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六年級孩子看的金庸小說(中小學生能否閱讀金庸的武俠小說)
2023-06-08 13:46:25 4
點開即緣,關注即福!
前段時間,金庸先生去世,金庸的武俠小說熱被再一次掀起,據說,好多書店,在金庸先生去世後幾天,《金庸武俠全集》賣斷了貨!
也算是為了蹭熱點吧,三水三心寫了幾篇文章,談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也談自己小的時候讀金庸武俠小說的一些經歷,頗得一些朋友的好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頭條號閱讀。事實上,我是大約在小學5、6年級就幾乎把金庸的武俠小說看完了,在上初中的時候,又幾乎看了一遍。其實,主要原因是那個時候的業餘生活卻是太過於貧乏——電視都很少,何況網絡、遊戲機之類?
近日,就有朋友詢問,中小學生能否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呢?三水三心作為語文教師,個人以為,金庸的小說,老少皆宜,但作為中小學生,還是應當注意好看小說與學習之間的關係。
童心未泯的「老小孩」
首先,金庸武俠小說的主題都是積極進步的,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多人認為,中小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沒有形成,看這樣的書籍,可能會受到影響。其實不然,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整體來說都是積極健康的,貫穿始終的,其實就只有一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最讓人們熟知的,比如射鵰大俠郭靖,其出生到最後力守襄陽,中間雖然有許許多多的江湖恩怨,但貫穿始終的,其實國家民族的大義!所以,著名的武俠評論家倪匡就說,金庸的武俠「江湖再遠都有一座廟堂」!
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善與惡、美與醜,其實,就是在孩子的閱讀中逐漸形成的。
你能說,這樣的主題,對成長中的孩子有什麼不利嗎?
其次,金庸武俠小說的人物形象都是善惡分明的,符合一般大眾的審美標標準較之一般的文學作品,金庸武俠小說的人物形象,是非常豐滿、立體的,更關鍵的一點,是這些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基本上都是善惡分明的。比如,丐幫幫主喬峰(後來的南院大王蕭峰),武功高強,為人豪爽,知恩必報,仗義疏財,甚至最後,寧願犧牲自己,也要宋遼和平——這樣的人物,與我們一般意義上對英雄的理解,是沒有差異的,孩子們讀這些人物,正氣必定會油然而生!
但在《鹿鼎記》中,韋小寶這一角色,卻可能會顛覆人們的三觀——事實上,我們只要理解到了韋小寶的出生,就明白了,小人物應該如何保護自己,也就是我們傳統哲學中的「天圓地方」「外圓內方」——韋小寶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嘛!
我們現在的很多學生,寫人寫事,往往乾巴巴的,毫無生動性可言。而讀金庸的文字,還可以提高寫作能力的。
舉個例子來說,如何描寫人物,金庸筆下的小龍女這一人物形象,這些語言「如風拂玉樹,雪裹瓊苞,千古紅顏之下,褪去了俗氣與厭膩。面容清純美麗,蒼白輕柔,澄澈空靈,超凡脫俗,秀美無雙,清麗出塵,秀雅柔弱,天真美貌,美若天仙,傾國傾城,美麗絕倫,玉顏俏麗,秀麗嬌美,嫵媚無限,嬌柔婀娜,冰肌瑩徹,美若芙蓉出水、清若姑射仙子。她披著一襲輕紗般的白衣,猶似身在煙中霧裡,周身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似真似幻,實非塵世中人,除了如瀑的長髮垂下,全身雪白。豔極無雙,風姿端麗,嬌美難言,風致嫣然,莫可逼視。姿容清麗秀雅,嫣然一笑,真如異花初胎,美玉生暈,明豔無倫。只是肌膚間少了一層血色,顯得蒼白異常,若有病容,雖然燭光如霞,照在她臉上仍無半點血色。清麗絕俗,仿佛不食人間煙火,實在是美極清極冷極,雖生於凡塵,但一瞥一笑,一舉一動,甚至是一個回眸,無一不流露出仙子氣息。 」
比起那些所謂的痞子文學「哇塞,漂亮慘了」,是不是高明了何止千倍?
