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額濟納旗附近城市(內蒙西南部城市達拉特旗)
2023-06-16 02:55:16 4
達拉特(蒙古語意為肩胛骨)旗,舊稱鄂爾多斯左翼後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鄂爾多斯市北部。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南臨東勝區、東與準格爾旗接壤、西與杭錦旗搭界。全旗總面積8200平方公裡,轄8個蘇木鎮,旗委、旗政府駐樹林召鎮。全旗總人口34萬。旗內交通便捷,包(包頭)神(神木)鐵路、210國道、109國道及包(包頭)東(東勝)高速公路貫穿旗境,被譽為鄂爾多斯市的「北大門」。
2017年獲「國家園林縣城」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
歷史沿革
編輯
先秦時期
新石器時期(距今七千年前至四千年前),仰韶文化人群先後從陝西、河南等遷入鄂爾多斯地區墾荒種田,把這裡闢為農業區。這一時期的人類遺存遍布鄂爾多斯高原,準格爾旗就有墳瑪、窯子粱、官地、陽灣、賀家沙背、張家圪旦等遺址。到了龍山文化晚期階段(距今四千多年前),岱海老虎山文化後裔在鄂爾多斯落戶,同時晉南、關中地區同期文化人群及後來的青海、甘肅地區齊家文化人群東進也來到鄂爾多斯地區。當時鄂爾多斯高原的生態環境正由森林草原向草原環境演變,氣候逐漸變冷,促使農業經濟向半農業經濟發展。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址準格爾旗有永興店、二裡半、大口。直到距今三千五百年左右,達拉特旗同鄂爾多斯其它地區一樣,逐步轉變為以畜牧業為主的社會經濟狀態。
秦長城遺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達拉特旗、準格爾旗北部一帶屬九原郡。
公元前127年,西漢為了管理投降漢朝的匈奴人,在今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北部地區設五原郡,郡下設河陰、曼柏、高興三縣。
公元10年,王莽篡權後,為控制今鄂爾多斯地區,將五原郡改為獲降郡。
公元50年,東漢又將今鄂爾多斯地區分隸於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河西郡、上郡。五原郡轄有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的北部一帶。
東漢靈帝劉宏登基之初(公元168年),由於農民起義的衝擊,東漢王朝已無法維持對全國的統治,公元188年,南匈奴擺脫東漢管轄,鄂爾多斯被北方匈奴、烏桓、鮮卑、羌等少數民族開為遊牧地。
隋唐時期
公元589年,隋朝在今達拉特旗和杭錦旗的部邊沿設五原郡(公元585年曾在這裡設豐州),下轄九原縣、永豐縣、安化縣、大同城。
唐王朝建立後,唐太宗於公元672年將今鄂爾多斯地區劃入關內道領屬。
宋元時期
公元916年,遼朝在今準格爾旗、達拉特旗、東勝區、伊金霍洛旗東部地區設振武軍,廢棄勝州。
公元929年,在今達拉特旗、準格爾旗北部置西南面招討司(治天德軍),下轄富民縣、振武縣;在今達拉持旗西南部、東勝區東部置河清軍。 公元1271年,元朝在今準格爾旗、達拉特旗東部、東勝區一帶置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大同路雲內州、東勝州。
明清時期
蒙古鄂爾多斯部伊克昭盟七旗王公會盟銅像
元朝滅亡之前,鄂爾多斯地區被元朝太傅、中書左丞相、河南王擴廓帖木兒所佔有。至明朝初期,擴廓帖木兒被趕出鄂爾多斯,鄂爾多斯屬明王朝派員管轄。但不久,故元勢力和蒙古各部相繼進入鄂爾多斯地區。在一個多世紀裡,明王朝多次派軍進攻,但始終未能如願。後明朝在鄂爾多斯南部修築長城,加設邊關,將鄂爾多斯讓給了蒙古軍。
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蒙古諸部勢力日漸向南擴展,威脅明朝北部的安全,明朝也開始在北方陸續設置邊鎮,構築邊牆,其中延綏邊牆就築在鄂爾多斯高原的南部。這道邊牆東起今準格爾旗龍口鎮大佔村紫城巖,西抵寧夏鹽池東北,從此成了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原伊克昭盟)與陝西省的分界。
達旗第十五代王爺孛兒只斤.康達多爾濟
明成化十五年被譽為蒙古中興之主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的第十五世孫達延汗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再一次統一蒙古草原,設立六個萬戶;封其三子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拉擔汗為其次子)執掌新秦中草原為鄂爾多斯萬戶(新秦中草原:今黃河幾字灣內蒙古鄂爾多斯),達拉特旗時為蒙古鄂爾多斯部屬地。
清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鄂爾多斯萬戶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的第五世孫孛兒只斤·額磷臣率部內附歸清,順敕封額磷臣為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後與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合併為今伊金霍洛旗)札薩克,晉多羅郡王爵。
清鄂爾多斯左翼後旗(達拉特旗)札薩克印信
