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說各種情節的作用(小說分析情節作用)
2023-06-09 08:47:20 1
分析情節作用
「情節作用」就是情節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題的揭示等方面起的作用。它包括兩種情形:一是分析小說中不同位置的情節的作用,二是分析小說中典型細節或反覆出現的情節的作用。分析情節作用,一般從結構、形象、情感、主題、讀者等方面考慮,但還必須考慮小說文體的基本特徵,有時又和賞析文章的表達技巧(特別是情節手法)結合在一起考查。
明確小說各種情節的作用
1.開頭的類型及作用
一般開頭 | ①開門見山,點明題旨;②引出下文,為後面情節做鋪墊;③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
設疑開頭 | ①造成懸念,引出下文;②引起讀者的思考或閱讀興趣。 |
寫景開頭 |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②渲染氣氛;③烘託人物心情;④給全篇定下情感基調或定下敘述基調,使敘述更加舒緩自然,順理成章。 |
2.中間情節的作用
3.結尾的類型及作用
類 型 | 作 用 |
出人意料 的結尾 | ①從結構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③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表達主題,讓主題深入人心。 |
卒章顯志 的結尾 | 這種結尾往往有解釋懸念、直接揭示主題的作用。 |
以景物作 結的結尾 | ①從結構上看,與開頭的景物描寫形成首尾圓合之勢,或照應題目,整體上營造一種氛圍或意境。②從人物上看,烘託人物形象。③從主題上看,升華情感,深化主題。④從讀者上看,言有盡而意無窮,留給讀者以無限想像空間。 |
戛然而止 (留白)的結尾 | 留下空白,給讀者留有無窮回味的餘地,進行藝術再創造。 |
《祝福》結尾一段文字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菸,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答:
參考答案:第一問:這段文字主要寫了魯鎮年底「祝福」的景象。第二問:①情節結構上,首尾呼應,與開頭的景物描寫前後呼應,渲染了熱烈氣氛。②人物形象上,以樂景襯哀景,反襯出祥林嫂慘死的悲涼,與文中祥林嫂悲慘的一生形成鮮明的對比。③主旨上,以祥林嫂的慘死和歆享了供品的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無限的幸福作對比,深化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典例] (2019·全國卷Ⅲ)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①這故事開場時是頗為平淡的,只是後來,馬車快要進梨花屯,而兩個乘客也沉默時,回過頭來看一看,興許才有一點故事的意味……
②一輛馬車從白楊壩出來,車夫是個老人家。在一座石橋旁,他把一個中年人讓到車上來。看得出,這是位下鄉幹部。
③天色好晴朗。水田還沒有栽上秧子,但包穀已長得十分青蔥,初夏的山野,透露著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馬路拐彎了,爬坡了,又拐彎了,又爬坡了。不時有布穀在啼叫,車上的人似乎打起盹來了。
④不知過了多久,馬車停住。打盹的幹部猛地抬頭,看見有人正上到車上來。
⑤「啊,謝主任?」來人猶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⑥「是……老趙同志?」謝主任囁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⑦車抖了一下,從橫過路面的小小水溝上駛過。
⑧謝主任把香菸掏出來,遞一支給老趙:「去梨花屯?」語氣中有和解的意味。
⑨老趙謹慎地回答:「是。」
⑩「去包隊嗎?」
⑪「是。勝利大隊。」
⑫「我也是!」謝主任和藹地笑起來,「我們都是十回下鄉九回在,老走梨花這一方!」
⑬笑顏使氣氛鬆動起來。三隻白鶴高高飛過,不慌不忙扇動著長長的翅膀,在藍天裡顯得又白又亮……
⑭「老趙,」謝主任開誠布公地談起來,「我一直想找機會和你談談呢!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條溝,你怕還對我有些意見吶!」
