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25個中世紀小鎮(歐洲城市旅行熱那亞)
2023-06-16 16:45:48 1
熱那亞共和國簡史中世紀是屬於地中海的時代。
義大利北部兩大共和國雙雄並立,威尼斯與熱那亞的商船在地中海縱橫穿梭。
熱那亞共和國僅以彈丸之地,卻成為橫跨地中海的商業巨擘。正如美國投資家愛潑斯坦所說:「熱那亞在中世紀興起的原因令人好奇,因為它的市民曾擁有的東西如此之少,卻曾取得那樣重要的成就,這對那些想實現類似的經濟發展的現代國家有極大的吸引力。」
熱那亞崛起於十字軍東徵期間。10世紀,穆斯林不斷騷擾義大利。熱那亞人沒有坐以待斃,他們修建防禦工事,後來跟比薩人聯手擊敗穆斯林。熱那亞的軍隊越戰越強,在教皇的指揮下與其他城市結盟,一口氣打到穆斯林統治的北非地區。
在戰爭中,熱那亞人通過掠奪獲得巨額財富,並且搶得一些殖民地,掌控部分重要海上商路。
熱那亞貿易路線 來源:維基
1204年,與拜佔庭帝國交惡,熱那亞人則趁機親善拜佔庭,從而控制西歐與東地中海、黑海的貿易通道。自此,熱那亞共和國進入鼎盛時期。
熱那來亞史學者洛佩斯寫道:「13世紀下半葉,熱那亞向所有的方向出擊。他們第一個得到卡斯蒂利亞和葡萄牙重新徵服伊比利亞南部帶來的商業紅利,第一個建立了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到倫敦和布魯日的海上直達航線,第一個打開了波斯和俄羅斯南部這些蒙古人的西部國家到歐洲的貿易,第一次即使不是在時間最早也是在數量上最多地把這種貿易延長到中國的東部海岸 。」
1309—1313年間,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七世向義大利城市徵收的稅費中,熱那亞每年上交4萬金弗洛林,威尼斯和米蘭則各交納29760和28880個金弗洛林。稅費越高意味著城市收入越多。因此有學者指出,熱那亞共和國當時很可能是歐洲最富裕的城市。
來源:Era Superba
16世紀,奧斯曼帝國阻斷歐洲與亞洲的商路。熱那亞與東方的貿易受到重創,然而務實大膽的熱那亞人很快找到新的商機。法國史學家布羅代爾描述,「熱那亞的商人兼銀行家通過操縱資金和信貸,得以主宰歐洲範圍內的支付和清帳。」
熱那亞人選擇向西發展,他們越來越多出現在北非、伊比利亞半島,甚至向大西洋和新大陸挺進。1503年,威尼斯駐馬德裡大使報告:「有三分之一的熱那亞人住在西班牙。」 這份報告或許誇大其詞,但足以說明熱那亞人在伊比利亞半島活動頻繁。一些熱那亞人得到歐洲君主的支持,率領船隊乘風破浪,開闢新航路,其中有一位熱那亞船長名喚「哥倫布」。布羅代爾把這段時期稱為「熱那亞時代」。熱那亞有一座哥倫布故居,紀念這個偉大的時代。
然而到17世紀,西班牙殖民帝國衰落,經濟急轉直下。許多熱那亞銀行家借出的貸款無法收回,以破產告終。屬於熱那亞的時代宣告結束。
熱那亞共和國能稱霸地中海,與熱那亞人的精神個性有關。熱那亞人歡迎有能力的外來者,哪怕是其他歐洲國家避之不及的異教徒。他們鼓勵普通人積極創造財富。洛佩斯描述,最卑微的的水手和小販仍然有足夠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收入,任何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都很容易得到貸款。
此外,他們重視商業利益,反對教會過多的幹預。關於利益分配,他們擁有詳盡的規章,儘可能避免糾紛。熱那亞人創造早期的殖民地特許公司「馬奧那」。美國歷史學家詹姆斯·湯普遜認為:「它(馬奧那)與東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以及其他許多此類商業兼殖民組織簡直別無二致。」
宮殿、街道與共和國熱那亞歷史中心的新街和羅利宮殿體系在2006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熱那亞國力處於鼎盛時期,銀行業、航海業為城市貴族帶來巨額財富。熱那亞貴族通過與幾個歐洲強國合作,獲得豐厚的回報,尤其參加西班牙王室的行動,例如資助西班牙在佛蘭德斯駐紮的僱傭軍。
根據1528年的憲法,貴族成為熱那亞的實際統治者。貴族們精心規劃城市,改造中世紀留下來的老舊設施,並向北方進行大規模城區擴張。三分之一的熱那亞貴族居住在新街左右,豪奢的府邸排列在街道兩旁。貴族們試圖通過建造宏偉的城市宮殿和金碧輝煌的郊區別墅,以此彰顯他們的聲望。
紅宮