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朝將蒙古鄂爾多斯部落析分為6個扎薩克旗: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後與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合併為今伊金霍洛旗旗),鄂爾多斯左翼前旗(現準格爾旗),鄂爾多斯左翼後旗(現達拉特旗),鄂爾多斯右翼中旗(現鄂託克旗),鄂爾多斯右翼前旗(現烏審旗),鄂爾多斯右翼後旗(現杭錦旗);後增設鄂爾多斯右翼前未旗(原扎薩克旗)。因清初蒙古鄂爾多斯部六旗(時為六旗)王公第一次會盟於鄂爾多斯左翼後旗(即今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的藏傳佛教大廟王愛召,相傳王愛召為當時蒙古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故而得名伊克昭盟。簡稱伊盟。
民國時期
民國初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宣布:「清廷對待蒙古頭行的種種政策繼續生效。」故當時鄂爾多斯各旗旗政仍由蒙古王公自專。
公元1938年8月在達拉特旗北部成立中共包固工委。
公元1939年國民黨在達拉特旗耳字壕設組訓處。
公元1947年2月,伊盟工委分為伊東工委和伊西工委;10月,成立準達工委。
公元1948年2月5日;7月24日,成立東郡工委,撤銷準達工委。
公元1949年3月11日,達拉特旗工委成立。7月25日,中共伊克昭盟委員會主持組建烏審旗黨委、鄂託克旗黨委、達拉特旗黨委、準格爾旗黨委、東郡工委、杭錦旗黨委、桃力民工委、通格朗直屬區工委。
解放後
1950年,5月1日, 伊克昭盟達拉特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下轄區、鄉、行政村(牧區稱達爾古)、自然村(牧區稱小達爾古)。
旅遊景點
響沙灣
響沙灣
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中部。從呼和浩特到包頭轉包東高速可達,南距包頭市區50公裡。屬於沙漠類自然風景區,為新月形丘鏈或格狀丘地貌。1984年1月被內蒙古自治區闢為旅遊景點,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國線景點,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4A級旅遊景區。2009年被評為5A級景區。
景點具有沙漠住宿體驗、「鄂爾多斯婚禮」表演、大型的沙漠歌舞晚會、大漠篝火晚會、原生態火文化表演以及敖包相會、祭敖包等深度體驗類活動。
展旦召草原旅遊區
展旦召草原:展旦召草原是鄂爾多斯市面積最大、保持原始植被最完整的天然牧場之一。
展旦召大圐圙:大圐圙位於庫布其沙漠腹地,有「沙漠綠洲」之稱,距響沙灣西4公裡,屬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大圐圙東西長4公裡,南北長1.5公裡。在大圐圙東南3.5公裡處是當地最大的敖包——銀肯敖包,每年陰曆五月十三日為敖包祭祀日,活動場面宏大威嚴。
大樹灣黃河漁村
「打魚劃劃渡口船,魚米之鄉大樹灣」。大樹灣漁村現已初具景區樣式,另外還成立了養魚協會,對「大樹灣」黃河魚的規範經營、品牌保護有了相應的保證。
昭君城
昭君城佔地為1000畝,其中人工湖為230畝。城內的主要景點為昭君墳,它是一座高80米,直徑約210米的自然山丘。[10]
沙漠綠洲--恩格貝
恩格貝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庫布其沙漠腹地達拉特旗烏蘭鄉鎮內,總面積30萬畝,過去全部是荒漠化土地。被國家環保局命名為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
地方特產
編輯
髮菜
葵花籽
是宴席上貴重的菜餚。白居易寫道:「仰窺不見人,石發垂如鬟。」李笠翁在其《閒 情偶集. 飲饌部》中稱:「菜有色相最奇,而為本草食物志諸書之所為載者,則西秦所產之頭髮菜也。」天旱陽燥時它便處於休眠狀態,絲狀體不分枝,絲弱體細。由於髮菜營養價值高,被譽為「荒漠之珍」、「高原之珍」、「戈壁之珍」。
紅蔥
紅蔥,因表皮呈紅色,故名。鄂爾多斯人愛吃紅蔥,農民也愛種紅蔥。
葵花籽
是鄂爾多斯的特產。主產區達拉特旗,以盛產粒大、仁滿的葵花籽而聞名。達拉特旗以星火葵花為主,播種面積為23668公頃,年產量41537噸。
枸杞
枸杞肉厚、皮薄、籽少,口感純正甘甜而無苦澀味,果實呈紅色或紫紅色,果型或橄圓形且扁長,或呈長型
炒米
且扁大部瘦,果臍白色,果臍明顯,果身先端有小尖,果內含鐵、鋅、鋰、硒、等十八種胺基酸和豐富的「枸杞多糖」。
炒米
炒米,蒙古語稱:「蒙古勒巴達」,意為「蒙古米」。它是糜子經煮、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便於攜帶,易於保存,
奶食
蒙語叫「查幹伊德」是純潔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種:
1、白油。將鮮奶放入桶內,攪拌後,使其發酵等脂肪在上面呈白色,即成白油。
2、黃油。將白油用紗布過濾,然後倒入鍋中加溫火煉,用勺頻頻攪動,待色澤微黃,即成黃油。
3、奶皮子。夏秋季將鮮奶放在鍋中,用小火烘,稍滾,用勺揚,使奶泡沫在上面,同時點上生奶,奶上即成皮一層,用筷子挑起,放在通風處陰乾就是奶皮子。
4、奶豆腐有兩種做法:將出白油後的酸奶子,經慢火熬煮,放入布袋壓榨成為酸奶豆腐;另一種是,將奶放入器皿中發酵,將上面一層「卓口」取出後,再放入鍋中煮沸將酸奶湯拋出,經多次攪拌後,再倒入木模中,便成各種型塊,然後切成長條或小放塊,在太陽下吹曬、晾乾,即成為奶豆腐。是牧民冬季的奶食品。
5、奶酪通常做法是:將黃油所餘下的奶水放到熱處,待其發酵、沉澱,把沉澱下的粉塊裝入布袋壓榨,捏成各種形狀,晾乾後即成奶酪。
6、奶果子。以白面和鮮奶糖混起來,做成餅或其他形狀,用油炸即成。黃油、白油、奶皮子為牛奶中的精華,具有獨特的純香味,營養豐富,最為貴重,吃用時,再加奶茶、奶果子、炒米,常是招待貴賓的佳品。奶豆腐,奶酪是奶製品中最普通的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