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網紅議論文
2023-06-30 15:44:33 2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紅」在資本和利益相關者的熱炒之下成為了風口。下面是相關的作文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理性看待網紅議論文【篇一】
在《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的20XX年十大流行語當中,「網紅」一詞赫然在列。有人說,這是一個「紅生萬物」的時代,隨著網絡的發展,催生了網絡紅人,出現「網紅」產業,興起「網紅」經濟。很多青少年,甚至竟將「網紅」定位為將來最期望的職業。
目前大量「網紅」讓人感覺品位低劣,且有很多抖機靈、爆粗口等粗鄙表現,所以一說到「網紅」,大眾最容易想起來的就是那種經常在微博上活躍,想起假臉,想起賣假貨,想起無休止地互相謾罵互相揭短的一批網絡紅人。可見,在中國,這一行業早已被破壞。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網紅」跟大多數公眾人物一樣,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無數關注,他們必須要考慮到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大眾帶來的影響。更何況,「網紅」的大部分粉絲都可能是未成年的青少年,不良的示範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當然也有不少「網紅」是憑專業精神、生活智慧來獲得公眾關注,向大眾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不管是此前的中學教師教學視頻被追捧,還是橫空出世的阿爾法圍棋,甚至是作為世界頂級物理學家的霍金,只用了3天時間就成為一個「超級網紅」,從他們身上都可以看到「積極網紅」的因子。他們增加了人們對於科學知識的了解,增加了對個人奮鬥精神的激勵,這些人也為網際網路世界增添了更多的積極因素。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紅」在資本和利益相關者的熱炒之下成為了風口。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當下的各種「網紅」亂象,監管要管、平臺要治;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應該理智看待網紅現象,不要盲目追風,不能忘記本質;而「網紅」們更當自重自強,當「網紅」不能放棄底線,應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網紅」才會紅得長久、紅得有價值。
總之,「網紅」是個新生事物,社交媒體興起也沒多長時間,它能夠成為什麼樣,首先取決於我們把它想像成什麼樣。也不要簡單抱怨網絡和社交媒體的膚淺,而要多想想它為什麼像現在這樣膚淺。
理性看待網紅議論文【篇二】
關於「長大後你想做什麼」這個問題,有一個答案新鮮出爐——當網紅。面對令人瞠目結舌的少年夢想,家長們意見不一,躊躇、支持抑或反對,一時間竟成為莎士比亞式的哲學問題。
其實,網紅夢作為新時代網際網路的產物,恰如大潮湧來,勢不可擋,因此,我們明智的態度是順應潮流,積極因應。既然無法拒絕,我們能做的,就是學會理性地看待它。
網紅夢可以有,但前提是你要真正了解它。網絡的發展方興未艾,海量信息撲面而來,沒有判斷能力的小學生也許還沒掀開它神秘的面紗,就已被那朦朧的氣質蠱惑了。所以,在確立網紅夢之前,你得先認真了解清楚,網紅到底是個什麼職業?它的工作性質是什麼?它一如你頭腦中想像的那麼簡單嗎?還是你只是被它驚人的收入與光鮮的表面所迷惑,以至於看不清它的本質?正所謂「讓美夢成真最好的方法就是醒來」。清晰地分析過這個行業之後,如果你仍一如既往地熱愛它,那說明你的追求是真的。這時,你便可以開始制定詳盡計劃,並徵求父母的意見,一步一步將夢想成真。
然而,網紅夢需要的絕不僅是熱情與計劃,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確網紅這樣一個公眾人物到底應該堅持什麼樣的價值觀。
白巖松曾說:「世間有種永不落俗的風尚,叫明辨黑白。」作為網紅,真善美的價值觀的輸出至關重要。靠外在,炫身材,甚至出位的表現,你也許可以走紅一時,卻註定無法贏得未來人的「芳心」;但靠優秀的品格與卓越的才藝吸引世人的眼球,你定然可以走得遠,走得值得,走得光彩。
郭美美炫富曬照終落得吃幾年牢飯的下場,papi醬炫內涵時評最終迎來事業的春天;藍瘦香菇依靠低俗娛樂贏得幾日頭條,傅園慧憑藉「洪荒之力」最終跨界爆紅。凡此種種,對比的就是眾生百態,亦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如何定位自己的網紅夢至關重要。
網紅的標籤大多源於自身,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在網紅這個魚龍混雜的行業,守得住內心的那股清流,你才可能走得更遠。而這股清流要早在「網紅」仍是一個夢想時就要開始醞釀。
錢鍾書說:「每一個偶然,都是化了妝,戴了面具的必然。」網紅夢洶湧澎湃,實則是當今社會物慾橫流、娛樂浮躁的表現——內心不安,活著不易,卻又汲汲於名利,這讓太多的人如此渴望一夜爆紅。
少年總會長大,理想的實現絕非一日之功,家長們大可不必過分焦慮。網紅夢看似來勢洶洶,但去勢也洶洶。倘若孩子真的想成為網紅,那就細細規劃,正確引導,鼓勵孩子成為一個正能量的網紅,也未嘗不可。一言以蔽之,理性看待,方為正道。
理性看待網紅議論文【篇三】
一些隱藏在網絡背後的人,希望披著「網紅」的外衣混入商圈、娛樂圈。隨著這種現象增多,「網紅」越來越不是草根紅人的閃亮標籤,而演變成為一個充滿貶義的頭銜。在看待「網紅」時代的到來,我們要更加理性和客觀的去看待。
「網紅」現象呈現井噴狀態,由於公眾的求樂獵奇心理、各方的逐利慾望都似脫韁野馬、肆無忌憚地在網絡平臺中競技,才受到了大眾的熱捧。一方面,不得不承認,「網絡紅人」以其極具創造性的造型或行為為公眾提供了更多的娛樂,拓寬了人們在日益緊張的社會競爭中的展示或宣洩途徑;與此同時,一些正面的網絡紅人在不同領域為公眾樹立榜樣,成為新時期的「英雄人物」傳播著正能量,其草根性和親切感使其較傳統人物有更好的效果。但另一方面,「網絡紅人」反傳統的張揚和表演,扭曲了公眾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影響令人擔憂;再者,其爆紅後的巨大利益回報,助長了社會上的急功近利、不勞而獲思想,對我國傳統的文化標準帶來巨大衝擊;最後,在毫無規範約束下的「人肉搜索」、「被爆紅」等行為,更是對隱私權的踐踏。「網絡紅人」現象的雙面性,既提醒我們要區別對待其發展,又敲響了規範網絡文化的緊急號。
對網際網路的信息的管理亟需加強,這也是任重道遠的。第一,政府要加強正面引導,加強管理。政府要對信息的發布嚴格「把關」,建立一個清潔的網絡信息環境;第二,媒體一定要找到自身對社會擔負的責任。媒體要通過宣講、電視、報紙等傳統媒介進行傳播帶來的滯後性不能滿足快節奏下的信息需求,互動交流的缺失;第三,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要為脫韁的「網紅」加上一把枷鎖。例如,針對網絡直播中的一些低俗現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在通知中規定了未取得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不能從事直播業務,必須使得這些三俗內容的網絡信息做到有法可依,堅決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