清新脫俗,不食人間煙火
再比如說情節,帶頭大哥每每呼之欲出的時候,總有意外出現,那個情節,簡直是跌宕起伏!你說,如果我們的孩子,學到了這樣的一些寫法,寫作能力,豈不是高出同輩若干?
文字言簡意賅,不託泥帶水,劇情、動作交代清晰,極具代入感!
鐵漢柔情,眼裡無淚,心中有血
第四,金庸的武俠小說,幾乎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閱讀可以開闊眼界金庸的武俠小說,跟一般的小說不一樣,都是在某一段壯闊的歷史背景之下發生的。比如說,《射鵰英雄傳》,就是以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這段歷史為背景。我們學歷史的就知道,遼國、西夏、金國、蒙古著一段歷史,是非常不好理解的,但如果讀了《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一段歷史,其實並不複雜!
彎弓,搭箭,雕落,一氣呵成
再比如說《倚天屠龍記》,就以元朝末年為背景,講述了朝廷如何控制,民間如何反抗,甚至小說中還有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和開國大將常遇春-甚至,還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明朝解釋——朱元璋是明教中人!
個人以為,金庸先生,作為一名既現代又傳統的文人,對人生是有深邃的思考的,在他的無效小說中,還蘊含了不少的人身哲理,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這裡列舉幾個,供大家品鑑: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書劍恩仇錄》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倚天屠龍記》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笑傲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笑傲江湖》「這些雪花落下來,多麼白,多麼好看。過幾天太陽出來,每一片雪花都變得無影無蹤。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許許多多雪花,只但是已不是今年這些雪花罷了。。」——《神鵰俠侶》其實,真要細細分析品味,金庸的武俠小說,其實就是一個文學世界,那其中蘊含的,豈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的清的呢?所以,前些年,有不少大學就在漢語言文學中,開設了一門叫做「金學」的選修課,三水三心有幸,曾在大學時候選修過「金學」,只是,當時的筆記,已經散佚了。
第六,基於以上一些原,金庸武俠在大陸和臺灣,都曾選入教材可以說,讀金庸的武俠小說,如果真的用心的話,很多歷史史實,都可以掌握!所以,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必修)第四冊中,將《天龍八部》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選入!
如果不能讀,那為何還要選入教材呢?同樣,在臺灣,翰林版臺灣初三上學期語文教科書就選錄《射鵰英雄傳》中黃蓉智鬥書生情節;翰林版高三下學期語文也選錄《天龍八部》中雁門關外蕭峰捨命退遼兵的情節。
那麼,其他一些武俠小說大家的書是不是可以讀呢?三水三心以為,還是要有所選擇。比如,另一位武俠小說名家梁羽生的作品,非常典雅,對於文學功底還不夠的學生而言,讀起來相當的費勁。而古龍先生的作品,多了一些流浪感和痞子氣,還有不少的反俠義情節,比如,很多的大奸大惡者,往往是平時的自居俠義者,這可能會顛覆學生的認知。古龍小說其中還有一些性的描寫,可能不是太適合學生特別是小學初中的學生。
第七,閱讀金庸武俠小說,不要沉湎其中,過猶不及,需要注意幾點:1.老師和父母,要正面引導
不管怎樣,孩子終究還是孩子,作為老師和父母,需要對孩子適時引導。可以採用探討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孩子正確理解武俠世界的虛幻性。我上學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就沉湎其中,天天練習「降龍十八掌」,差點「走火入魔」了!
2.學生自己,要分清主次
金庸的小說雖然好,但在當前的人才選拔機制下,不能沉湎其中!我在上學的時候,就因為太過於沉迷,而耽誤了功課,所以只能做一名語文教師,聊以度日,如果當時能得到有效的指導和引導,或許,會有更大的成就也說不清楚呢。
你認為中小學生能否閱讀金庸武俠小說 單選
0人 0%
能0人 0%
不能0人 0%
不知道 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