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守宮砂這玩意兒嗎(武俠小說裡常見的守宮砂)
2023-06-16 08:45:11 3
女子手臂上的守宮砂
在金庸小說和一些古裝劇中,守宮砂是個特別常見的名詞,例如《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紀曉芙,《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等人,她們左臂上有一顆標誌處子之身的守宮砂。翻閱古代文獻,有關守宮砂的記載不在少數,可見守宮砂並不是作者憑空杜撰出來的,而確有一定的社會影響與長遠歷史。這東西到底是什麼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古代男權社會下,封建禮教和由此形成的各種觀念、習俗成為禁錮女子自由的沉重枷鎖。女子婚前貞潔,是夫家擇妻的首要標準,受此觀念影響,一直以來就形成了許多對女子行為的禁錮與婚姻陋俗,時至今日,在落後地區仍有許多流行圓房驗證女子貞潔的做法。古代的守宮砂就是驗證女子是否貞潔的常用之物。
那守宮砂是個什麼東西呢?守宮,是一種壁虎,身體扁扁的,脊部顏色灰暗,背上還長了一顆粟粒狀的東西,它尤其喜歡沿著牆壁爬行。當時宮中太監將這壁虎抓住,養在青瓦缸之中,每日給壁虎投餵硃砂,3年時間大概餵足了3斤硃砂後,壁虎也長得很大了,就將其烤乾,再碾碎入藥,點在剛入宮的女子手臂上,這就是紅似血的守宮砂。
點守宮砂
二、守宮砂產生於何時?相傳女子點上守宮砂之後,任憑如何擦洗,紅點都不會褪去,只有當其與異性發生關係之後,守宮砂才會突然消散。從此之後,壁虎就承擔起判斷宮內女子是否守住貞潔的重任,因此,壁虎也叫「守宮」。
傳世文獻中關於守宮砂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漢《淮南萬畢術》,裡面提到守宮砂的製作:「取守宮蟲,餌以丹,陰乾,塗女人身,男合即滅。」由此可知,最遲在西漢時期,守宮砂就已經出現了。
小龍女被尹志平玷汙,守宮砂就消失了
近年來,秦漢時期文獻相繼出土問世,很大程度上印證和補充了傳世文獻的很多觀點。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養生方》中就記載:「取守宮置新甕中,而置丹甕中,令守宮食之。須死,即冶,塗(塗)畫女子臂若身。節(即)與【男子】戲,即不明。」帛書中文字有殘缺現象,但是裡面的記載與上文《淮南萬畢術》的記載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但是1993年湖北荊州出土的周家臺秦墓簡牘上的記載是這樣的:「即取守室二七,置裯中,而食以丹,各盡其復(腹)。」有學者認為,這裡的守室與守宮應是同一個意思。尤其我們還要注意到,周家臺秦墓對應的時間在秦二世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8年,所以守宮砂出現的時間又可以追溯到秦代末年,這與後世文獻記載的時間大致可以對應的上。
清人史夢蘭的《全史宮詞》第五卷引宋人龐元英的《文昌雜記》記載說:「守宮,秦始皇時,有人進之,能守鑰,故名。」書中記載秦始皇時期就出現了守宮砂,但它驗明女子貞潔的方式與後世略有不同,是「取其血,點宮女胸,經久不消」,宋人筆下秦始皇時期守宮砂是塗在女子的胸口上,與後來塗於手臂上還是有較大區別。
秦始皇時期就加強了對女子貞潔的管理,這與他本人經歷似乎有很大關係。一直以來,關於秦始皇是子楚的兒子還是呂不韋的兒子就存在很大爭議,尤其他本人又目睹了母親與嫪毐私通的不堪後,內心無比痛恨女子不貞潔的行為,誅殺了嫪毐三族,並將嫪毐與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賜死,還將太后遷居雍地。
官方吐槽
同時他大力整頓社會風氣,倡導貞潔,秦始皇在全國巡遊,路過會稽刻石宣揚自己的功績時就提到「防隔內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誠」,大意就是說要禁絕姦淫,倡導心誠潔淨,秦始皇在這麼重要的場合去倡導社會主旋律,可見他本人的重視。對當時堅守貞潔的巴寡婦清,秦始皇大力表彰,不僅以客禮待她,還封她為「節婦」,並為她修築「懷清臺」,秦始皇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巴寡婦清給世人樹立一個表率。
其次,這與男權社會下對子嗣血統純潔的考量也有密切關係,因為這關係到家庭財產繼承及對祖先的祭祀。《禮記·昏義》中講到婚姻目的時就說:「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因此,不管是「事宗廟」的祖先祭祀,還是「繼後世」的財產繼承,都必須要求子女血統純正,否則祭祀的時候祖先不會享用祭品,家庭內部也會因財產繼承引發矛盾,這就更加強化了對女子貞潔的重視。
再者,方士尋求長生而致力於煉丹對於守宮砂的出現也有很大影響。《史記》描寫秦始皇就大力尋求長生不老之術,他召集一大批方士煉丹找藥,這對方術、方士的發展無疑是個巨大的契機。那些方士在煉製丹藥的時候,常常需要童男童女作為輔助,而甄別他們是否為童男童女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推動了利用守宮砂驗證貞潔做法的出現。
捉童男童女
四、守宮砂在各個時期流傳情況秦漢時期,守宮砂在劉安的《淮南萬畢術》等神仙志怪書籍中記錄下來,但這時守宮砂僅僅是在上層貴族中使用。南北朝時中國醫術出現巨大的發展,湧現出陶弘景等著名的醫學家,醫學著作也層出不窮。《神農本草經》記載的石龍子,醫學家們不斷探討它與守宮以及蜥蜴的關係,慢慢他們的視線注意到了守宮砂,這也為那些僅出現在志怪神仙書籍中的守宮砂進入醫學領域提供了可能。
隋唐時期科舉迎來大發展時期,為了適應考試需求,除了儒家經典,其他典籍也在考生的閱讀範圍之內,因此原本記載於醫書和神仙志怪書籍中的守宮砂慢慢被文人士子所認識。並且這一時期醫藥學也在進一步發展,守宮砂在醫學教育過程中也不斷進入世人視野。儘管守宮砂在唐代被批評「殊為謬也」,但這似乎並不影響其在後代的流傳和使用。
到了宋明以後,理學盛行,理學倡導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更促使守宮砂在社會上被廣泛重視,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小說頻繁提及守宮砂,反映了社會對女子貞潔的狂熱追求。
《知否》墨蘭私通梁六公子,被認為不守貞潔
文史君說站在現代的角度來看,守宮砂驗明女子貞潔的方式並沒有科學依據,它只不過是在那個科學不發達的時代對人的一種心理暗示,讓那些點上守宮砂的女子在心底設立一道道德防線,歷史上有許多女性因這荒謬的守宮砂而慘遭冤殺。這讓我們不禁想到至今在很多鄉村還可見到的貞節牌坊,它是封建政府用來表彰那些守寡不改嫁或自殺殉夫的女性的門樓。歷經歲月衝刷,昔日似門的高大建築如今都斑駁不堪,但在每一道牌坊下,都埋葬著一位女性的青春,甚至是生命。
這座貞節牌坊下埋葬著誰的青春?
參考文獻[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
水銀河:《守宮砂》,《文苑》2012年第3期。
呂亞虎:《守宮砂—一種民俗事象的信仰原理及流變考察》,《中國俗文化研究》2017年12月。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