市、普洱市、鶴崗市、萊蕪市、陽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嘉峪關市、白銀市、臨滄市、商洛市、阿克蘇地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興安嶺地區、七臺河市、朔州市、銅川市、定西市、迪慶藏族自治州、日喀則市、慶陽市、昭通市、喀什地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海東市、阿勒泰地區、平涼市、石嘴山市、武威市、阿拉善盟、塔城地區、林芝市、金昌市、吳忠市、中衛市、隴南市、山南市、吐魯番市、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固原市、甘南藏族自治州、昌都市、阿里地區、海南藏族自治州、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那曲地區、玉樹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三沙市。
雖然現在菏澤還是四線城市
但是菏澤近些年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
你們現在覺得菏澤只是一個小城市
但是三年後的菏澤
絕對會讓你各種驚喜不斷!
2020年菏澤將初步建成
區域中心城市
此前,菏澤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打造區域中心城市的實施意見》,提出努力把菏澤打造成「本地人留戀、外鄉人嚮往」的宜居宜業區域中心城市,不斷提高中心城區綜合承載能力,切實增強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持續提升吸引力、影響力、帶動力和輻射力。
到2020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156平方公裡,人口達到150萬,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6%,初步建成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區區域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區發展的嶄新面貌迎接撤地建市20周年。
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完善
推進菏澤機場建設,2018年完成投資18億元的機場一期工程建設。
推進鐵路(高鐵)建設,抓好魯南高鐵菏澤段、京九客專菏澤段和菏澤至徐州鐵路建設,力爭2020年魯南高鐵菏澤段通車。
推進高速公路建設,2020年前確保東新高速、德上高速巨野至單縣段、棗菏高速菏澤段建成通車,濮陽至菏澤高速公路建設順利推進,形成完整的中心城區環城高速框架體系。
著力打造繞城交通框架體系,強力推動市區道路和橋梁建設,形成完善的交通體系,打造區域交通樞紐。
推進國省道建設,市內全部國道及部分省道提升改造為一級公路。
推進航道和港口建設,2020年前新建航道85.8公裡,新建港口4個。
新萬福河復航一期工程2018年底完工,新萬福河航道二期工程、鄆城新河航道工程2020年建成通航。
消滅,26條城市道路被打通
消滅老城區斷頭路。打通青年路、解放街、曹州路等26條城市道路,2020年市區內消除斷頭路,提升市區微循環能力,完善城市路網。
新建城區道路34條,提升改造南京路、上海路、南外環東延段、閩江路等城市道路,加強主城區與機場、高鐵站的快速交通聯繫。
完善公交場站和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優化公交線路,2020年前每年增加新能源公交車100輛,公交線路發展到50條,實現城區所有辦事處通公交。
加快BRT快速公交建設,實現城區到縣城通快速公交。積極探索軌道交通系統建設。完善公共自行車網點布局,繼續增加公共自行車數量。建設城市步行交通系統。滿足居民近距離出行、休憩與公共換乘需求,打造15分鐘生活圈。
加強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道路智能交通系統控制平臺建設,2020年前對滿足路口渠化設計的道路全部提升改造,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滿足城市功能和交通布局,規劃建設社會公共停車場(停車庫),滿足城市靜態交通需求。
城市建設從橫向發展向立體建設轉變
科學開發和利用地下空間,在城市規劃區和開發區、保稅區、工業園區、高校園區等各類園區,以及重要經濟目標區、新建民用建築,依法修建防空地下室,在高鐵站、火車站、大型城市公共設施和終點區域,做好地下人防工程建設,實現城市建設從橫向發展向立體建設轉變。
到2020年,市區新增人防工程平戰結合開發面積10萬平方米,完成30公裡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城市東部規劃建設第二水廠
抓好供電、供熱、供氣、供水、排水、消防等市政設施建設,各類管線在道路建設時一併實施到位。在城市東部規劃建設第二水廠,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
打造堅強智能、可靠優質的中心城市電網,提高供電靈活性和可靠性。加強城市熱源建設,完善多點供熱網絡,2020年實現市區供熱全覆蓋。
統籌規劃城市天然氣管網布局,加強天然氣主幹管建設,優化支線區域管道建設,實現多點供氣管網互有互通,保障民生用氣需求。
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加強中央公園、環城公園、環堤公園、趙王河和洙水河公園、萬福河溼地公園等城市綠地建設,抓好沿河、沿路和組團間綠化,加快城市片林建設,形成網絡化的城市綠地系統,實現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
充分利用水系和隔離綠化組織城市綠地,形成「點、線、面、環、楔」相互滲透的網狀模式。科學選種城市綠化樹種,豐富綠化花卉品種,進一步凸顯「花城水邑」和平原森林城市特色。
開發改造「三湖七河」,把萬福河打造成為城區內河
實施城區河流湖面連通工程,開發改造青年湖、雙月湖、雷澤湖及環城河、環堤河、趙王河、洙水河、萬福河、七裡河、思源河「三湖七河」,把萬福河打造成為城區內河,形成城區萬畝水面,打造濱水宜居宜遊開發空間。
新建小區均按海綿城市理念建設
以趙王河上下遊、城北、高新區、城南、東南湖區等片區為海綿城市建設重點區域,全面提升城市「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能力。
到2020年,城區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市區內新建道路綠化、新建小區均按海綿城市理念建設,綜合採取「滲、滯、蓄、淨、用、排」等開發建設措施。
到2020年,城區建城海綿城市38.5平方公裡。
加大汙水處理力度。實施城區3座汙水處理廠擴容工程,日處理能力由16萬方擴容到32萬方;新建皇鎮、陳集、牡丹產業園等汙水處理廠,新建、改造汙水官網120公裡,實現市區汙水管網與汙水處理能力相匹配。
破解「垃圾圍城」難題。2020年前,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和生活垃圾滲瀝液處理工程,實現生活垃圾規範化、無害化處理全覆蓋。突出做好大氣汙染防治。全面推進燃煤汙染防治,嚴格控制揚塵排放源,加大工業大氣汙染綜合整治,嚴控機動車排放,力爭到2020年細顆粒物(PM2.5)濃度控制在55μg/m3,全市「藍天白雲」天數達到260天。
菏澤學院籌建菏澤大學和菏澤醫專建設本科院校
積極發展學前教育,確保每個新建小區配建規模適當、滿足需求的幼兒園。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20年前市區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28所。
大力實施名師名校工程,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和優質資源助力教育產業發展,在城市北部和西部分別建設一處普通高中,打造一批省內知名學校。
穩步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快建設市職教園區和牡丹區職教園區,推動菏澤學院籌建菏澤大學和菏澤醫專建設本科院校工作,集中打造菏澤大學城科教集聚區。
市立醫院、市第二醫院、市傳染病醫院等市級醫院改擴建
實施「名醫、名科、名院工程」,重點抓好市立醫院、市第二醫院、市傳染病醫院等市級醫院改擴建,支持市立醫院建成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加強菏澤與京津冀、長三角地區高等級醫院及高等醫科院校合作發展,探索醫療資源共享與醫療人才隊伍合作培養機制,將菏澤打造為四省交界地區重要的醫療衛生服務高地。
給菏澤一點時間,
會還你一個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