羅利宮殿體系是這段時期最重要的熱那亞宮殿群。只有傑出的熱那亞貴族,才有資格居住這些宮殿裡。他們必須代表官方,在宮殿裡接待對熱那亞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的貴客。
世界遺產委員會後半段評語如下:
宮殿一般有三四層樓高,樓梯是敞開式的,很壯觀。院子也很大,每層都有一個面積不大、可以俯視花園的涼臺。這種城市設計風格的影響反映在其後幾十年義大利和歐洲的文學作品中。宮殿系統提供了各種解決方案,在適應遺址的個性特點和特定的社會經濟組織的要求方面具有普遍價值。它們還提供了一個先例,就是為外國客人來訪建立一個公共接待室聯繫。為此,眾議院於1576年正式頒布了一項法令。這些宮殿的主人有義務對國事訪問進行招待,從而有利於嚮慕名來訪的著名藝術家和遊客傳播建築模型和居住文化知識,其中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就是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Pieter Paul Ruben)的一系列作品。
紅宮、白宮、多利亞-圖爾西宮現今是藝術博物館。可購票參觀,一邊欣賞美術作品,一邊感嘆熱那亞貴族的豪奢宮殿。
來源:Arrival Guides
熱那亞王宮原本是熱那亞貴族斯特凡諾 · 巴爾比(Stefano Balbi)的宮殿,建於17世紀初。14世紀,巴爾比家族僅僅是卑微的工匠,然而在15和16世紀通過絲綢貿易成為富翁,實現從紡織品商人到金融家的跨越,成為該市最重要的家族之一。
後來宮殿幾度易主,最終薩伏伊王室在1823年將宮殿買下,將其作為皇室宮殿。拿破崙戰爭後,歐洲各國舉行維也納會議商量戰後勢力劃分。熱那亞成為薩伏伊家族的領土,薩伏伊家族最後統一義大利。薩伏伊家族的歷史可參見《都靈》。
傳送門:偉大城市 | 都靈,義大利統一之路
地中海岸「城中村」在我的想像中,熱那亞應該是一座恢弘大氣的城市,必須配得上地中海霸主的「身份」。然而踏進這片土地後,我有些失望,也感到詫異。狹窄昏暗的街道,跟隨時間褪色的牆面,熱那亞哪裡有霸主的風採?
熱那亞老城仿佛被擠壓在山脈和地中海之間,幾乎沒有任何擴展的機會,因此老城窄街仿佛有一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即使在正午,也僅有少量光線能鑽進小巷。老城區面積不小,但許多房屋的狀況非常糟糕。許多義大利本地人搬出這裡,去更寬敞、更舒適的新城區居住,把破舊的房屋留給來自非洲的客籍勞工。在老城區的4萬名居民中,約有一半是外國人,非裔黑人在街道上隨處可見。
熱那亞類似於一個圓形劇場,從海面朝山巒方向漸次拔高。老城雖然沒有霸主的氣概,卻別有一番異域「城中村」的風情。若能走到半山,正好將地中海日落盡收眼底。
此外,「城中村」巷子裡隱藏著義大利平價美食。我在路邊隨意找了幾家小店,可惜忘了記下名字。總的來說,路邊小店常給我帶來意外驚喜。
色彩斑斕五漁村義大利度假勝地Riviera海岸以四季溫和的地中海氣候而聞名,熱那亞正好坐落在這段風光旖旎的海岸線中間。
Riviera意思是 「高山、陸地和大海的交匯之處」,地中海與山脈僅有狹窄的平地相隔,因此Riviera的城市、村落規模不大,甚至可謂「險要」。有些險要之地,如五漁村,因其鮮有人知,反倒成為世外桃源。
五漁村指的是地中海岸五個村莊:Riomaggiore、Manarola、Corniglia、Vernazza和Monterosso。幾個世紀以來,想要前往五漁村,只能徒步翻山越嶺,或者乘坐船隻。
8世紀,曾有希臘人為躲避東羅馬統治者的盤剝逃到山海之間定居,在這片靠海的山地建造堡壘。後來薩拉森人(也就是阿拉伯人)佔領此地。薩拉森人被趕走後,海盜、蠻族又屢屢進犯。為保證安全,村民們修建燈塔,警惕隨時來犯的敵人。
熱那亞共和國在12世紀將這片地區納入國土,以葡萄種植業聞名。其實早在11世紀,當地人就已將梯田作物改為種植葡萄。
五漁村之行,我遇到一些麻煩。由於出門太晚、坐錯兩次火車、冬天日落早,我只來得及逛Manarola。
Manarola是五漁村最熱門的景點。五色斑斕的房屋從海邊爬上山坡。它們不是排列整齊的士兵,更像個性鮮明的藝術天才。
村莊盡頭則是層層疊疊的葡萄田,千年葡萄種植業歷史鮮活地展現在遊人眼前。地中海的藍色與山野的綠色,將彩色村莊拱衛在中間。這幅人間仙境般的景象落在紙上,化為百世傳唱的絕美詩章。
遊覽Manarola,一定要攀上周遭的山坡,俯瞰五漁村。彩色村莊好似探出頭顱的巨獸,遙望垂落大海的夕陽。
想看更多精彩好文,請關注公眾號:衝向天空的幻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