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閨蜜看的三部電影(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
2023-06-16 06:20:49
青春期的女孩心思縝密
在面對社會的期待時
有人願意做「乖乖女」
有人偏要做那個自由不羈的「野孩子」
對此影響最深的除了家人
還有身邊那個最親近的朋友今天要介紹的電影是一部關於女性成長與友誼的影片——
七月,是別人口中的「乖乖女」,文靜甜美,家庭和睦,是很多人羨慕的樣子。而安生是七月媽媽口中的「運氣不好」的孩子,父親早逝,母親常年出差,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安生成長為一個「野孩子」。
然而就是這樣一對截然相反的兩個人,偏偏成為了好朋友。缺乏家庭關懷的安生在七月家中找到了久違的溫暖,善良可親的七月父母真心實意地關愛安生,七月的家也成了安生的避風港。
在青春期的成長路上,她們共同討論發育問題,情感問題,向彼此袒露心聲,這樣密切的親密關係也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閨蜜」。
大多數的女生心思天生就比男生更加細膩,對於青春期的女孩們來說,擁有一個無話不說的同性好友,意味著有人能夠最大程度地理解和體會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給予自己最貼近的關懷與支持。
美國心理學家開瑞・米勒博士在一次調查報告中公布,87%的已婚女人和95%的單身女人說,她們認為
十三歲到十五歲,是七月與安生形影不離的三年,初中畢業後,七月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安生進了職業學校。進入高中,七月喜歡上了一個男生——蘇家明。蘇家明這個角色的出現是七月與安生關係一次次破裂與重合的導火索。
閨蜜之間的感情純粹又複雜,或許七月與安生多年之間的矛盾是複雜的,但青春期的女生之間,也不可避免伴隨著爭奪、猜測與嫉妒。作為家長,在察覺到孩子與昔日的好友之間發生了較大的矛盾時,可以適當加以引導,
因此,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在人際交往中面對衝突時:
1. 避免使用暴力解決問題
尤其是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情緒衝動,容易使用暴力解決問題。而使用暴力不僅不能把矛盾衝淡,還會加深彼此的誤解,使矛盾激化。
2. 開誠布公地進行交流
生活中很多問題都是由誤解和疏離產生的,如果我們能夠及時的進行溝通,就能從源頭上消除矛盾。良好的溝通不僅可以消除誤解,還能促進了解,增進彼此的感情。
3. 換位思考
學會換位思考可以讓我們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體諒對方,雙方更能相互寬容,相互理解,關係也能更加密切。
4. 主動道歉
主動道歉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做錯事主動向對方道歉能夠使對方感到自己受到尊重與重視,誠懇的道歉才能得到對方的諒解與寬恕。
5. 求助家人老師幫助
如果矛盾已經激化到自己不可控制的程度,一定要求助家人和老師,避免情況惡化至影響自己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人格的蛻變:順從到叛逆
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七月和一個安生,一方面想要順從社會的期待,成為一個穩定的人,一方面又渴望自由,想要擺脫束縛。習慣順從的「乖乖女」七月想要像安生一樣自由,但四處漂泊的安生卻想像七月一樣安定下來生活。影片裡說到:
七月與安生這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人能夠如此形影不離,只因對方都是她們心中想要成為的樣子。這種心理在心理學上被稱為「
當一個人遇見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人時,心中常會有歡喜雀躍的感覺,因為對方顯露出自己所缺乏的人格特質。心理學家認為,
因此,要想跟擁有自己的「影子人格」的人感情走得長久,就要放棄改變對方成為自己心中完美的樣子。與朋友相處即是如此,與其試圖改變對方,
七月與安生關係決裂後,她們終於有勇氣做回真正的自己。七月在婚禮前夕讓新郎逃婚,自己剪去長發,去追尋安生曾經漂泊的足跡,她也成為了自由而炙熱的七月;而安生則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及伴侶,終於過上安定的生活。
每個人都是一個矛盾體,一邊想要滿足社會期待,一邊又渴望自由,在成長的過程中相互牽絆又相互依賴,你是否有相似的感受?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
統籌:遊曼妮 揭琪
撰稿:實習生 嚴冰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