⑮「謝主任,你說到哪裡去了!」
⑯「實事求是嘛!當時我是工作隊的負責人,瞎指揮是我搞的,該由我負責!有人把責任歸到你頭上,當然不應當!」
⑰「我……」
⑱「我也明知那條溝不該挖,一氣就佔了四十畝良田。但當時壓力大啊;上邊決定要挖,社員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態:我叫挖的,我負責!」
⑲「這種表態,」老趙想了一想,「我也表過……」
⑳「那是因為我先表嘛!」謝主任接過話頭,「老趙,去年報上有篇報導,你讀過沒有?」
21(○)「哪一篇?」
22(○)「談得真好!」謝主任不勝感慨地說,「是基層幹部座談。總結說:上面是『嘴巴硬』,基層幹部是『肩膀硬』!基層幹部負責任。像是報導的安徽……」
23(○)路轉了一個大彎——在一座杉樹土崗前好像到了盡頭,接著又一下子在馬車前重新展現出來,一直延伸到老遠的山埡口……
24(○)「正是這樣嘛!」謝主任點頭,「那條溝,責任由我負!」
25(○)「我也有責任!那是分派給我的任務。如果不是我催得緊,態度那樣硬,說不定就挖不成!責任歸我負!」
26(○)雙方都有誠懇的態度,氣氛十分親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27(○)路旁出現了一條水溝,水歡快地流淌著,發出叫人喜悅的響聲……
28(○)他們無拘無束地談下去了。談形勢,談這次去梨花屯糾正「定產到組」中出現的種種偏差,等等。後來,拉起家常來了……
29(○)越近梨花屯,地勢就越平坦,心裡也越舒暢。突然,謝主任拍了拍趕車老漢的肩膀:「停一停!」
30(○)老人家把韁收住了。
31(○)「兩年多沒到梨花,看看那條溝怎樣了!」
32(○)壩子上水田一塊接著一塊,已經犁過了。帶著鏵印的泥土靜靜地橫陳著,吸收著陽光,像剛切開的梨子一樣新鮮,透著沁人心脾的氣息……
33(○)看不見那條溝。
34(○)謝主任問車夫:「老同志,那條溝是不是在這一帶?」
35(○)「咹?」老人家聽不清。
36(○)老趙大聲說:「溝——挖過一條溝啊!」
37(○)「嗯,」老人家聽懂了,點點頭,「是挖過一條溝。唔,大前年的事嘍,立冬後開挖的。分給我們六個生產隊,每個勞力攤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頂上頭一段,是紅星隊……」
38(○)看來老人家說起話來是絮絮不休的。老趙終於打斷了他:「現在溝在哪裡?」
39(○)「哪裡?」老人家搖著頭,「後來填了嘛,去年,開春過後……」
40(○)謝主任問:「哪個喊填的?」
41(○)「哪個?」老人家認真地想了一回,「沒有哪個。是我們六個隊的人商量的。總不成就讓它擺在那裡,溝不溝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頭。論挑抬活路,這一帶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42(○)像我們在鄉下會碰到的許多老人家一樣,這位老人也有著對往事的驚人記憶。也許平時不大有機會說話,一旦有人聽,他們就會把點點滴滴說得詳詳細細,有幾分像自言自語,牽連不斷地說下去。說下去,平平靜靜的,像是在敘述別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瀾都化為了涓涓細流,想當初雖未必如此簡單,而今卻盡掩在老人家略帶沙啞的嗓音裡了。
43(○)後來,老趙提醒他:「老人家,我們走吧!」
44(○)老趙的聲音,柔和得有些異樣。而且不知為什麼,這以後不論是老趙還是謝主任,都沒再說一句話。
45(○)啊,前面,雜樹的碧綠和磚瓦的青灰看得見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年5月
(有刪改)
題目:小說為什麼首尾均有「兩個乘客沉默」這一細節?請結合全文分析。(4分)
答:
[解析] 題幹要求「結合全文分析」,答題時要兼顧全篇。在分析小說中某一情節的作用時,要從結構、主題等方面分析作答。題幹中的「首尾均有」,提示作答時要考慮「前後照應」這一角度;聯繫文章的寫作背景,再結合故事結尾能夠引發讀者思考等獨特的表達效果,思考分析這一細節的深意。
[參考答案] ①首尾兩度寫到沉默,既是結構上的呼應,也強調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②小說在開頭提示「回過頭來看一看」,結尾又說「不知為什麼」,都指引讀者去思考這個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著的深刻意味。
,