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釧為什麼苦守寒窯十八年(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
2023-06-16 22:31:35 1
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等來的卻是薛平貴另娶了他人,結局悽涼
《身騎白馬》中一段歌詞唱的好:「我身騎白馬走三關,我改換素衣回中原,放下西涼無人管,我一心只想王寶釧…」但是,這段講述王寶釧苦守愛情的故事,卻是一段美到可以傳唱百年的愛情謊言…
王寶釧,唐宰相王允的女兒,不顧父母之言,下嫁貧困的薛平貴為妻。被父母趕出家門,薛平貴入伍後,王寶釧獨自一人在寒窯中苦度18年。18年來,王寶釧貧病困頓,挖光了周圍的野菜,苦度日月。薛平貴歷盡風險,屢遭垂涎王寶釧美色的魏虎暗算,同時也屢闖難關,戰功赫赫。
後來,薛平貴娶了西涼國公主玳瓚,當上了西涼國的國主。18年後歸來,與王寶釧寒窯相會,封王寶釧為正宮皇后,結局圓滿。結局真的這麼完美麼?當然不是!
在戲曲《紅鬃烈馬》中說過,叫花子薛平貴娶了相府的三小姐王寶釧,然後各種屌絲逆襲。薛平貴娶了公主,回來後假扮官員故意試探王寶釧是否為他守節。最後當了皇上,王寶釧當了娘娘。
其中有一折《武家坡》,大家都會覺得和薛仁貴的《汾河灣》故事如出一轍。而兩人的名字也十分相像。直觀地看,薛仁貴是歷史人物,薛平貴是編的,那麼應該是薛仁貴的故事早,薛平貴的故事晚,那麼哪個真?哪個假呢?
歷史上只有薛仁貴。 唐朝大將。 根據他出了很多評書話本, 比如《薛仁貴徵東》等等, 中間還衍生出了他的好友羅通、兒子薛丁山、兒媳樊梨花、孫子薛剛等等一系列的評書,統稱《薛家將》。
薛平貴的故事就是《紅鬃烈馬》,薛平貴從乞丐到將軍最後成了西涼國的國王。但是紅鬃烈馬的主角不是薛平貴,而是獨守寒窯的王寶釧。
《武家坡》裡薛平貴一句「手把羅衫用目看,才想起寒窯受苦的王寶釧」,一個「才」字,說明了薛平貴做了附馬,卻從不曾想過受苦的糟糠之妻,到番邦十八年,不是不能來接你,是他根本沒想到她。
薛平貴說三姐容顏不似彩樓前,不信照鏡子啊。王寶釧說,寒窯內哪有菱花鏡?薛平貴說,水盆裡面照容顏。這說明什麼?他薛平貴有了如花的公主,哪還瞧得上寒窯裡的糟糠之妻,都說女為悅己者容,糟糠之妻哪能比得上公主?
叛逆的王寶釧三擊掌就跟他爸斷了父女關係,沒吃過苦不知道苦的滋味。吃了18年的苦,終於在武家坡跟薛平貴相認後,就問薛平貴十八年你做的是什麼官?薛平貴還嘲笑她,進的窯來不問吃的不問穿的,先問我有無做官?王寶釧接著就說,我是餓怕了啊。後來就跪地討封號。(戲曲中情節)
到了大登殿,王寶釧見了代戰公主,怎麼想的?代戰女打扮得像天仙,我丈夫就被她霸佔了一十八年,有敵意沒有?有啊。但是又怎麼辦法呢?薛平貴都靠人家活,何況你?於是只能故作大方,來來來,見過一禮。
終於封了後,王寶釧耍了個威風,在她爹跟前,我大姐嫁了誰誰誰,我二姐嫁了誰誰誰,只有我王寶釧命最苦,彩球單打薛平貴,最後還不是當了皇后。這是炫耀?當然是窮人翻身的炫耀,但是這其中的辛酸只有她自己明白。
那王寶釧的結局呢?據說,在和丈夫重逢後,一個月不到就死掉了。死因不詳……
有人說是因為心力枯竭,且最後的心願已了,撒手人寰。
也有人說,她是吃了18年苦,終於在丈夫回來後吃了幾頓大魚大肉,結果身體被整垮了猝死的。
但如果薛平貴不找她,她或許還能存有一絲念想,或許還能多活幾年。現在薛平貴回來,還帶回來一個公主,心有不甘也無可奈何,就算被氣死的,也算正常吧。
據說薛平貴就是薛仁貴改編而來的, 起因是有個富貴人家,看薛仁貴的戲曲《汾河灣》,裡面講的是薛仁貴誤傷兒子薛丁山,然後跟老婆柳迎春哭訴的劇情。 是個大悲劇,看戲的大戶他老母看的淚流滿面,覺得簡直太悲情了,太不人道了。
於是大戶為了盡孝,找了一幫文人,改寫了這段故事,主角改作薛平貴,女主改作王寶釧,把結局寫成了男主做了國王,女主做了皇后,結局就是大團圓。
王寶釧和薛平貴的故事創作年代由來已久,王寶釧本身就是一個不真實的、沒有血肉的、按封建禮教捏造出來的人物形象。
因為拋了個繡球,就與父親翻臉,寧願死也要嫁給這個陌生人薛平貴,這倒也罷了,算它存在著「隱喻」意味;最不可理喻的是,足足等了十八年,等來的卻是一場羞辱,調戲,考驗,明明是不相信她能夠清清白白地「守」得住這漫長歲月。
王寶釧不是個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塊石頭,一塊「望夫石」,中國的男性中心社會所需要的一個文化符號。
關於古代的愛情故事大多悽美,想像完美,比如牛郎織女,西廂記,董永和七仙女,牡丹亭·····窮書生得到富家千金、白富美的賞識,互許終生。這與現代的一些小說,韓劇中高富帥的男主人公放著一票富家千金,白富美不要,卻偏偏對醜小鴨般沒什麼出彩的女主愛得死去活來何其相像,都沒什麼邏輯,但偏偏很受眾。
最後總結,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是所有窮小子都能不變初心,歷史上也有太多窮小子翻身後,就被榮華富貴迷惑,嫌棄一起吃過苦的糟糠之妻。當然,這並不是絕對。我也希望,凡事都有個美好的結局,就像戲曲中的那樣。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漫漫無期的等待?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還想再侍奉父母幾年?還是想一切聽從父母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